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5fccef7fxa832220804b2&690
去年底在福州时我曾问过一个当地的朋友:“福州有哪些地方好游玩的?”那人说:“有哇,太多了!市内的三坊七巷、鼓山的涌泉寺、福州于山大士殿、闽江公园,时间再充足点,去马尾港走走,那里有罗星塔、昭忠祠、船政学堂。”
呵呵,这不,顺着朋友的指点,我可是挤着时间一样一样地落实。那天,当我风尘仆仆地赶到福州的马尾港,当我跻身于船政学堂,倘佯在海军世家,俯看着一张张历史的旧照、一件件珍贵的历史遗存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国海军从罗星塔下的这个破败的摇篮里诞生、在近代屈辱的血与火中挣扎、奋斗、发展和壮大的历程。
哦,朋友,我知道您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说不定您还就是海军。可要是我班门弄斧的问您的是一个偏题,您也会知道吗?您知道新中国海军的诞生日是哪天吗?你知道足足一百年前的今天(1911年6月22日),大清帝国从英国订造的、当时号称“天字一号艨艟”的《海圻号》巡洋舰,曾受邀出访八国,其中包括了英国伦敦和美利坚合众国的纽约吗?你想知道一百年前的大清海军士兵扛枪列队、走在纽约街头时是什么模样吗?他们是否还穿着马褂?是否还拖着长辫?
告诉你吧,虽然那时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还没有爆发,那时割辫子是要割脑袋的,但是,我们看见,一百年前的大清海军士兵是没留辫子的,有图为证!当时这条够大够威的《海圻号》大清巡洋舰和舰上三百多位大清水手,身着海魂条幅的水兵服,在当地受到了极为隆重的检阅。可以说,一百年后的我们,见了那些个老照片,仍然忍不住要为他们的壮举喝彩!
http://s11/middle/5fccef7fxa832391476fa&690
这是坐落在福州马尾区昭忠路5号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免费参观。它的外形很有特色。
http://s3/middle/5fccef7fxa8323b22bf22&690
这是坐落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大楼右前方的一架水泥复制的甲型一号双桴双翼水上飞机的复制件。它可是中国近代史上由船政局制造的第一架曾上过天的飞机。
http://s2/middle/5fccef7fx77357adf7421&690
〖海军世家〗记载的是福州市马尾区君竹村任氏大家族的故事。自1867年至今的144年间,任氏家族走出了1200多位海军将士,素有“无任不成舰之说”。任氏第一代海军与马尾船政是“同龄人”
。任家海军参加过马江海战、甲午海战、抗日战争,为国捐躯40余人。
据知情人士讲,在1868年发生的甲午海战中,任家有13名男儿壮烈牺牲。当时其所在的“镇远舰”被日军击中千余弹,但仍未失去战斗力。10余位任家将士在身负多重重伤的情况下,只知有国,不知存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最终击中了日舰松岛号。
http://s12/middle/5fccef7fxa816d03224bb&690
这就是船政学堂,是一个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这里走出过许多赫赫有名的近代海军的风云人物,其中包括北洋海军和国民革命军海军的众多的海军高级将领。可以说,它的地位就相当于海军的黄埔军校。办学早期,清政府曾给每个学员每年补助四两白银资助学员,学员被要求初通英语或法语,这也说明它的学员层次是高的。
http://s8/middle/5fccef7fxa816d21c2377&690
船政学堂是同治六年(1867年)成立的。按学科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学习法文,专攻制造;后学堂专学轮船驾驶。当时认为法国的造船较优,英国的驾驶较优,因此前学堂教师多由法国人担任,后学堂教师多由英国人担任。
http://s11/middle/5fccef7fxa881d1c49f4a&690
注意到后面那块招牌吗?“轮船招商总局”,大清政府100多年前就懂得招商了。当年容闳带领大清留美学童留学美国,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这其中就有日后成为了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
http://s13/middle/5fccef7fxa881df3d036c&690
这是100多年前大清政府派往英国的八名海军留学生,这是他们在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深造时的合影。前排中间的是他们的英国教官。这些学员很优秀,很神气,很有范儿!假设让时光倒流,让他们站在现今的选秀舞台上,我相信,他们一定仍然是潮女们追逐的对象。
http://s5/middle/5fccef7fxa832b42099f4&690
1880年的福州船政局,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类似一个大的托拉斯(trust),它有自己的科研人才培养基地--船政学堂,也有自己的船泊制造工厂--马尾造船厂。它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12月23日正式动工兴建,到1868年夏季建成。
