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5月16日下午4点我们离开新广武城后,乘车几分钟就到达旧广武城。旧广武城在新广武城西1.5公里,司机告诉我们,旧广武城没有北门,只有东西南三个门,从西门可以上城墙。我们顺城墙外的马路,围绕城墙转了一圈,在古城西门上观赏了古城的现貌。

旧广武古城,在山阴县城南40公里的广武汉墓群南侧,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辽代古城。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东靠新广武城,北邻汉阴绾故城,西接辽代雁门关关城遗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大小4700余次惨烈的战争,最著名的是北宋太平兴国的宋辽之战)。对峙的敌楼,相望的烽火台等,构成一条坚固完整的战事防卫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战斗气势。


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代,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包砖,清代曾作过维修和补葺。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总占地16296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包括城门马面),马面紧贴墙体,雄伟稳健,其尺度大小不等。



城墙东、南、西三面设城门,不置北门,原城门上有门楼,在解放前和“文革”当中破坏。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旧广武古城是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其造型独特,别具一格。

我们来到西城墙上。远眺内长城巍峨雄伟。而曾经作为拱卫雁门关的旧广武城则显得有些落寞,它与东面1.5公里外的新广武城(上篇博文己介绍),以及雁门关一道形成三角犄角之势,成为当年防范匈奴进犯的军事要塞。而此时,却只有我们站在这古城墙之上,看着破败的古城,想象着他曾经的辉煌。
保存较好的城跺。

近距离拍摄的城墙上的弯腰古榆树


旧广武城现在不过是一个只有1400多人口的村落,城堡里面的街道还是东西、南北走向的。当地老百姓告诉我们,政府为保护古城开发旅游业,计划建新农村让村民搬迁出城,但许多人不愿意出城。

城堡内有的房子已经荒废了,但是从它的结构上看来,还是颇有中国北方古老农村建筑的味道。听说政府不允许在城内随意折除和新建房屋。
引用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路经广武时的留诗,结束此文!
诗曰:
广武城边逢暮春,夕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