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构图及DV拍摄画面构图一般规则
(2010-06-12 11:43:32)
标签:
杂谈 |
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
一般来说,电影画面构图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三部分。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处于中心的地位。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的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人或物。环境是围绕着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与后景两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组合关系构成特定的图形。
电影构图的三种样式
1 “纪实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忠实于现实,反对刻意追求和营造 画面的形式美感,画面随意、松散,无规律可循。
2 “表现风格构图”。
强调影像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内心感受的能 力,反对机械地复制世界的影像,刻意追求形式美
感,与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差别很大。
3 “经典风格构图”
它界乎前两种风格之间,汲取二者的优势, 避免二者的缺陷,力图将真实感和造型性完美结 合,使观众觉得画面完全真实,同时又很精美。
画面是DV视频的基本要素,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的一个主要环节,是使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可视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屏幕内进行合理布局,在画面构图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今天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1、位置水平:在拍摄前要保持DV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
像不会歪斜,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这样势必会造成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明、突出的主体都是必要的。主体即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明确画面的主体,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题又能在结构上分清主次。
3、布局合理:合理布局的核心是要注意画面的平衡性,保持画面的
稳定性,最好的方法就是“黄金分割法”。黄金分割法是一个可以快速掌握的重要的拍摄技巧。将屏幕按照横向、纵向各等分为3份,将镜头对准被摄对象,使被摄对象大致在距离左侧、侧、顶部或底部1/3处的位置此种构图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简单的说,我们在使用DV进行拍摄时,要注意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被摄主体会被很好的突现。
4、色彩平衡:色彩的平衡是指画面上不同色彩面积的分布要避免等
量、对称和零乱,要根据主体的颜色,尽可能地选择与其相对的色彩背景,也可调整主体的颜色,这样能使主体更加突出,画面的整体效果更加鲜明。简单的说就是不要让同一种颜色过多的占据整个画面,要注意色彩的均衡,这样才不会给人一种过于压抑的感觉,例如在白雪皑皑的雪景下拍摄最好要有一些树枝、小鸟等来点缀画面,以免整个画面的色彩过于单调、刺眼。
5、背景简洁:画面布局务求整洁,避免杂乱的背景,否则会分散观
众的注意力,拍摄前应该尽量不让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