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七十二年橡胶路
(2025-03-25 11:46:27)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到米寿之年.但作为一名橡胶老兵,一九三七年出生的人,已度过了八十八个春夏秋冬,仍精神饱满工作在橡胶岗位上.真正感受到"最美夕阳红'的风华.记得七十二年前,一个未成年的中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走上开发橡胶工业之路.打起背包,和一批志道相合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走进了全国最大的中央部属国营第二橡胶总厂,从此融入到橡胶世界中.与炼胶机.硫化机,压出机朝夕伴随.在前苏联专家的培养下,学习理论和掌握实践操作.众所周知,干橡胶是个力气活,对于一个少年,的确是严峻的考验.可是我硬是咬牙挺了过来.三天车间劳动,三天脱产理论学习,使我对橡胶在国民经济的战略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橡胶的珍贵.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缺乏橡胶资源,好不容易利用"米胶贸易",用十五斤大米才能换来国外的一斤天然橡胶.那时由于要确保汽车和飞机轮胎的需要,对于产品的合格率抓得很紧,丝毫不准有浪费,我们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精心操作,以工匠精神做好每一个细节.从劳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再苦再累也要顶住.从中体悟劳动的伟大.
想当年,我们这批橡胶工人,都是毫无怨言服从安排,叫干啥就干啥,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基本能上岗操作..那时工人技能级别是从二级到八级,人人都在努力工作和学习,向上争取.
在一九五五年十二月,我和另外十个小伙伴突然接到劳动工资科通知,要调往广州工作.我和家人商量,他们也不得其解,一帮小青年未经过世面,一下去了南方热带地,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如何是了?可是调令如山,无奈只有打起背包,坐了五天五夜的绿皮火车,终于到了省城广州.
原来是国家从东北及山东各地橡胶厂抽调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广州组建全国第一家化工部属胶乳制品厂,按全国排名,定名为国营第十一蟓胶厂,主要生产气象气球,各类胶乳手套,胶乳胶管和胶乳海绵和避孕用品,填补国内空白
胶乳工业与做轮胎的干胶制品,技术工艺和配方以及流程,设备完全不一样,国家派来了橡胶研究院技术人员和苏联专家对我们从四面八方调来的员工进行培训关于胶乳工艺技术.这对于我又是一大考验,从此又踏上胶乳工业的人生漫漫路.想当年发给我的胶乳工艺技术资料,都是油印件,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都视为珍宝,保管很好,弁反覆阅读,并传授给下一代.
七十二年的漫漫人生路,不论风云有多变幻,橡胶和胶乳始终伴我前行,研发出国家需要的各类产品,填补了国内很多空白,对祖国母亲尽孝,为国家争光.
人生几何?我对胶当歌,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有生之年,锲而不舍,低调做人,为人民服务,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前一篇:金蛇迎春迈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