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蹉跎,转眼间,余踏入橡胶及胶乳之路已七十一年.一个未成年的我,,在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年头,加入了建设橡胶工业及胶乳工业的队伍,从此成为一个橡胶人,在专家们的培训下,半工半读融入了奥密的橡胶世界,在七十一年的岁里,任由风云变幻,但爱胶伴胶的痴心不改.牢记母亲的教诲,人世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就看你干得精不精.
既然踏进橡胶和胶乳之门,就要经得起粉尘和体力劳动的考验.还要努力学习橡胶和胶乳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从学习中才知道,橡胶和胶乳包涵着天然的,合成的.还有人造的.真所谓博大精深.就这样在炼胶机旁,一干就是三年,从看橡胶是胶,到看橡胶好像不是胶,再到看橡胶就是胶这一段感性与理性对橡胶的认识,确立了我人生奋斗的橡胶生涯.尤其是从有关史料中得知天然橡胶的渊源神奇典故和漫长演变发展的历史,从远在十一世纪南美洲土著民,会发现三叶树流出的浆汁可以应用在生活中,到古得意歪打正着发现了橡胶能通过加硫黄及热处理,能提高橡胶物理和化学性能,从此扩大了橡胶的使用价值.这被南美人称为"树的眼泪"的橡胶树流出的浆汁,有了不可替代的用场,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由于从事使用天然橡胶和胶乳的缘故,学习到了它从三叶橡胶树上采集而来,而我国建国初期一直在使用南洋进囗的胶乳,那为什么我们不能生产天然胶乳呢?世界一些专家定论,说三叶橡胶树只能在纬度十七度以下才能生长和产胶.但是中国橡胶科技人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不断研究和实践,研发了耐寒高产的三叶橡胶树,一直延伸种植到北纬二十三度,也就是广东高州,阳江一带,还有广西集美地区,这一震惊世界的发明,不但获得国家最高发明奖,还能自力更生用上国产胶乳.
由于笔者有幸在1955年参与我国胶乳工业制品企业兴建,南下广州.进入全国唯一的部属胶乳制品大厂:国营第十一橡胶厂.从此对三叶橡胶树情有独锺.
工作之便,多次深入高州及海南八十多个产胶林区,亲身接触三叶树从育苗,嫁植到移栽培育直至成长七年后可以开割采胶的全过程.在胶林植区向老胶工学习培育三叶橡胶树的田间管理,及享受三叶橡胶树成熟果实自由落下发出的声响,只有亲历其境,才能享受这胶林三叶交响曲.
每当我进入胶林,我都情不自禁的拥抱三叶树,是它铸就了我一生,并且放声高歌自己创作的歌曲:"三叶情怀":"三叶绿,三叶美,滴滴胶水白.黎明相拥意绵绵,胶工心欲醉,醉一年,醉一辈,割胶为了谁?为了三叶绿遍山,再苦也不累.情和爱,胶为媒,千里万里紧相随,为了三叶遍神州,富国强胶尽朝晖.
三叶啊,橡胶老兵我永远与您为伴,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