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8)坚定从容,做孩子的支持者和陪伴者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日志 |
坚定从容,做孩子的支持者和陪伴者
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家长访谈录
“我不敢看他小时候的视频”
前些日子,由于疫情,一家人只能居家,趁这个空闲,小富妈妈翻出了小富童年时的训练资料,看到一段小富边哭边练功的视频,感慨万千。一方面是心疼儿子,另一方面则是惊讶于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小富刚出生的时候,因为他的表现是那么的“正常”,能够交流,只是智力看上去有些问题,家人也就没有把异常当回事。但随着小富慢慢长大,一岁两个月的时候,因为不会站、不会走,被家人带到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脑瘫。
这件事对于初为人母的小富妈妈来说,打击是很大的。还未来得及走出阴霾,年轻的母亲就已经抱着儿子奔走在康复的道路上。确诊之后接近半年的时间里,小富妈妈是一边工作,一边带着小富在“中康”做康复治疗。
小富妈妈是这么形容那段时间的,虽然想要工作和康复两手抓,但现实是工作做不好,孩子也没有照顾好。望着还只会爬的小富,她做出了决定——辞职。
陪伴小富在“中康”接受康复治疗时,小富妈妈学到了不少康复理念和方法。这也是她决定辞职照顾孩子的底气。
彼时的她,满腔信念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孩子站起来,能走路,不能坐轮椅。为此,不止是训练的高强度,小富妈妈还将QQ等跟外界联系的网站、软件等完全断掉,来让小富专心做康复。
这个选择实际上是非常考验家长的选择能力的,因为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富妈妈跟小富爸爸商量过后决定,小富爸爸专心工作赚钱,小富妈妈则在家陪孩子。由于训练时小富会哭闹,奶奶心疼孙子就会打断,“不能让孩子有靠山,他无依无靠时才会听我的”。为了保证训练效果,小富妈妈跟爷爷奶奶商量,只在周末来看小富。
扪心自问,小富妈妈也觉得自己太过狠心,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压抑的环境里,直到现在,小富妈妈也不敢看到小富小时候训练的视频。但也是因为她的坚持,小富的基础非常好,理解能力、行走等表现都接近于正常,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八岁半开始上学后,考虑到孩子的童年过于压抑,小富妈妈转变为放养心态,不要求孩子必须要完成什么,只要听老师的话,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就可以,如果是身体原因导致达不到的,像是因为手不太灵而画不好美术作业,小富妈妈都不会去强求。同时,小富妈妈也回归到了职场当中继续发展事业。但平时,小富妈妈和小富爸爸会带小富做很多活动,打篮球、郊游、爬山......普通孩子有的,小富一样不落。
受益于父母多年来的苦心教导,现在19岁的小富,既自律又能够控制情绪、自理生活,在安华职高接受职业培训的表现也很棒,能够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带出去”
回顾过往,小富妈妈发现,一些不经意间的举动,却在小富的成长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小富有一张照片,是五六岁时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们的合影,而小富妈妈和小朋友们的家长直到今天仍有联系。
“那个时候我不懂得什么融合、社区生活之类的概念,我就觉得我们家孩子必须有同龄孩子去做伴。”
“怎么做啊?我就带着孩子去跟这些孩子玩,哪怕就在楼底下玩沙子,他们在那跑,我们在那儿骑着车追。”
“后来慢慢的我就开始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说一起去世界公园,植物园,哪怕我不会开车,我去租车,找车,也是可以组织起来的。家长和家长,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友谊,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培养起来的。”
小富妈妈认为,家长跟谁都不来往,孩子长大了再烦恼没有友谊的问题,解决起来是很困难的。破局的关键,在于家长自身,要从家长自己改变开始。
“我知道有很多家长是遮掩着的,但我跟他爸爸从来没遮掩,什么活动都带他去。”小富妈妈回忆起一件事,有一年单位组织去青岛开会,会后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但是不允许带家属一起去。小富妈妈找到领导说情,讲明小富的情况,最终领导特批小富一起去。小富也没有让大人们失望,会议早上八点一直开到晚上十点,他就坐在旁边听着。后来去爬崂山、聚餐,小富很快就和周围人打成一片,一起K歌。有礼貌又爱笑的小富,给在场的同事们留下深刻印象,纷纷找他加微信,后来在抖音刷到他时也会点赞。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个疑问,孩子社交能力达不到要求时,怎么能够让他去社交呢?在小富妈妈看来,这是家长必须要发挥作用的时候。家长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尽量的给孩子构建一个对他友善的环境,这个微环境下要有能支持他的社交系统,不管是邻居的理解也好,熟人愿意帮忙带孩子的善意也好,只要能够尊重孩子的“不一样”,就已经非常好了。因为孩子自主能力是达不到这些的,就需要家长去为他搭建起来。
“你可以先打游戏”
“其他家长可能会禁止孩子打游戏,或者禁止玩电脑,或者禁止怎么着,我没有,因为我觉得男孩子大部分都喜欢打游戏,我不能说因为他是特殊孩子,我就不让他打游戏,对吧?有老师家长说会对眼睛怎么样,但是正常孩子都打游戏,那你要跟正常孩子去交往的时候,你没有这个共同语言是不是没法交流啊?”
