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悼念恩师:高芝兰!

(2013-09-13 06:52:35)
标签:

恩师

最喜爱

柴科夫斯基

文化

http://s5/mw690/5fc8e6dcgx6CBVpuqZC14&690
(这张唱片是高先生60年代录制的,也是这张唱片在1989年荣获了:“全国首届金唱片奖”)
http://s12/mw690/5fc8e6dcgx6CBVDE9l18b&690
(无论走到哪里,张莉总是带着高先生的这张唱片作为随身听,以鼓励向高先生学习)
http://s1/mw690/5fc8e6dcgx6CBW7s0aA20&690
(1989年,高先生获得了全国首届金唱片奖,作为学生,张莉向先生送去了鲜花表示祝贺)
http://s6/mw690/5fc8e6dcgx6CBWMFjy545&690
(张莉在上海音乐学院跟随高先生学习时的照片)
http://s11/mw690/5fc8e6dcgx6CBWSLu2K0a&690
(这是23年前高老师送给张莉的衬衫,张莉很喜欢这件衬衫,一直保存至今)
http://s11/mw690/5fc8e6dcgx6CBX0Irfc9a&690
(这是14年前我专程飞赴旧金山看望高老师,高先生送给张莉的背包,她把包挂在张莉的肩上,慈母般的说道:这个包的尺寸装谱子刚好合适,你用得着!张莉就一直用它装乐谱直到今天)
http://s10/mw690/5fc8e6dcgx6CBXgTHxT09&690
(这是2000年张莉与胡晓萍在芝加哥参加由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和央视主办的华人春晚)

    今天张莉从温哥华的唐康年老师处得知,高芝兰先生已经于今年4月12日在旧金山去世,惊闻噩耗,张莉悲痛不已!
    可能是心有灵犀吧,在今年4月期间,张莉曾经给高先生的学生发信息询问先生的情况,因为自今年元月张莉一来到美国就像过去一样,只要来美国总是第一个给高先生打电话问候,但一直没有人接听电话,也没有得到师兄妹的回复。今天才知道高先生已经过世五个月整,这不仅让张莉回想起与高先生相处的日子:1988年的秋天,作为进修生张莉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高芝兰教授学习声乐。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便与高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
    1999年,还是副教授的张莉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了美国科罗拉多学院研修深造,但张莉的心时刻牵挂着高先生,特意飞赴旧金山看望高老师,为了聊天方便,高老师在她的房间里搭了一个小床,就这样师生又相处了整整一个星期,张莉与老师有说不完知心的话,就像母女俩一样的情感!
    回到科罗拉多学院后,张莉撰写了题为:“我的老师高芝兰”,发表在北京《音乐周报》上。今天为了纪念高芝兰老师,把文章的全文贡献给大家分享。
   
                 我的老师高芝兰——《音乐周报》2000.01.21    

                  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张莉


 

    高芝兰教授是我当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的声乐主科老师,几年相处,我们感情甚深。毕业后,我回到川音。不久,高老师去了美国,我和高老师也只能在信中“见面”。

    去年秋,我来到美国,作为一名声乐学者到科罗拉多学院讲学访问。终于有一天,我抽暇特

意飞到加洲见到了阔别九年的高芝兰老师。

    高教授现住在老年公寓,和九年前相比,她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精神矍铄,身体健朗,可能是我们师生多年不见的缘故,一见面就有许多说不完的话,她同我谈她现在的生活和对音乐追求。更多的是谈她过去的事情。

    作为苏石林先生最喜爱的学生之一的高芝兰,从—开始学习声乐就非常刻苦,还不满20岁的高

芝兰除了白天跟老师上声乐课和基本乐科以外,其余几乎所有的时间她都用来听收音机里的音乐节

目。她不但声乐功底扎实,知识面也广。1946年前后,作为中国她第一个在上海和当时的俄国歌

剧团演出了歌剧《茶花女》等歌剧主要角色,并举办音乐会。当时报界对她的演唱都予以高度的评

价和赞扬。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她于1947年远渡重洋,赴美国朱丽娅音乐学院深造,同时又获得曼纳司

音乐学院声乐奖学金,并于1948年在纽约成功地举行了独唱音乐会。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了她

极大鼓舞,于是,她毅然回国,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声乐专家并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从此开

始了她的教学生涯。

    高先生注重舞台艺术实践,在教学之余经常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积累了大量的曲目。1950

她先后代表中国艺术家参加罗马尼亚世界青年联欢节,担任独唱;应邀随我国文化代表团赴英、德

、波、匈等国家访问。高老师的演唱十分注重语言,且是在“用心歌唱”,她于六十年代录制的全

部用中文演唱的西方歌剧咏叹调,在1989年获得了全国首届金唱片奖。

    高教授对艺术的一丝不苟精神和认真态度体现在教学上也是硕果累累。于1981年获得匈牙利科

达依金奖,也是声乐选手第一个金奖获得者的胡晓萍;于1985年获巴西国际声乐比赛金奖,同时获

得了演唱巴西著名作曲家维拉、洛博作品金奖的汪燕燕;于1992年获意大利威尔弟歌剧比赛第二名、的,1994年获意大利威尔弟歌剧比赛第一名的孙秀苇,都出自她的门下。难怪巴西国际声乐大赛曾于

1987年和1991年两次请高先生担任该大赛的评委。1990年高先生还应苏联国际音乐比赛组委会的邀

请,前往莫斯科担任第九届柴科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的评委。这也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声乐教授

第一次出任世界一流水平的声乐比赛评委。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在国内、国际上都有很高声望的教授她所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歌唱家,

有的学生甚至一教就长达十几年,竟然从不收取报酬,完全是义务教的,因为作为一个声乐教育家

她太惜材爱材了高先生这种高尚的情操是多么难能可贵!

   在与同行相处的几十年里,高教授从来都是看别人的长处,总是能从别人的优点中收取营养。与

此同时,她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我的眼里,高先生是位真诚而

又充满了智慧与激情的艺术家,她只想用她歌声和她教学的血汗去让世界多一分欢乐、多一份爱

,而远离功名利禄。

   现在,高先生在美国过着安静的退休生活,看书、听音乐,有时学生们来找她上课,她总是热情

地帮助指正。高先生对我说:“人生在世不过是几十年,功名利禄都是虚空的,唯有助人为乐,友

情常存才是永恒的。”


   亲爱的高老师:我相信上帝已经在天国接纳你而成为了永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