http://s16/middle/5fccef7fxa88248ea523f&690
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7艘战舰“扬武”号于1872年3月建成下水。值得一提的是“扬武”号是中国建造的最早的一艘木壳巡洋舰(上图左二),舰的排水量1560吨,舰长达到60.8米(不包括舰首牙樯),舰宽11.52米,舱深5.28米,舰首吃水4.48米,舰尾吃水5.12米,它采用非复合式蒸汽机,总功率为1130马力,航速12节,舰员147名。
http://s6/middle/5fccef7fxa88292bbcfc5&690
采用铁骨木壳建成的“扬武”号巡洋舰,造价高达254000两白银;舰上共配备有13门舰炮。1872年下水的“扬武”号巡洋舰被编入福建海军,成为该舰队的旗舰。这是“杨武号”舰上的水兵们在操练火炮时的情景。
http://s10/middle/5fccef7fxa8173a6903e9&690
这是100年前“轮船招商总局”的轮船制造车间。你相信吗?100年前,我们的先人穿着马褂,拖着辫子,硬是从这里造出了“杨武号”巡洋舰。
http://s8/middle/5fccef7fx77358639a317&690
这是一台“福建船政同治拾年”制造的车床,原来是加工轮船零件用的,上面的铭文清晰可见。奇迹啊,一百多年前的旧车床还保留在当地一家私营企业,此前还在“服役”,在我原先工作过的一家国企,比这新的多得多的机床设备都被“强制报废”,心疼啊!厂里这样做为的就是拿到国家新的“X五计划”的投资。
http://s3/middle/5fccef7fxa81cd6073192&690
福州船政局1919年8月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双桴双翼水上飞机的模型,据说它曾经成功试飞。
http://s16/middle/5fccef7fx77358d04853f&690
大清摄政王戴沣来马尾港视察闽江海防事宜。后来的“有志青年”汪精卫(未当汉奸前)要刺杀的就是他。
http://s7/middle/5fccef7fxa817b78fe316&690
北洋政府海军总长萨冰镇视察福州海防。
http://s15/middle/5fccef7fxa832dea2ef3e&690
这是当年清政府布设在马尾闽江边的马鞍山上的海岸炮,有点像厦门湖里山炮台上的德国造的克鲁伯大炮,它的炮口直指马尾岛的闽江口,有着10公里的射程。因为缺少宣传,它们(有两门)孤零零的伫立在那里,没看到什么人来瞻仰,也没有人为它叙说沧桑。其实,我觉得那几盏红灯笼还是不挂为好,庆祝什么呢?
http://s5/middle/5fccef7fxa81e18f72cc4&690
左宗棠,清洋务派领衔人物之一,时任闽浙总督。他认为“陆战夷人不如我,若纵横海上,彼有轮船,我尚无之。不能不师其长以制之。”他上疏朝廷奏请设造船场,是中国船政的奠基人。
http://s15/middle/5fccef7fxa81e33146eae&690
沈葆桢是清代抵抗外敌侵略的著名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他继承其父辈忧国忧民之志,而奉献全部之生命于国家的御外壮举中,体现出晚晴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之精神。他1866年首任总理船政(钦差)大臣,主持船政九年,功绩显赫。
http://s14/middle/5fccef7fxa8181c872ced&690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东洋第一的海军舰队。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当时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http://s8/middle/5fccef7fxa832c9343f97&690
【北洋水师主力舰镇远号】镇远号铁甲舰是中国清朝海军于1880年(光绪六年) 从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订购及建造的炮塔铁甲舰。清末北洋水师主力舰之一。属定远级铁甲舰。当时有东洋第一坚舰之称。排水量7335吨,造价为110.3万库平银。1885年由刘步蟾等带回国。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被授为左翼总兵的林泰曾兼管带;定员331人。甲午战争期间被日本海军虏获,战后以战利舰的身份编入日本海军。
http://s12/middle/5fccef7fxa8199c74c49b&690
1895年甲午海战惨败后,在张之洞、刘坤一等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清朝开始了缓慢而艰难的重建海军之路。清政府先后从英德等国买回43艘军舰,但因囊中羞涩,只有从英国订造的“海圻”号巡洋舰够大够先进。这艘号称“天字一号艨艟”的军舰上有两门8英寸炮,是当时中国海军的“镇海之宝”。它曾受命出访欧美八国。
http://s8/middle/5fccef7fxa83149f95677&690
这是坐落在马尾港闽江边的罗星塔,罗星塔下的柳七娘有着一个凄美的传说。
http://s9/middle/5fccef7fxa8314b3c3128&690