小富非常自律,这得益于也是小富妈妈给了他足够的放松机会和空间。平时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小富妈妈告诉他需要做的事情,小富都会完成,只不过会有常见的拖延问题,遇到小富拖拖拉拉的情况时,小富妈妈就会和他协商,或者告诉他“你可以先打游戏,但是你要完成作业(或其他事项)。”
虽然小富确实是特殊孩子,但小富妈妈不会因此就区别对待他。小富妈妈认为,对待孩子不能因为情况特殊就去过度保护,设定一堆框框架架。也因为这样的平等的交流态度,小富的情绪比较稳定,接触过他的老师都夸他很懂事。
“不管是自闭症的孩子,脑瘫孩子,还是唐氏的孩子,情绪稳定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小龄、中龄、大龄,只有情绪稳定了,你才能做一切事情。普通人也是这样子的,情绪不好、焦虑时,无论是上班还是上学都会受到影响。”


“他给了我坚定的信念”
成年之后,小富对一些社交细节非常在意,小富妈妈明白,孩子大了,渴望被当作一个正常的大人来对待。因此,报名、参加什么活动,要去做什么事情,小富妈妈都会提前和小富商量,征求小富的意见。
“不是说命令似的,我要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去对待,什么事咱们有商有量的,很民主的。”
疫情期间,有个孩子过生日,因为住宅不在管控区,想和朋友小聚一下,也邀请了小富和小富妈妈。于是小富妈妈就去跟小富商量。
“小富,XX过生日,请咱们去他们家呢,小聚一下。”
小富琢磨了下,说
小富妈妈担心小富想多了,解释道
事实上,小富妈妈也在犹豫,因为一家人住在朝阳区,而当时朝阳区的情况比较严重。但小富的态度反倒给小富妈妈一个很坚定的信心。
“就是咱们按照这个北京市的要求,该怎么着怎么着,不能随心所欲。”
看着懂事的小富,小富妈妈很是感动,安慰小富
谈到疫情期间小富的其他表现,小富妈妈也很欣慰。平时母子俩经常出去玩,但疫情期间很多公园都关门了,也因此小富坚持了两年的每隔一天要跑步的习惯进行不下去了。对此小富非常理解,没有因为经常跑步的公园关门而闹脾气,而是跟着小富妈妈一起找没有管控的适合跑步的场地。
“享受每一天”
小富很快就要从安华毕业了,聊到未来,小富妈妈是这样说:“我不会想着,马上毕业了怎么办呀?这一米八的大个子天天在家晃怎么办?我没想这么多。我觉得就享受每一天就好了,因为小富把他的时间排的很满,而且我没有给他特别多的框框,没有给他任何压力。实际上我觉得,越是没有要求,越是放养他越是自律。”
小富妈妈举例,安华的老师每天会发工具包,安排学生完成当天的项目,小富就算是起晚了,也会尽力去把任务完成。
在家里,小富一周要跑步三次。有时候天气不好,或者太热了,或者有小雨,小富妈妈会劝他改天再跑,但小富很坚定,只要不是恶劣极端天气,他都要坚持下来。
疫情带来的影响,打乱的不止是心智障碍孩子的康复计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可避免的被波及。但小富妈妈对此比较淡然,尽力去参与了融爱融乐的探访计划等公益活动,她认为,过好每一天,就很有意义了。疫情期间,小富的生活被安排的很丰富,一家人还去爬山。
对于自己的未来,小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只是听说高三要去实习。小富妈妈曾经问小富要不要去听就业转衔课,小富一开始并不想听,认为自己毕业后去工作,到了年龄去申请公租房自己生活就可以了。
考虑到小富爱打游戏,想做电竞选手,小富妈妈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引导小富:“你想自己生活,那你自己得有生活来源,对吧?”
“我们现在要长本事,不光是打游戏,各方面都得有自理能力,包括你做家务,手脚行动也要灵活才行。”
帮助更多家长
几年前,小富妈妈团结一些有同样热情的家长,成立了融爱融乐朝阳小组社群,从组织周末的羽毛球和户外活动开始,到组织特殊孩子学习烹饪美食、定期的家长喘息等等一系列活动,小富妈妈链接资源,同时帮助了更多特殊家庭带着孩子走出来,帮助家长们接纳了自己的孩子,用积极的心态支持和陪伴孩子成长。
疫情已经第三个年头了,今年年初,小富妈妈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留下点什么了。
留下什么呢?小富妈妈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因为小富的成长之路在脑瘫这个领域里面算是比较成功的,小富妈妈正在将自己的经验记录成文字,如果可能,希望有一天出版成书籍,帮助到更多小龄家长,从正确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引导自己的特殊孩子。小龄孩子家长面对一团迷雾前途未知的道路时内心的恐惧与焦虑,也是小富妈妈曾经经历过的,而家长能否走出来,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
“这些教育理念很多是相通的,不管是自闭症还是脑瘫,只要对孩子有合理期待,理念对了,方法对了,都可以最接近于家长的预期。”
作为领跑者,小富妈妈坚定而从容,让小富有能力精彩地完成属于自己的人生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