对水灾的记忆

2023-08-22 08:11:28
标签: 水灾记忆 台风 漳河分洪 组织救灾

          对水灾的记忆

        今年的第五号台风“杜苏芮”,强度很大,受其影响,河北省很多县、市和村庄遭到了百年不遇的涝灾。此时,我想起了天降暴雨和漳河发大水的两次亲历。

       第一次是1956年的8月份,老天连续七昼夜降大雨。村民夜间不敢睡觉,那时的村民住的是土屋,院墙是土墙,在大雨的冲刷下,不断地听到墙倒屋塌的声音。山洪爆发,漳河的水暴涨,最大洪峰流量达到9720立方米/秒,属于一百年一遇。各级政府组织村民防灾,让各个村组织青壮年劳力冒雨筑防护堤。漳河南岸柳园片的村庄,村村都提前修筑了护村堤,堤高大约一米七、八左右,防止分洪后大水进入村内。天上瓢泼大雨,漳河南大堤多处溢水,为保住北京天津不受灾,按照中央防洪总指挥部的命令,临漳县8月4日凌晨在漳河南岸吴村与二分庄之间决堤分我家住在西辛庄村的最西头,方位在二分庄东一里地。护村堤距我家门口仅二十米的距离。一大早起来,看见大堤外一片汪洋,水面距堤的顶部仅有一尺左右,水的深度能齐腰。因为是凌晨分洪,所以早上起来看到的水已经流的很平稳。等到水位下落,有很多村民就跳到水中,捞取水中漂浮的食物。大多是上游冲来的南瓜。我的弟弟那时十一岁,也随着大人跳到水里捞到了顺水飘来的又大又圆的南瓜,直径约有30公分,看起来像一盘小磨子,农民叫它小磨子南瓜,吃起来特别的面甜。这次暴雨加上分洪,很多村民的住所被摧毁,人员和大牲畜有很大的伤亡,全部农田被淹,颗粒无收,临漳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956年,新中国还是个孩童,经济正处在全面恢复期,虽然遭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水灾,但灾民并没有一户是无家可归,也没有忍饥挨饿。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享受的是党中央送来的温暖,八方送来的救助。大水过后,各级政府组织村民积极进行生产自救。田地里能行走时,就开始种麦子。只不过是用小犁铧划个小沟沟,麦的籽粒就裸露在外边,因为土壤湿度很大,所以也很快就发芽扎下了根。这一场大洪水,让很多沙地变成了良田,第二年麦子取得了大丰收。

       第二次是1963年整个河北普降大暴雨。我县年降雨量达到1390.6毫米,比历年平均降雨量565.7毫米多了824.9毫米,八月份降雨量达到901.1毫米,八月四日一天的降雨量209.9毫米,21——22时降雨量100毫米,均为我县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平地的积水有0.5米深。当时我正在临漳高中读书,学校停课。8月4日夜里县城西门的两侧城墙决口进水,情况危急。学校的男生被紧急调到西门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斗争中。同时抽出部分学生到城里帮助商铺搬运商货等等。因临漳中学和拖拉机站的地势高,城内的很多受灾群众被移居在这里;县监狱那时在城里,被迫将犯人遣送到学校的教室内。中央和河北省政府先后三次派来直升机空头馒头、油饼和一批药品。在临漳中学的上空盘旋,地面上的人举手摇旗与飞机上的人相呼应着向下投。充分体现着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牵挂。

       这次遭大水灾后,国家拨救济粮和生活物资,社会各方捐助资金、被褥、粮票、鞋袜等众多生活用品,受捐的物资中还有棉布和棉花,我们女学生还义务为灾民做棉被。临漳的灾民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顺利度过了受灾的艰难岁月。灾民深有感触地说:旧社会遭灾卖儿卖女,背井离乡,逃荒要饭。今天受灾却吃到了空投的油饼、白馍,还吃到其他省送来的大米、蔬菜,穿着救灾给予的皮大衣,社会主义真是好啊!

       这两次水灾,间隔时间仅七年,从中可以看出新中国的茁壮成长。1963年可以动用直升机救援了。要知道,自1960年开始,国家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1963年,可以说国家还没有从困难时期翻过身来。但是这一方有难,就能得到八方的支援,使受难灾民平安度过灾荒,标志着新中国从孩童很快成长起来,走向强盛。家乡的乡愁中自然蕴含着灾民的感恩,是新中国制度优越的印记;是受灾难民对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心系灾区的深切回忆;是新中国百姓在大灾大难时温暖幸福享受。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灾民能在大灾大难中平安度日,安居乐业。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人民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文明和谐的康庄大道上齐步向前的体现。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红色学习 后一篇:人活精神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