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临县秧歌  民间艺人高万青

(2011-02-15 11:46:30)
标签:

转载

伞头泰斗高万青

 
高万青(1902——1987),临县林家坪乡下窳村人,三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法系。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历史时期,不仅学识广博,社会阅略和生活经验也极为丰富。挑伞唱秧歌几乎贯串于他的一生,是临县最著名的伞头歌手。
     高万青先生的秧歌,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语言纯净,硬作七字,干净利索,绝无拖泥带水,亦极少衬词衬字。他的语言既不是一般文人那种咬文嚼字,过分修饰雕琢,追求华丽的辞藻;又不是民间口头语言的照搬,而是经过提炼加工后的民间语言。因而更为生动、凝炼、完善,更具艺术性。可以说正是高完青先生开创了这一先例,才使尔后的伞头秧歌有了长足的发展。二是同声同韵的押韵特点。一般人唱秧歌讲究四句一韵就很不错了,而高万青先生的多数秧歌是既押韵,又押同一个声调,使每句的音韵更加和谐悦耳,更具艺术感染力。
    高万青先生从十三岁上开始当伞头唱秧歌直至晚年,其间七十余年的时间,唱过的秧歌总在数万首以上,至今仍在社会上广为传颂的少说也有一二百首。这批秧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伞头秧歌的内容。同时也是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民情习俗的真实反映.从现有的资料来分析,他的秧歌大致可分为三个不何时期的风格和内容。
①青少年时期  
     高万青先生从小酷爱秧歌.初露头角便显示出地超人的才华,十三岁上当伞头本身就很了不起,况且又能在群雄变革中一举夺魁。足以说明他的才干。这一时期他的秧歌特点是大胆、泼辣、自负、争强好斗,有股子初生之犊不怕虎的劲头。请看下面两首自我表述的秧歌:

  肚子是个秧歌窝,
  秧歌史比牛毛多,
  唱了十年又十月,
  才唱半个牛耳朵。

  五湖四海到处走,
  愿向世上访高手,
  不敢人前夸海口。
  对上秧歌认朋友。

  高万青先生年轻时,最出名的秧歌是他和高有贵的一场激烈大战。据说下窳村的秧歌队到严家焉村演出,受到热情款待。按当地习俗,严家焉的秧歌队也应在适当的时候回访,同时讨还这笔欠债。可因下窳村有个大名鼎鼎的伞头高万青,而严家焉又无他的对手,一直不敢前往。后来从招贤寺场底清了个与高万青同一时期伞头高有贵。这高有贵虽没文化,唱秧歌却极有才华,而且更为尖刻泼辣。他唱文的不行,耍笑谩骂的语汇却非常丰富,若唱这方面的内容,绝不在高万青之下。于是两人一见面,使展开了一场天昏地黑的大厮杀。你问我答,你骂我对,真是棋逢对手,各不相让,场面异常精彩激烈。从上午一直唱到日头偏西,仍然不分胜负,而且气氛越来紧张。最后还是由高万青的父亲拿了一张铁锹将儿子赶跑,秧歌队才得以进村。据传这次两人都唱了有二三百首秧歌,可惜大都失传,只有较为精彩的一些流传下来,现选录如下:

高万青:
  秧歌到来喜心怀。
  乐得我们穿不办鞋,
  自古道客由主安排,
  对上秧歌后再进来。

高有贵:
  东山上挂出免战牌,
  西山上还是头一回,
  听说贵府有高才,
  大胆闯进曹营来。

高万青:
  我的宝剑虽锋利,
  从来不杀无名鬼,
  既然敢来抖威势,
  通名报姓你是谁?

高有贵:
  我的名叫高有贵, 
  家住招贤寺坂底,
  我们把生铁也化成水,
  铞眼子里也没啦个你!

高万青:
  东山上你是一只虎,
  西山上不如一条狗,
  老鼠入了狸猫的口,
  爪爪虚绕你难逃走!

高有贵:
  十二属相鼠第一,
  小小狸猫你算老几,
  深山豹子张开嘴,
  连骨头带肉吃了你。

高万青:
  七岁上入学把书读,
  十三上挑伞把门出,
  十八班会子来迎接,
  人家第二咱第一。

高有贵:
  十三上挑伞把门出,
  谁家儿的能晓得,
  蚂蚁噙一颗稻秫谷,
  尽磨伢舅的红梁壳。

高万青:
  下窳村迎接严家焉,
  秧歌唱了多半天,
  你和两家不沾边,
  这里与你球相干?

