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石舫

(2014-05-21 09:35:49)
标签:

清晏舫

百姓和帝王

洋式舱楼

砖雕柱檐

荇桥

分类: 古建

                   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石舫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石舫 是源于宋代的画舫而演变出来的中国园林中的点景建筑。它不但丰富了临近水边的景观,而且还能夠在远离水景的地方,隐喻出水的联想。清漪园时代,乾隆在颐和园昆明湖上建这座石舫,有更深的含义。乾隆在《石舫记》里说:“若夫凛载舟之戒,奠磐石之安,.....”所谓载舟之戒,是说唐代的名相魏徵曾以水和船的关系来比喻百姓和帝王的关系,这便是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形象比喻。其实,这则比喻应岀自比唐代要早近一千年的战国末期的《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清漪园时代建造的石舫就是现在石舫的位置,是停靠在寄澜堂前方的一艘大石船。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光绪十九年(1893年),石舫重建接近竣工时,光绪给石舫起名为“清晏舫”。“清晏”古来均作国家清平安宁的释义,即天下太平,安定祥和。也有人将“清晏”二字解释为“河清海晏”,即黄河水清,沧海波平。同样用来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但清漪园的石舫,在石造的船体上建有中式舱楼。在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清漪园时石舫也未能幸免,只剩下残破的石造船体。光绪重建时,仿照一艘法国游艇的设计,改建成一座洋式舱楼,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石舫。舱楼的门窗都是拱形的,在起拱位置都嵌制了彩色玻璃,构成图案,迎光看去,非常耀眼。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不但如此,而且在石舫的两侧还雕出了两个巨大的石雕机轮,更增添了时代的特征。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清晏舫是一艘永远不能启航的石舫。舫身全长36米,舱楼建筑面积达326平方米,仿大理石贴面,砖雕柱檐,典雅别致。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细心的游人会发现並提出问题:这艘石船的船头并非向着开阔的昆明湖水面,而是正相反,船头靠着岸边,船尾向着水面。这是为什么?设计建造石舫时,船头低而船尾高高翘起,船尾正中有一根石雕的舵杆和连接在舵杆上的石造船板。 船头低矮,为了与岸边取齐,便于登船。这艘石舫,虽然不能航行,但仍然时刻船头靠岸,迎接着一登为快的游人。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在石舫北面的“荇桥”上,可以近距离欣赏舱楼的砖雕柱檐,精致雅典,我国古代工匠艺人的高超技艺,表现的淋漓尽致。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清晏舫作为颐和园园内的点景建筑,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观赏拍照留念。

 
     小贴士

(456)细细体味颐和园(十四)一一园内园林设计的点景建筑 <wbr> <wbr>石舫

 

“荇桥”的名取之于《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荇是一种水生植物,《诗经》中描写的妇女采摘荇菜的语句,是一种比兴,和对“窈窕淑女”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得以淑女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女色。古代把关雎篇章,延伸为“后妃之德”。荇桥地处石舫北面的河道入口处,临近妃子们居住的西四所,引用《诗经》的名篇中的植物来命名这座桥,是有其深意的。

 

《未完待续》

 

【注】文根据介绍颐和园的资料整理编辑,图是从老伴拍摄的颐和园图库中复制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