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一位把人们从梦中叫醒的老人

(2012-10-15 20:55:50)
标签:

南怀瑾

文化

分类: 随笔

怀念一位把人们从梦中叫醒的老人

 

 

 

 

                                             

                                            郭文斌

 

 

 

 

 

那头猛兽就要追上来了,就要逮着我的脚后跟了,却无路可逃,前面要么是一个悬崖,要么是万丈深渊。猛兽扑上来咬住我的脖子,我急呼救命。娘的手就伸过来,猛兽就消失了。在我看来,南师的著作,就是娘伸过来的那只手。那是一种能够把人从假象、执着、错觉、迷信中带出来的文字,它让我们明白,真幸福只有我们醒来才能感受得到。

已记不得是哪一年的哪一天,在固原的一家私营书店里,一本名叫《金刚经说什么》的书进入我的眼帘。近前一看,作者是南怀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翻开封面,就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目光击中了,比温暖温暖,比清凉清凉,比感动感动。看简介,分明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但那目光却是孩童的;看简介,分明是男性,但那目光却是母性的……假如那个店主有足够的细心,就一定会发现,一个身穿藏蓝色风衣背着黄书包的小伙子陷入一束目光之海,不能自拔。

一看内容,却被“吓”了一跳:居然是一本“迷信”读本。再看出版社,又找不出什么不对劲。国家允许出版“迷信”读物了?看看四周,确认没有认识的人,赶快付钱,然后跑步回家,闭门掩窗,狂读一气。得出的结论是:反迷信。

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比看自己最喜欢的小说快乐,比和自己最喜欢的人在一起开心。世上居然还有这种读本!山城固原居然有这样的书店!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居然允许这种“迷信”读本出版了?

又到书店,把仅有的几本全买了,放在书柜里,遇到人生失意者、病苦者,就送他们一本,不想很有疗效。之后,一旦碰到南先生的书,不管是什么内容,不管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总要买了回来,并不为看,只是放在书柜里,就觉得心里踏实。

但在先生的著作中,我读得最认真的还是他的《论语别裁》,在拙著《寻找安详》的引文里,我曾讲过这本书对我的启迪。2006年,银川市委宣传部杨萍副部长邀我在银川市图书馆讲孔子,便找了不少《论语》注本来读,同时重读《论语别裁》,对比之下,还是更喜欢先生演义的那个孔子。为此,我又读了他的《原本大学微义》,真是好。

在市图书馆首讲之后,有不少单位邀请我讲孔子,包括全国一些地区和高校。在学讲过过程中,特别是在答问中,我发现,焦虑症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猛兽,因之自杀者已经远远超过交通事故。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安详的研究上,儒家的训蒙养正读本就成了我的主要研读对象。实践过程中,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人的人格成长次第,那就是建筑原理。建筑原理告诉我们,地基是第一需要重视的。

为此,我在多个场合建议喜欢南怀瑾先生书的家长们,一定要把扎根教育和读南先生的书结合起来,南先生也强调扎根教育,但更侧重心灵的“上层建筑”。依我浅见,在当下社会,我们首先要补的课可能更是扎根教育、奠基教育,尤其是孝道和师道的教育,否则,我们很难真正走进南先生所描述的智慧喜乐世界,南先生晚年倡导“儿童中华文化导读”,也许正是看到这一点,如果天假时日,相信先生还会倡导“儿童中华文化导行”,因为只有落实在“行”字上,才能把文化变成我们的真实受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不揣浅陋,写了《〈弟子规〉到底说什么》一书,用一半篇幅探讨了“行”的问题、“落地”问题,多少引起了一些同道的共鸣。

我也提醒过正在读南先生著作的朋友们,在遍览先生著作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选择先生介绍的醒来方法中的一种一门深入地学习,不要面面俱到,否则最后可能会一事无成。从家长和朋友们反馈来的信息中得知,这些建议还是有些道理的。

壬辰中秋,一个伟大的灵魂离我们远去,愿我们共同为他祝福!也让我们共同祈求,愿先生能够乘愿再来,普被苍生!

 

附南先生谈睡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9cc7360102e1gc.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