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昌绳金塔叙事曲》中的残联有解了

(2012-11-15 12:27:59)
标签:

南昌夜话

筱贵林

小筱贵林

贵林社

雪夜来客

 http://s10/mw690/5fccef7fxce83aed3c869&690

   

    在南昌,凡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知道江湖上曾经有一个叫筱贵林的说书艺人。筱贵林原姓万,名笑林(1915年―1986年),南昌本地人。筱贵林是艺名,他是江西近代民间文化史上著名的滑稽评书艺人,也是一位民间大师级的艺人。他的滑稽笑话表演有很深的造诣,在南昌享有极高的声誉。筱贵林一生清贫命运坎坷,却给南昌人民留下了无数的笑话故事和趣味传奇。

    http://s16/mw690/5fccef7fxce83c8daafef&690

   

    据小筱贵林说,他的父亲当年没有留下什么舞台照或艺术照,这可能是当前发现的唯一一张“工作照”。

    

      传说青年时的他,遇上了上海著名的南方滑稽表演艺术家筱富林,因其天资聪慧,被其收为弟子。他潜心苦学技艺,名字也按辈分改为筱贵林。南方滑稽是相对于北方相声的不同流派,前者一般一个人表演,俗称单口相声,后者是双人表演,但都是以语言表演为本。学成后的筱贵林回到南昌,他将南方滑稽与北方相声融合,再加上用地道的南昌方言演绎,他这种独创的表演形式,在南昌民间赢得了不少名声为糊口,他除了在南昌街头表演单口相声评书,民俗故事、也经常“雀点病话”(南昌话即:说点有趣、诙谐的段子。)他经常深入厂矿、街道、农村为群众演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广大的南昌人民所喜欢。    

   http://s12/mw690/5fccef7fxce83b737a73b&690

                

                这是当年豫章进贤门外的绳金塔,这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和传奇。

   

      记得我在学龄前(1957年左右)就曾听过他的评书。那时我们家住在西书院街,夏天每到黄昏时刻,就见他就经常背个小箱子、夹着长凳、身穿灰色长袍来到我们的巷子口。他摆好演出的家什后,就会急速的敲起小锣。我们院子里的小伙伴们远远地听见锣声,仿佛听见了召唤,就会丢下碗筷、丢下手中的玩具飞快地向巷子口跑去。那是五十年代末期,老百姓们也没有电视、广播,除了偶尔进戏院和电影院,业余基本没什么文化生活,因而那种流动的评书艺人,就成了老百姓最喜欢的廉价明星,他的评书和相声艺术也就成了大众疯狂追逐的东西。记得那时也没有便携式的喇叭或扩音器,他说书时是站在高凳子上说的,一说一两个小时,很不容易。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样做一个是声音传得远,二是别人容易看得见他。那时在街头听他说书的人很多,用里三层外三层来形容都不过分。

 

               http://s4/mw690/5fccef7fxce83b9d430d3&690

                          

                      绳金塔雄踞抚河边坐镇江城,它是南昌人民的守护神。

 

    后来的一些年中,我断断续续听过筱贵林说的好几部评书,如:《七侠五义》、《薛仁贵征东》、《李三宝演义》等,不过没有一部是完整听完了的。他说书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到关键时就要开始卖他的梨膏糖。他是靠嘴巴卖艺吃饭的,他也要养家糊口,卖梨膏糖其实应该是他的主业,是他们家重要的生活来源。那种梨膏糖的功效类似现在的京都念慈庵枇杷膏,有镇咳化痰的作用。不过它是薄薄的固体,一板一板的,颜色有点像巧克力,中间用刀打了格子便于瓣开。他也有他的广告词,讲的风趣又顺口,逗得你非买不行;比如:“三分钱买一个,不买就错过。”“五分钱买一包,样样都‘恰糕’(即南昌土话‘吃遍’的意思)。 你不买,他就要走,不讲了。听众中有一些大人小孩经不起他的‘威逼利诱’,往往都会买上一点,不为治病,就为听他的故事。一个小插曲后,他又开讲了。那情景,就像现在看电视剧必须兼听广告一样。

   

              http://s9/mw690/5fccef7fxce83b8ff0708&690

     

       这是1988年经过整修过的塔顶,金色的葫芦顶金光闪闪。谢谢数码相机能让我们近距离一睹真容。

 

    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时听他讲过一个皮匠招亲的故事。故事内容梗慨是:古时候有一位有钱的大户人家要嫁女,他的招亲方式有些奇特,他在当时的豫章故郡绳金塔上悬挂一上联曰:“绳金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阁亮”,联里暗喻了孔明诸葛亮,说是谁对出下联就将女儿嫁给谁,绝不反悔。很多秀才达人前去应联老员外都不满意,此事传得全城沸沸扬扬。后来,有一个青年小皮匠看见荷花塘里有人挖藕,看着看着忽然来了灵感,他丢下摊子赶快跑到老员外家续了下联,联曰:“荷花塘里挖藕节节太白X X X,”续联里也对应了诗人李太白,至于下联中打叉的那几个字是什么字很重要,老员外对下联很满意,觉得小皮匠非常有才,不拘一格地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了那个青年皮匠。可当年听的这个故事毕竟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我还真不记得下联里的那几个打叉的关键字是什么了。虽然有时朋友聚会我也偶尔会提及此事,但大多数人也都知之不详。我将我的遗憾,写进了我的博客《南昌绳金塔叙事曲》

