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闲人老骥
闲人老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69
  • 关注人气:1,1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58)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2018-07-01 22:06:38)
标签: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古大槐树遗址

老鹳窝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洞

分类: 古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1058)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此图来自网络,谢谢原摄影师)

在洪洞城北的汾河东岸,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园林建筑,这就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园座北朝南,园区分为祭祖活动、名胜古迹、风景游览等主要功能区。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1058)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此图拍摄于1981年春天,老照片扫描)

古大槐树遗址的碑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结构严整,精巧玲珑。这中竖立青石碑一通,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碑冠在精雕盘龙之中,篆刻“纪念”二字,石碑的正面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笔迹端庄雄劲。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遗址的修建者之一刘子林一个好友非常穷,当时没有钱捐资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写字,也没有留下姓名,虽然没有捐资,但是字写的非常好,就被采用了。石碑的背面刻有叙述迁民事略的碑文。(1058)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此图拍摄于1981年春天,老照片扫描)

在碑亭的东边,有一堵石砌的高崖,崖上有一株干枯高大的古树,这就是第二代古代槐树。此树于1947年被巨风刮倒,人民政府又拔款整修,用钢筋水泥加固。现在第一代槐树孽生的第三代槐树,已有合围之粗,枝叶繁茂,正是兴旺时期。

“根在洪洞,祖在古槐” 。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涉及1230个姓氏。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明代的这次大迁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1058)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此图拍摄于1981年春天,老照片扫描)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这里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4A级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