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阳-千阳
陈阳-千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859
  • 关注人气:2,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2009-05-13 01:11:40)
标签:

橄榄山

以色列

圣经

耶稣

耶路撒冷

主升天教堂

万国教堂

旅游

分类: 亚洲·生活

巴别塔...洪荒之后,诺亚方舟上留下的人类妄自尊大,竟然想修一座通天塔与上帝见面,于是上帝非常生气,混乱了他们的语言,造成思想无法统一,文化产生差异,分歧,猜忌等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于是,这座塔也便成了一个泡影。-《圣经》第十一章


    如果,这通天的巴别塔,如愿建成,或许,就没有以色列,没有这么死海旁这栩栩如生的跌宕起伏。
    神,将人类竖立起边界,却让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耶路撒冷永生。
    人,将边界竖立起来,之后就不再负责。和所有其他建筑物的生命周期相反,人类的边界之墙,瞬间就能横亘于试图穿越它的事物之间,拆除则将耗费凡人无法承受的时光。
    犹太人是上帝所拣选的民族,三千多年前从为奴的埃及地被上帝的仆人摩西领回迦南地,而伽南,作为《圣经》中著名的一个地方,曾被描写成一个“奶和蜜流动的地方”,多么让神和人眷顾的地方,然而抱歉得很,什么都给了以色列这片土地,却偏偏不肯给宁谧。
    一位基督教作家,寥寥数语道出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世上若有十分的美丽,有九分在耶路撒冷;而世上若有十分的忧伤,也有九分给了耶路撒冷。以色列亦然,九分的美丽,九分的忧伤,都是剧烈的感情,容不得一些暧昧,于是充满了倨傲,充满了无奈。亘古以来,这是一个不解的谜,上帝,爱他,还是恨他?如果爱,为什么这里从来就未太平过?埃及、罗马、穆罕默德和希腊……轮番折磨这片土地,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儿子耶稣。最后还让犹太人七零八落地散落到世界各地,惨遭杀戮,一直过了十六个世紀才最终返回;如果恨,空气中流动着的,都是奶和蜜的味道,而这里的人,每一寸肌肤,都透出婴儿般的光洁和细腻,上帝的想法,想必是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的。
    同样的,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理解以色列,他太深了;数千年的历史隧道,幽幽泛着光影,在以色列,传说,真实,历史,记忆,死死的纠结在一起,发现在死海西北山洞的“死海古卷”,古本《圣经》就是抄在羊皮上面,这部起码2000年以上的羊皮卷在宗教界内外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更有人因此论定,《圣经》里所讲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剥离事实的真相,岁月分崩离析出来的,只有一日长于千年:文明的遗泽,曾在这里褪尽繁华,却又在岁月的轮回中,绽放出惊人的光辉,提示着曾经的往事。
    “你不要再叫雅各,就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角力,都得了胜。”与雅各角力的,就是耶和华。雅各,就是犹太人的始祖。从此,拉开了犹太人颠沛一生,流离一世的历史。
    犹太人,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圣经·旧约》说,远祖亚伯拉罕有两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古兰经》则说,其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不过基督教的《圣经》却说,以撒有两子,长子以扫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次子雅各是犹太人的祖先,而以实玛利流亡埃及不知所终。不管怎么样,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来自同一祖先的后代,而今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却充满了微妙的关系。
    雅各生了12个儿子,由于约瑟的关系,在七个荒年的第二年迁移到埃及,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西克索斯人的优待,居住在尼罗河下游,转变为农业民族。随着西克索人被努比亚人暴动赶出埃及后,他们的地位也急剧下降,沦为埃及人的奴隶,这时候摩西出现了,他在西奈山接受上帝授予十诫,带领犹太人出演了一场出埃及记,经过四十年的旷野之旅最终到达上帝的许诺之地——迦南,终于结束了流离失所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故乡。
    不过事实,毕竟不同于童话,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他们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乡曾经相继被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占领过,犹太人回来之后,仅仅过了几百年相对安宁的生活,亚述人、巴比伦人,又再次攻占了他们的故乡,而犹太人又一次沦为巴比伦人的奴隶。
    巴比伦人,建筑起空中花园,却没能抵挡住波斯帝国的强盛,在波斯帝国统治下,犹太人被允许回犹太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后来相继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民。耶稣死后不久,犹太人起义反对罗马人,罗马的大军摧毁了耶路撒冷,拆毁了圣殿,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又一次开始了流离失所的生活,这一次流离失所,更长,并且更远,犹太人流落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仅仅以他们的宗教和文化维系着彼此的脉络。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九分美丽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美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过去都很美,只是这美,来得太沉重,太沧桑,任由岁月的风尘在她身上肆意蹂躏,却把这份美端得纹丝不动,6000年以来,不断的建立、摧毁、建立、摧毁……即便已经成了废墟,毁城者还要用犁再细细的铲过一遍,不留任何可以让人怀念的痕迹。他们也是害怕耶路撒冷的,或许是怕这个不动声色的城,记得他们的暴虐,所以要撕毁一切记忆;然,耶路撒冷,如创造她的神,以宽恕原谅了掠城者的粗暴。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却仿佛凤凰涅磐一般,一次又一次重生,每一次都更加决绝,更加撩人目光,迷惑得人们都想要占据她。
    没有另一座城市遭受到过这么多次的灾难,没有另一座城市历练过这么多次的重生,所以,也没有另一座座城市,可以占据了天下九分的美丽。
毁城者,不想让耶路撒冷记得他们,而人们却记住了耶路撒冷,以一种信仰的方式铭记着这座城市:
    犹太教说,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也是宗教圣殿所在;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当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而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因此有世界上第一等的清真寺。
    这就是耶路撒冷,一个活生生的中世纪之城:迷宫般密密层层、曲折盘旋的街道从茫茫历史中延伸到脚下,每一块岩石、每一寸路程,都诉说着血与火浸染过的故事:随着耶路撒冷而来,而又随着耶路撒冷沦陷而神秘失落的金约柜;耶酥背负十字架一步一步走过的“苦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受安拉启示,乘马从麦加到耶路撒冷,遨游七重天的夜行登宵;犹太人流离之后的承载了无数思念和哀伤的“哭墙”和“圣杯”……耶路撒冷,就是这么热热闹闹的倏忽过了6000年,似乎每一天都有故事在发生,每一天都生活成为了历史。
    在耶路撒冷,每走一步都是历史,《圣经》中记载的地名,在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特别是穿行在旧城的仄仄石巷里,彷若沿着耶稣的脚步回访了一遍基督教的史书。
    在耶路撒冷,让我们步入圣经的源头。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伯利恒主诞教堂

