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儿时的正月十五
(2023-02-05 07:04:36)
今天是农历癸卯年正月十五,按传统风俗,从腊月开始的各种民间春节活动就告结束。说起元宵节,在我国各地叫法多样,古人又称它叫上元节,正月十五是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圆圆的月亮,高挂在蓝天白云之上,所以又叫元宵节。是农历民间第二个重大节日。据前人所说,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传承过程,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在西汉年代已有,我的苏北故乡海州又叫提灯节,对应了古时沿袭的传承。回忆我八十年前孩提时代故乡过的元宵节,可热闹了。人们经过一个谩长的'猫冬'季节,蹩了一个冬天,终于迎来了春回大地,该活动活动,走亲访友了,尤其是夜晥,需要提灯照路,于是扎灯笼习俗便成了正月家家户户的活动,人们用美好的寓意,用细竹条先扎成各式各样形态的骨架,如魚形,梅花形,四角形,长方形,莲花形,再用各种五颜六色的花纸糊上,顶端穿上绳子綁在小竹竿上,在底部骨架上揷上蜡烛,一个寓意不同的花灯就告成了。这种手提灯笼,在专业做灯笼的民间艺人哪里,咱老家海州叫扎灯笼,那可是一年吃飯钱的活,就好像广东的桔农,辛辛苦苦培育了一年的观赏性年桔,就靠挨年近晚的三天销售去換来一年的生活费用。有位亲戚叫武心富,是故乡扎灯笼的高手,虽然当年已是不惑之年,但是与我七岁孩童比,按辈分,他比我晚一辈,还要叫我小叔哩。毎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夕,他都会送给我一个精致的灯笼。
旧时故乡的正月十五晩上,千年古城海州,万家灯火,家家户户门前都高挂闪亮的不同形态的灯笼,把凛冽寒气都冲得烟消云散。给人们帶来春的感觉。
早在腊月,社会各团体社团和商界,已经准备正月十五的提灯节,由各界出资,委托民间扎灯艺人,按构思设计的神话故事,扎出巨型花灯造型,如观音坐莲,武松打虎,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等不同典故,由于造型巨大,一般都要十几人甚至二三十人来抬着按设定的路线游遍海州城的大街和主要通道。这些花灯里都点上成百上千支蜡烛,有专人照看安全。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均在门前也提花灯相迎。当巡游到大户人家或知名商号,巡游的花灯队伍会停下来,向他们祝福,并讨到了赏钱。这种神奇的热闹非凡的正月十五提灯节,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八十多年过去了,作为故乡的老人仍然有怀旧的情感。时代在变迁,但故乡情怀不会变。古城海州的正月十五提灯节,将成为美好的传说永载史册,巍巍锦屏白虎山将铭刻这一历史的见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