高有贵:
  下窳村短下严家焉的账,
  要了十年也要不起,
  寺报底请来我高有贵,
  有一分要要十厘厘。


②中年时期
  中年以后,他一直在当地担任小学教师。随着年令的增长,社会经历的丰富,他的秧歌也逐步走向成熟。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一时期也是他的秧歌最丰收时期,每走过一地,身后总会留下一串秧歌,供人们谈论、欣赏。例如:

[唱碛口]
  天下黄河十八弯,
  宁夏起身到潼关,
  沿河风景说不完,
  还数碛口卧虎山。

[唱招贤]
  招贤沟里很兴红,
  烧瓷炼铁又炼铜,
  珍珠玛瑙玉石瓶,
  不如大锅小老盆。

[侯家沟底]
  苹果核桃大母枣,
  香水油梨甜葡萄,
  山上山下全是宝,
  赛过仙花灵芝草。

  针对事物即兴编唱秧歌是对伞头的起码要求,但能做到准确而迅速便比较难。高万青先生恰恰就是在这方面显露了他惊人的才华。如有一次他领着秧歌队到碛口街上一家叫“天园居”的商号去拜年,周围人山人海,挤着要听这位名家高手的秧歌,他也确实按照这家商号专卖烟酒的特点予先准了两首,不料就在锣鼓落板,他正要张口唱时,主人故意耍笑他,突然塞给他一个糖月饼。这突如其来的行动,当下搞得他特别紧张,周围的人也都替他捏着一把冷汗。只见他稍一镇静,随即开口唱道:

  原打算天园居来喝两盅酒,
  不着意糖月饼递到手,
  红糖大粘得我张不开口,
  几乎在这达价出下丑。
  人们听了齐声喝彩,无不从内心惊服他的才华。

  又一次他领着秧歌队进入某一农家院落,踩场子时人们为寻他的开心,有意在院里的萝卜窖口做了埋伏,他一不留神就掉了进去。人们在窖口喊,快唱个秧歌,唱好了往上吊你。他接口就唱:

  地方生疏不知道,
  把我闪在萝卜窖,
  亲戚们用手吊一吊,
  出去咱给好好地闹。

  还有一次,他在唱秧歌中间打了个结,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原谅的,但作为一个名伞头似乎就不行。有人立即喊了一声“豆腐!”意在奚落他。他当即回敬一首:

  忽听有人把豆腐卖,
  割得二斤炒了菜,
  谁要再把豆腐卖,
  小心扳了你的豆腐碜。

  真是谈笑风生,皆成秧歌,似乎编唱秧歌,无须任何思考,一张口就现成,此外他的一批耍笑秧歌也被人们当作美谈,一直流传至今,例如:

[运共村年轻人打狗混]
  这个村的年轻人,
  真是赖的骨头疼,
  学习懒,打狗勤,
  难道你们在眼红?

[与某伞头对骂]
  说伢赖,伢真赖,
  自家养女自家爱,
  光棍寡妇配成对,
  太阳一落就乱般辈。

[驮米]
  今日教员变叫驴,
  跑到城庄去驮米,
  身上背得一百几,
  渴了喝口爬爬水。

  由于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使他的生活道路坎坎坷坷,在后期他的许多秧歌显然带有一种忧伤、悲凉的情调,但依然不失风趣幽默,如反顽斗争时的一串秧歌:

  年年腊月二十三,
  家家户户胡拾翻,
  今年世事变得欢,
  谁也没敢大抖摊。

  骑一军拉走一头驴,
  过年时没把火坑泥,
  灶君前没献一点粞,
  开门炮扔了个捣钱钱锤。

  二十四没啦把窑扫,
  不写对子只写脑,
  新制服换成烂棉袄,
  顽军一来就得跑。

  二十六没去把集赶,
  胡脱打且就过年,
  简单的调料也买不全,
  没蒜只能吃干辣面。

  说话到了二十七,
  婆姨汝子也不洗脚,
  有几个票子也使不得,
  晋钞倒闭没人接。

③晚年时期
  这一时期的秧歌、是他在人生道路上几经波折之后的暮年归乡之歌。处处表现为谦和审慎、细心老练的风格。当年那种“人家第二咱第一”的自豪气概荡然无存。这一特点集中反映在他的一批“接送秧歌”上。例如:

[进门秧歌]
  鞭炮惊心不住鸣,
  乡亲们热情来欢迎,
  我唱秧歌乱弹琴,
  高抬贵手咱进门。

[答谢秧歌]
  细吹细打把锣鼓垫,
  临走时再用秧歌谢,
  麻烦骚扰长一天,
  心里实在不自然。

[过路秧歌]
  秧歌出门路程远,
  来来回回多周旋,
  亲戚们等到三更天,
  实在叫人心不安。

  1983年临县举行首届伞头秧歌比赛,当时他已年过八旬,还专程从老家赶来祝贺,在观众的强烈欢迎下,他登台唱了如下两首秧歌:

  秋风糜子寒露谷,
  树过霜降落叶子,
  想唱秧歌气不足,
  同志欢迎我感激。

  赛歌台上看伞头,
  个个出色显风流,
  鼓足劲头争上游,
  锦上添花楼上楼。


  当临县伞头秧歌首次赴离石表演获得成功,返回后举行汇报表演时,他又唱了一首:
  出战吕梁斗志高,
  风卷红旗漫天飘,
  英雄榜上姓名标,
  我为同志解征袍。

  总之,高万青先生一生从事秧歌演唱,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即兴编唱秧歌有卓越的才华,而且身材高大魁梧,加之虎头帽,狐皮领,黑长袍的装束,显得一派大将风度,扭起来也十分气派。全面衡量起来,他是一名非常合格、非常杰出的伞头秧歌的伞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