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翰林匾额博物馆
翰林匾额博物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96
  • 关注人气: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匾额、楹联读解(一)

(2009-04-29 11:59: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匾额小考

雍和宫匾额、楹联是佛学理念、文学理念、道德理念和书法艺术、装饰艺术的完美组合,具有深邃的文字内涵、高超的书法艺术品位,给人以清新、高雅的艺术享受。进入雍和宫成品字形的三座重檐牌楼,镂雕龙凤呈祥图案,金绘二龙戏珠图案和民族文饰,正中嵌描金御笔“十地圆通”、“群生仁寿”等六块匾额,字衬灰地、红边,金碧辉煌,十分抢眼。平面描金字的艺术处理,手法虽然简约,但精雕细刻,工笔彩绘创造了隆重的艺术氛围,所以每幅描金书作和硃红“乾隆御笔之宝”印熠熠生辉,是匾额制作中的极品。雍和宫万福阁抱柱楹

联“慧日丽璇霄,光明万象;法云垂玉宇,安稳诸方”,是乾隆书法的精美之作。这幅楹联是将文字拓在木板上,用雕刀刻制,使字凸突出来,经打磨、描金,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又以湖蓝匾地作衬,辉煌中透出典雅。这幅楹联的边框为浮雕贴金龙,龙须、龙角、龙爪、龙睛和龙体鳞片均活灵活现,极具神韵,非皇家造办所能为之。笔者曾面访南北名山大寺,留意楹联,但所见无法与之媲美。

雍和宫的匾额、楹联,是深邃的佛学理念的文学思维化、政治思维化的产物,内涵非常丰富。以面向雍和宫大街的牌楼匾“十地圆通’’为例,笔者曾听到各种觎释。有的说,“十地”就是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天、地,也就是一切地方;有的一看是乾隆题写的匾额,立即浮想联翩,编造出乾隆下江南经过的十个地方。均不解其意。偶然间,-一位年近八旬的隐士指点迷津:“十地”不是方位,是大乘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这位老者还郑重地把十个阶位抄录送我,现转录如下:

十地,是大乘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

(一)欢喜地。亦作:极喜地、喜地、初地。即菩萨修行52阶位中之第4l位。菩萨修行历十信、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经一大阿僧祗劫之修行,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多生欢喜,故称“欢喜地”,“初地”。菩萨修行至欢喜地,多有七相、也就是在七个方面具有高尚的品德。

(二)离垢地。亦作“无垢地”、“净地”。是菩萨修行的第二品位。人于此地得守清净戒行,远离烦恼垢染。又以此地具足三具净戒,故亦称“具戒地”。

(三)发光地。亦作“明地”、“有光地”。是菩萨十地修行的第三地。菩萨要达到“成就殊胜之禅定,发出智慧之光”。

(四)焰胜地。亦作“焰慧地”、“焰地”。菩萨在修行中,使慧性增胜。

(五)难胜地。亦作“极难胜地”。令“俗智”与“真智”,合而相应,极难做到。是菩萨修行十地的第五地。“见”、“思”等烦恼不易调伏,故称难胜地。

(六)现前地。亦作“现在地”、“目见地”。为菩萨修行十地之第六地。此地为真如净性显现之位。

(七)远行地。亦作“深行地”、“深人地”。系菩萨修行第七地。此地菩萨住于纯无相观(在禅定中悟空寂无相之理),远出过去世间与二乘之有相行。

(八)不动地。“无分别智,任运相续”,不为一切事相烦恼所动。为菩萨修行十地之第八地。

(九)善慧地。亦作“善哉意地”、“善根地”。为菩萨十地中的第九地。此地菩萨成就四无碍解,即: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乐说无碍解。具足十力,能遍十方,以一音演说一切善法,使闻者生欢喜心;又于力波罗密行中,断除利他门中的不欲行障,证得智自在所依真如。

.(十)法云地。谓菩萨修行之第十地。成就“大法智”,具足无边功德,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

按佛经讲,二十五位菩萨各个皆具圆通,共有六尘、六根、六识、七大等二十五圆通。圆通,谓通满一切,融通无碍,即指圣者妙智所证的实相之理,由智慧所悟的真如,其存在的本质圆满周遍,其作用自在,且周行于一切。二十五位菩萨为二十五圣,以观世音的耳根圆通为最上,故称为圆尊、圆通大士。

尚未踏进雍和宫大门,所见的“十地圆通”匾,包含了如此繁多的佛学理念。乾隆帝是深谙佛学的,用十地圆通号召修行圆满,号召信众不断提高行善的品位。试想,乾隆不谙佛学,不精于文理,是不能把“十地”和“圆通”四个字恰如其分地组合在一块匾上的。 。

