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左祖右社” 一一 社稷坛(一)


社稷坛(今中山公园)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按《周礼》“左祖右社”的营国定制建造于紫禁城午门之外、阙右门西侧,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封建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国家祭坛。

祭坛为社稷坛(今中山公园)的主体建筑,位于内坛核心区。 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祭坛为正方形、三层,青白石彻筑,高0.96米。祭坛占地面积3921平方米。是京城九坛十八庙之一。

祭坛上层按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铺设五色坛土,俗称“五色土”。以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及国家江山政权之意。
坛台五色土正中有一土龛,原竖有一根高1.2米、0.5米见方的石柱(今无存),名“社主石”,亦称“江山石”,上锐下方,表示皇帝“江山永固”之意。。

明清两朝皇帝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月上戊日例行在此举行祭祀仪式,皇帝要把太社、太稷的神主牌位,从北边的拜殿(今中山堂)中请出,放在坛上。皇帝在坛北向南,对着神主牌行三跪九叩礼,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拜殿(今中山堂)在祭坛的北侧。

拜殿宽五间,深三间,黄瓦朱墙,庑殿顶式。殿内和玺彩绘,富丽堂皇。祭日当天如遇下雨,便在殿内设供桌,皇帝向南行 礼祀拜。所以称拜殿。

1925年,孙中山在京逝世后,曾停灵柩于此,1928年改称中山堂,以资纪念。

拜殿之北,设有戟门,宽五间,门开三洞,为社稷坛正门。原在门内陈设有72把镀金铁戟,但被八国联军抢劫。

戟门现辟为北京市政协会议厅。

祭坛南坛墙中央有一座黄琉璃瓦顶拱门,三个门洞,是南坛门。

南坛门前有一对石狮,为宋代遗物,有千年历史。


园内有一级古树304株,二级古树308株,以柏树为主,分布在坛墙四周,多为明代初建社稷坛时所植,至今已逾600多年。




南坛门外有7株粗壮柏树相传为辽金时代所植,距今己有1000多年的树龄,故称“辽柏”。。




尤其有棵“槐柏合抱”,更为罕见,柏树之中又长出一棵国槐,古拙参天,浓阴蔽日,叹为观止。

青云片





社稷坛于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改为中山公园,1988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公园的景观幽雅,引人入胜,下文继续介绍,敬请关注!
【注】图拍摄于2016年9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