 

          http://s11/mw690/5fccef7fxce83b123bd1a&690

                

    这是一张五十年代的珍贵的图片,塔檐已脱落,塔顶蒿草蓬生,一派破落景象  

 

    两年来,不见有网友或朋友回应此事,满以为绳金塔故事的下联可能就此无解成了残联,没想到前两天经老战友喻周龙引见,有幸见到了筱贵林的嫡系传人、筱贵林的儿子小筱贵林。席间谈起我对绳金塔下联的疑惑,小筱贵林脱口而出:“哦,你算问对了人,我告诉你,那幅下联是‘荷花塘里挖藕节节太白里藏根,’下联中的‘里藏根’是暗喻了太白金星的字李长庚,可谓是对仗工整。”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一句话就解了我两年多的疑惑,也让我博客中的那副残联有解了


 http://s15/mw690/5fccef7fxce83ba9dea7e&690

 

    这是筱贵林的嫡系传人小筱贵林,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南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贵林社》,和郭德纲师承一派

 

    小筱贵林,原名万新民,一个说南昌话的艺人,1958年生于南昌。小筱贵林子承父业用南昌方言表演笑的艺术。他继承并发展了父辈的表演艺术,并将这一民间文化予以传承。他告诉我,1967年他九岁上小学二年级时,他跟随父亲筱贵林下放到江西靖安的农村,小筱贵林从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直到上世纪80年代落实政策,筱贵林一家人才重回南昌。传说筱贵林返城后被安排在南昌市的服务大楼洗澡堂当了一名‘堂倌’,专门帮客人将脱下的衣服挂在衣架上,再用长竹篙叉子叉到高处,以防人偷窃。他笑称自己现在是“叉工”,南昌话听起来好像是“车工”,可见筱贵林对产业工人还是向往的,那时候“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嘛。由于他经常在澡堂里说点趣事插诨打科,引得服务大楼的澡堂里人满为患,那时不是现在的市场经济,他的很多故事和段子又是针砭时事,大楼的领导不以为这是商机,竟嫌麻烦怕捅娄子,领导找个理由把他开了。从此筱贵林又流落街头重抄旧业,再后来,又有不少喜爱听他的评书和相声的单位请他去说书,听说那时是筱贵林相声和评书艺术的黄金期。可惜好景不长,1986年,南昌人民喜爱的一代民间大师就此驾鹤西去,令人唏嘘不已

 

    小筱贵林告诉我,他从小就很崇拜他的父亲,他觉得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个相声演员。他没有读到书,记忆和模仿能力却好得惊人,他也想象他的父亲一样,以市井为大学,以街头为舞台,可父亲却执意不让儿子走他的老路,“太苦了!”但小筱贵林天生喜爱相声,常常偷看父亲的表演,往往他父亲讲完一个段子时,小筱贵林已经能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八十年代初当相声等大众曲艺形式重焕生机,二十多岁的小筱贵林再也耐不住性子,开始了他相声表演的生涯。从那时起,不管他后来的身份怎样改变,他的方言相声经过他不断探索、改造及创新,渐渐地成了南昌最具有亲和力的城市通俗文化的符号,他用这种特殊的艺术表演形式,刻画了南昌城和南昌人的全部人间喜剧。他的相声小品被誉为一道正宗南昌风味的搞笑大菜,一枝正宗南昌曲艺的艺术奇葩。小筱贵林说,我的方言相声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把很多生活中的南昌话里的喜剧元素综合起来再加工,直接反应的是南昌当代生活,让南昌人感到无比的亲切



 http://s13/mw690/5fccef7fxce83b7c8060c&690

   

    这是我收藏的小筱贵林的三张相声影碟,我买它的目的说来你可能不信,除了欣赏外,它还是我女儿学南昌本土话的范本。我的女儿从小生活在普通话的环境中,到上大学时却不会说南昌的本地话。以至于她后来在外地上大学时,别的同学在寝室里接听爸爸妈妈的电话时,都可以说家乡话,她却没有家乡话可讲,那也意味着她在同学面前没有秘密可言

 

    是啊,我家至今还保留了小筱贵林的三个正版的相声影碟专辑,那里记载着几十个他的南昌方言相声小品,那作品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南昌人的幽默。不记得谁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听小筱贵林说,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被列入了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类,但愿小筱贵林能将他父亲筱贵林未尽的事业发扬光大,多出精品,努力地为大众带来更多的笑声

   http://s12/mw690/5fccef7fxce845b1383cb&690

     

    这是我和本土笑星小筱贵林的合影。交谈中我还得知,他的大姐当年是我们南昌一中同年级的同学。他的女儿和我的女儿一样,也属虎


http://s12/mw690/5fccef7fx7b0d3c61f67b&690

        

       这是我的老战友喻周龙和本土笑星小筱贵林的合影,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交情


http://s10/mw690/5fccef7fxce845cd3dae9&690

      

      这是我的老战友邓必平和本土笑星小筱贵林的合影,邓总说,“我也是你的粉丝呢。”


http://s12/mw690/5fccef7fx7b0d3c8397bb&690

       这是我的老战友王国珍大姐和本土笑星小筱贵林的合影。王大姐说,“哈哈,我也要追一回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