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2016-12-13 22:23:11)
标签:

致远斋

韵琴斋

听雪轩

古香古色

乾隆

分类: 古建

                                             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从静宜园东宫门入园后,绕过勤政殿大殿,顺着崎岖的山路向西北走50余米,看见在高台上有一组建筑,就是致远斋庭院。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致远斋庭院属于勤政殿建筑群,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三处殿宇和围廊组成。庭院占地面积3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23平米。1860年,1900年,致远斋两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浩劫,成为残垣断壁。 2015年8月致远斋恢复历史原貌,並免费向游客开放。这标志着静宜园二十八景中的首景——勤政殿建筑群历经12年修复(注:因是在残垣断壁上复原,故名“修复”不是“重建完工。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修复 庭院正门垂花门,为悬山建筑。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修复后的致远斋庭院,中部的游廊隔开了院落,形成东西两个院落,东院开阔宏大。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修复后的西院精巧雅致,有古建,有游廊,有泉石和池塘,古香古色,环境宜人。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修复后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错落其间,三者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高屋大厦,倒是有几分玲珑可爱,像似老四合院里的大北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致远斋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与勤政殿、虚朗斋及丽瞩楼同为静宜园皇家宫殿区。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致远斋主体建筑为一殿两卷式硬山建筑,面阔五间,筒瓦过垄脊屋面,前后抱厦为悬山卷棚顶,抱厦面阔三间,建筑面积268平方米的致远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致远斋》其名取自“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的重要场所。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80余次来到香山,在致远斋驻留时间长达253天,乾隆“十全武功”中绝大部分决策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致远斋殿堂中部为乾隆宝座,堂中立柱的对联是:静宜园中资政处, 驻兹清晓所必临;致远拒为玩山景,九州四海在一心(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致远斋殿堂东为一坐床,两侧对联为:“我到香山如读书,日新境会领徐徐”。横批是“宁静致远”(注:对联在床的的前柱上,因距离太近无法拍摄。)

         对联选自乾隆(1747年)的《夏日香山》诗,全诗如下:
                                         雨足心怀得少闲,轻舆乘兴到香山。
                                    静听玉乳淙新脉,爱看烟萝濯翠鬟。
                                         望中云树杳难分,步步幽芳递野芬。
                                    应是山灵知客到,旋从树杪暂开云。
                                        我到香山如读书,日新境会领徐徐。
                                    朱楼延爽当风峭,绿野含滋正雨余。
                                        鹤林玉露有名言,即景因思一陟樊。
                                   兴洽路旁肥绿稻,忧忘阶下茁金萱。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座落在致远斋西侧的韵琴斋,在斋前叠石理水,以石比作琴,以泉比作琴弦。乾隆三十三年(1768)诗云“石是琴之桐,泉是琴之丝。泉石相遇间,琴鸣自所宜。非关七条絙,不藉五指挥。大弦与小弦,间作相熙怡。遗情在无始,高谢成连师。”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韵琴斋为一殿一卷式硬山建筑,面阔5间,清新雅致。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韵琴斋 以“韵琴”为名,恰是以泉声比作琴声,泉石相遇间,琴鸣自所宜。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建成香山公园,残存的听雪轩经修整,保留至修复前。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听雪轩在韵琴斋南,为赏雪佳处。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听雪轩为一殿一卷式面阔3间的硬山建筑,背南面北。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乾隆有“虚轩名听雪,数典寒山窟”形容其环景。
 
(855)香山静宜园(三)一一致远斋
    致远斋内现展出“香山印记”,有许多香山珍贵老照片,免费向游客开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