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 马赛马拉大草原:他们、她们和它们

标签:
玛丽马赛人东非大草原羚羊内罗毕马赛马拉肯尼亚狩猎社会狮子斑马 |
分类: 非洲·传说 |
马赛的村子,清一色的低矮的圆形小土墩,叠加着晒干的牛粪,屋里很暗,映着木炭微微的光,才能隐约看得见轮廓:幼小的羔羊躺在火炉边,一整张牛皮铺在床上,小小的孩子安静的睡在上面,不安静的是看不见的苍蝇,嗡嗡的忽近忽远
文化,本来就是人为了适应社会,能够更好生存的手段,为了更好的适应和生存,马赛人也不得不与时俱进,马赛人和动物,都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保护区建立了,动物可以悠然的生活,而马赛人呢?乞力马扎罗雪山慢慢的消失了,而马赛文化呢?
马赛马拉大草原,本来是马赛人和动物的家,曾经,他们、她们和它们,是如此重叠的生活在一起,而如今,马赛马拉的开发,动物的安居乐业,却让马赛人失去了传统的生活
马赛人,男人热衷于跳舞,女人热爱唱歌,每每有外人来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旱地拔葱的舞蹈,我们想看看女人跳舞,头人很认真的说,NO,NO,女人是不跳舞,她们唱歌
好吧,那就唱唱歌吧,可是女人怀里的孩子嘤嘤嗡嗡的扭动了起来,唱得比妈妈还大声
马赛人的财产就是牛羊,而这个财产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用来换女人,只要有足够的牛羊,一个男子可以娶好几个妻子回来,这个漂亮女子的丈夫说,一般的女人5-10头牛也就可以换回来,这个妻子太漂亮,所以花了他20头牛,结果呢,我们要拍她的时候,她丈夫就要另外收钱,看来这个投入还是很值得的
这个马赛男子,讲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也见了不少世面,成为了村庄里的人和外人沟通的主要中介
这样的屋子,这样的道路,这样的村庄,是他们的空间,他们的家园
纹身、凿齿、拉耳洞,是东非各个部落的传统,既有为了美观和成年标志,又为了驱邪避讳,更重要的是为了区别部落,马赛人穿耳,极力向下坠拉,以求大耳垂肩的效果,而山姆布鲁人则向上拉耳廓,这就是区别两个部族的标志之一
我们疑惑的是,他们从游客那里收入来的美金,难道真的只是用来买牛羊?还是在这看起来依旧贫穷落后只挖着一个个小圆洞做窗户的泥胚房背后,早已经盖起了一栋栋的小别墅?当然,小头目很真诚的告诉我们,这些钱,是要交给祭司做仪式,换回被吸附走的灵魂。
长头发的是男厕所,仔细分辨一下他手里居然拿着个手机!要是刚刚为来村子里参观的游客表演完钻木取火,他的手机就响了,不知道游客会有什么反应?
光头的女人,马赛人年轻女孩子都是光头的,只是依稀记得在内罗毕一家书店翻看一本部落文化研究的书时,提到过当她做了母亲的时候,就会留发,代表和孩子一样的新生
有时候,文化被看做一种诱饵而被展示,这些活动虽然从经济上获利了,但从文化上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获利。旁观者常常改变这些由当地人举行的活动的意义。在这类情况下,地方文化实际上被利用了,当地人也被剥削了。或者说,当地人按照游客希望的那样生活,如果把摄像机交给他们,他们会看到什么?
东非大草原上的很多动物,和马赛人一样实行一夫多妻制,比方说这个狮子,每一群狮子由一直雄狮和若干雌狮以及它们的孩子组成,雌狮们负责狩猎和抚育幼狮,雄狮主要的任务就是吃饱了睡睡,巡视一下自己的领地
羚羊社会,也是坚决的一夫多妻制的执行者,最强大的雄羚羊拥有一群母羚羊,其余的就组成单身俱乐部,卧薪尝胆,等待时机击败那个最强者,取而代之拥有那一群妻妾,东非大草原上,真不知道是人类社会学习了动物,还是动物学习了人类社会
草原上的斑马,几何的条纹,黑白黑白,看得我们头晕眼花,小斑马也很疑惑,问妈妈,我是长得黑色条纹的白马,还是长得白色花纹的黑马?
这个问题,斑马妈妈没回答,马赛人也没有告诉我们,也没有人能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