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永安寺门前一对石狮狮头为什么朝里

狮子在佛教中,为护法王,其性忠有力,代表勇猛威严,文殊坐骑就是狮子。一般寺庙前常有一对石狮背靠寺庙直视前方,看护寺庙。而北海永安寺门前的一对石狮恰恰相反,石狮狮头朝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想知其因,那就从永安桥说起。

在北海,有座联结琼岛和团成的石桥,叫永安桥,始建于元代至元三年(1267年),当时桥两端为石料结构,中间为木船架浮桥,乾隆三十年重建为三孔卷洞石桥。

桥面为曲尺形,全长80米。桥面铺条石,坡度平缓,便于信步游赏。

桥 头栏板雕刻荷叶纹墩及莲花纹望柱头。

桥两端各有牌楼一座,四柱三楼绿顶红柱,色彩鲜明,枋心藍底金字题额,北为“堆云”,南为“积翠”,堆云、积翠高度概括了琼华岛的精华,以“堆云”比喻岛上的太湖石仪态万千,以“积翠”比喻琼华岛郁郁葱葱,凝聚一派青翠。故永安桥也称堆云积翠桥。


牌楼两边各有一对石狮分列两侧。

有意思的是,两对石狮石质不同,积翠前石狮为青石制作,石狮下无须弥座,石狮蹲卧在锦袱方墩上,锦袱上刻十字花纹,四边有卷草纹,四角尖端各垂铜线一,东边为雄狮,西边为雌狮。


堆云牌楼下一对石狮为汉白玉制作,面朝北,面向永安寺,蹲卧于两层石须弥座上,下层为素面,上层上下刻八达马,上下枋及束腰无纹,须弥座上有锦袱各一,上刻十字花纹,尖端各垂铜线一,西边为雄狮,东为雌狮。


这两对石狮是为堆云积翠桥点缀而设,这种点缀建桥形式,在我囯现有的石桥中是罕见的。

到了清代建永安寺时,庙前没有新设石狮,而是利用了堆云牌楼下一对石狮,从而又构成了永安寺庙前的狮子头朝里的布局。一些游人提出“北海永安寺门前的石狮狮头为什么朝里”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注】
文根据北海公园的相关资料整理编辑,图拍摄于2014年9月16日、15年1月2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