柳七娘面对闽江,她似乎还在等待她的郎君平安回来。她用自己微薄的积累建了闽江边上最早的一座灯塔。
http://s1/middle/5fccef7fxa8181fa4f2a0&690
【测量罗零点】1842年五口通商后,马尾闽江口时有外籍轮船触礁沉没,清政府请来德国工程师在闽江边的罗星塔段测量出“罗零点”为最低水位。
http://s16/middle/5fccef7fxa83aeb7302df&690
罗星塔引千帆过,马江岸旁育英才。
http://s4/middle/5fccef7fxa81e96b03793&690
清末民初的海军名将程璧光,广东香山人。是福州船政学堂后堂的驾驶班毕业生。1911年他奉朝廷之命,率当时最先进的《海圻号》巡洋舰出访了英美八国。“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人间有此人。”虽然目前我们大多数国人并不了解他,但我认为他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传奇人物。
http://s2/middle/5fccef7fxa81e7e59abc1&690
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逝世,其子乔治五世继承王位,定于1911年6月22日举行加冕庆典,并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18国200余艘军舰参加庆祝仪式。于是清政府决定派专使亲王载振前往祝贺,并下令海军部“加派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率领海圻巡洋舰前往,顺访美利坚诸国”。其规格之高,兴办之隆,在清朝296年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http://s4/middle/5fccef7fxa81e7f1570a3&690
一百年前,没有整齐的方队,没有军乐队,大清海军士兵就这样扛枪列队行进在纽约街头,注意左二的士兵,他的帽檐下发际线清晰可见,说明他们没留辫子,不是“辫子军”。右二就是身穿大礼服的海军统领程璧光。
http://s6/middle/5fccef7fxa81e7fb85b35&690
这是一张难得和珍贵的近镜头的大清海军士兵的旧照。那时,他们代表的可也是炎黄子孙,是国家形象呢。可惜的是他们帽檐上究竟写了哪些字,我不得而知。有木有高人可赐教一二啊?有木有啊!!
http://s9/middle/5fccef7fx7736404d9568&690
http://s3/middle/5fccef7fxa81e85201382&690
身穿大礼服的程璧光陪同纽约市长盖诺尔和格兰特的儿子小格兰特将军在检阅台上。
http://s7/middle/5fccef7fxa81e86243836&690
一百年前,大清海军开动着自己的“移动的疆土”《海圻号》巡洋舰受邀访问美利坚,前排左一为程璧光。
http://s3/middle/5fccef7fxa83204fec5f2&690
在1937年爆发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民国海军仅有的9艘巡洋舰,即“海圻”号、“海琛”号、“海容”号、“海筹”号、“平海”号、“宁海”号、“逸仙”号、“应瑞”号和“肇和”号,奉命在江苏江阴的长江航道设置封锁线;9月25日,“海圻”号、“海琛”号、“海容”号、“海筹”号等4艘老巡洋舰被沉塞于主阻塞线之后充当辅助封锁线。这4艘巡洋舰即不战自沉矣!几乎与此同时,在同一地点与日本飞机的激战中,“平海”号、“宁海”号、“逸仙”号这3艘巡洋舰也相继沉没。10月23日,从江阴退到安徽采石矶的“应瑞”号巡洋舰亦被日军的飞机炸沉。同年9月下旬,另一艘巡洋舰“肇和”号在广东虎门要塞的激战中,被日军飞机炸沉。至此,中国海军的巡洋舰已全部荡然无存,殉国于水底。
http://s14/middle/5fccef7fx7737c5f14c2d&690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布成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华东海军司令部设在南京,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由原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袁也烈,副政治委员为赵启民,政治部主任为康志强,并以原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师部644人为基础组成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3个办公厅。紧接着,为接收起义的国民党海防舰艇,华东军区海军在南京成立了办事处。为接管上海的国民党海军机构和设施,成立了以张爱萍兼任部长的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部门。根据中央军委的批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期定位4月23日。
【 这张中央军委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期的批复来自互联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