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恩师:高芝兰!

标签:
恩师最喜爱柴科夫斯基文化 |
(这是14年前我专程飞赴旧金山看望高老师,高先生送给张莉的背包,她把包挂在张莉的肩上,慈母般的说道:这个包的尺寸装谱子刚好合适,你用得着!张莉就一直用它装乐谱直到今天)
意飞到加洲见到了阔别九年的高芝兰老师。
芝兰除了白天跟老师上声乐课和基本乐科以外,其余几乎所有的时间她都用来听收音机里的音乐节
目。她不但声乐功底扎实,知识面也广。1946年前后,作为中国人她第一个在上海和当时的俄国歌
剧团演出了歌剧《茶花女》等歌剧主要角色,并举办音乐会。当时报界对她的演唱都予以高度的评
价和赞扬。
音乐学院声乐奖学金,并于1948年在纽约成功地举行了独唱音乐会。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了她
极大鼓舞,于是,她毅然回国,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声乐专家并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从此开
始了她的教学生涯。
她先后代表中国艺术家参加罗马尼亚世界青年联欢节,担任独唱;应邀随我国文化代表团赴英、德
、波、匈等国家访问。高老师的演唱十分注重语言,且是在“用心歌唱”,她于六十年代录制的全
部用中文演唱的西方歌剧咏叹调,在1989年获得了全国首届金唱片奖。
达依金奖,也是声乐选手第一个金奖获得者的胡晓萍;于1985年获巴西国际声乐比赛金奖,同时获
得了演唱巴西著名作曲家维拉、洛博作品金奖的汪燕燕;于1992年获意大利威尔弟歌剧比赛第二名、的,1994年获意大利威尔弟歌剧比赛第一名的孙秀苇,都出自她的门下。难怪巴西国际声乐大赛曾于
1987年和1991年两次请高先生担任该大赛的评委。1990年高先生还应苏联国际音乐比赛组委会的邀
请,前往莫斯科担任第九届柴科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的评委。这也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声乐教授
第一次出任世界一流水平的声乐比赛评委。
有的学生甚至一教就长达十几年,竟然从不收取报酬,完全是义务教的,因为作为一个声乐教育家
她太惜材爱材了!
此同时,她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我的眼里,高先生是位真诚而
又充满了智慧与激情的艺术家,她只想用她的歌声和她教学的血汗去让世界多一分欢乐、多一份爱
,而远离功名利禄。
地帮助指正。高先生对我说:“人生在世不过是几十年,功名利禄都是虚空的,唯有助人为乐,友
情常存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