“十地圆通”可以有佛学理念的深刻理解,也可以按字面理解,“圆”,圆满之意;“通”,有同、共同、通力合作之意;作为统御万邦的一国之君,当重视“十”这个表达完满具足吉数的意义。似此,率土皆为王土。完满具足,圆满通力合作,也可作为“十地圆通”的解释。乾隆帝把雍和宫改成喇嘛庙,在他所作的碑文《喇嘛说》中作了毫不讳言的表述:“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依笔者之推断,“十地圆通”匾亦有巧用佛教之语言,表达祈求民族关系和谐融通、国泰民安的政治愿望。雍和宫的匾额、楹联与各供佛殿堂的佛像布陈紧密结合,用凝炼的诗情画意的语言阐述了佛学理念,对仗工整,韵律考究,感怀有物,舒发有情。如雍和宫殿内供奉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据此供奉,乾隆御笔楹联:“法界示能仁,福资万有;净因臻广慧,妙证三摩”。上联的意思是,诸佛众生以本源之清净心,按次第修习诸法,佛祖释迦牟尼就会示现,给你福德、资财、福智,你也会获得总赅万象、万事、万物的大法,获得善果。这幅上联首先表达了对三世佛的感悟,然后告诉你虔诚礼佛,佛会示现,最后告诉你奉行佛法,会有福资万有的果报,这是千千万万礼佛者共同的心声。下联是告诉你必须洗除引生情欲的内因和外因,树立起远离尘垢的清净信仰心,达到胸怀宽广,产生各种唯有自己体验的明朗智慧,抵达断除一切烦恼的妙境。这又是修佛者苦苦追求的目标。因此,这幅对联是对供奉三世佛意义的十分得体的阐示,再加乾隆丰美圆润、高雅凝重的书法,使雍和宫充满佛香、书香,营造了皇家寺庙的文化氛围。

很多老先生在和笔者漫谈雍和宫的时候,都提出既要重视乾隆崇尚佛学理念加以研究,更要把他儒家思想和佛学相结合加以研究。这一提示十分重要,它使笔者更深一层地认识了雍和宫匾额的文化内涵。“群生仁寿”匾,是以儒为政的明示。儒学思想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是调整君臣、父子、夫妻关系的准则;“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西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儒家还认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以爱人之心为核心,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群生仁寿”之仁寿二字,语出《论语·雍也》:“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孟子完善了孔子“仁政”的学说,在《孟子‘梁惠王上》日:“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坚甲利兵矣。”乾隆作为一国之君,以大慈大悲的仁德之心,施以仁政,祝愿普天下之众生仁寿,也在宣扬儒家“仁”的思想,号召臣对君仁则忠,子对父仁则孝,父对子仁为慈的思想,使仁者爱人,上下、左右、家庭、邻里,以致国家之各民族都互相关爱起来,自然会安定团结。“群生仁寿这块匾额所宣扬的“仁”,与佛教大慈悲、普济群生的概念是相同的。因此,乾隆为雍和宫题写的匾额、楹联,是儒学理念和佛学理念的完美结合,它体现了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舶来文化的亲和力。

现将雍和宫匾额、楹联依次注解如下。

一、群生仁寿

群生——犹言众生,指一切生物。《汉书·董仲舒传》:“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

仁寿——仁厚而且长寿。语出《论语·雍也》:“仁者寿” 。《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

群生仁寿,乃祝愿众生仁厚而且长寿。

二、寰海尊亲

寰海——犹言海内。裴度《铸剑戟为农器赋》:“寰海镜清,方隅砥平。”

尊亲——尊指尊重、尊奉;亲者,亲近信任。亲亦读“新”,《四书·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韩非子·亡征》:“亲臣进而故退,不肖用事而贤良伏,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下怨者可亡也。”

寰海尊亲。意指海内共同尊奉新庙。

三、福衍金沙

福——充满。《广雅·释诂》:“福,盈也”。

衍——本意为水广布或长流,引申为展延。《尚书大传.虞厦传》:“至今衍于四海。”也作满溢、盛多。《诗.小雅.伐木》:“酾酒有衍”。杜笃《论都赋》:“国富人衍。”

金沙——指金沙江。古称绳水、泸水,系长江上游,自青海玉树县巴河口至四川宜宾市的一段,流域广阔且支流纵横。

福衍金沙,寓意幸福美满之生活如金沙江一样绵长不断。

四、十地圆通

十地——是大乘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依次是: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胜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圆通——谓通事达理。《左传·昭公十四年》:“犹义也夫。”孔颖达疏:“义者于事合宜,所为得理;直者,唯无阿曲,未能圆通。”一般指为人处事灵活随和,不固执拘泥。《梁书.陶弘景传》:“弘景为人,圆通谦谨。”

圆通,佛家语,圆者无缺,通者无碍。《楞严经》卷二十二:“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十地圆通。寓意崇奉新庙,修习佛学,在任何地方办事都顺畅自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