耶稣降生在伯利恒
    伯利恒,是大卫王的故乡,也是耶稣的诞生地,这两位伯利恒之子,足以让伯利恒在人们的记忆中得到永生。
    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
    公元初年,一个男婴诞生在伯利恒的一个泥马槽里,这个男婴就是耶稣,他的母亲叫玛利亚,一个童贞女,“产期到了,就生了头胎的儿子,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沒有地方。”圣经里平淡如水的叙述,揭开了人类惊心动魄的一幕。
    而如今,这个长13米、宽3米的地下岩洞中的泥马槽,成为了伯利恒之星洞,泥马槽早已被银马槽所替代,再往后,银马槽又被换成了一个大理石圣坛,上面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以表示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并镌刻着拉丁文铭文: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在银星的右边,象征性的放置了一个石槽,朴实无华,同样朴实的是主诞教堂,极像中古世纪的堡垒。它的进口,原来高大的拱门用巨石封闭,现在只留下一个六尺高的小门。相传十字军为了防止阿拉伯骑兵入侵蹂躏,故将进口改小,如今朝圣者要佝偻着身子才能进入,让人在主诞生的地方俯首谦卑。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耶稣最后的审判:橄榄山
    最先得到上帝之子诞生消息的是几个牧羊人,他们兴冲冲的来拜见这个出生在马槽里的圣婴,而这个初生的婴儿,想必是以一种宁静而纯真的眼神回馈着他最初的信徒。耶稣的人生,以30岁为分界,之前,他过着犹太人传统的生活,之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短短三年时间,名声传遍了全国,也引起了执政者的注意,逾越节前夕被犹大所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三日复活,四十日升天,而当他再次来临世间的时候,就要实施最后的审判,而再次来临的地点,就是耶路撒冷东部的橄榄山。
     橄榄山,因为布满山上的油橄榄而名,耶稣,选择橄榄山作为最后审判的地点,或许是对橄榄山情有独钟,也或许橄榄山,留下了他太多的记忆:当他从加利利湖来到耶路撒冷后,白天在圣殿里讲道,为人治病,晚上出城经过橄榄山到附近伯大尼小镇的朋友家过夜;也是在橄榄山上,耶稣为耶路撒冷而哭泣,因为他看到了耶路撒冷被毁灭的命运;最后的晚餐后,耶稣在橄榄山上度过了最后的祈祷时光;而众人亦是在橄榄山上,看着耶稣升天而去……
    如今的橄榄山,布满了墓地,无论生前如何风云,三大宗教的长眠者都在静静的等待着最后审判的到来。山脚下的万国教堂,是在客西马尼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客西马尼园,是耶稣经常来祷告的地方,也是他在最后晚宴之后,渡过最忧伤痛苦时光的地方,时隔两千年,这个园子依旧还如耶稣走时的模样,静下心仔细听来,园中那八棵历经三千年岁月的橄榄树,沙沙的风过,还能告诉你,当年的耶稣是怎样的来过,走过,离去。
    万国教堂,是因为是十六个国家出资捐献,顺理成章地使她成为万国教堂。教堂顶部由16个起伏的拱形圆顶组成,每个拱顶代表捐资建造教堂的一个国家。大门上方是四个最著名传教士的雕塑,因为他们的不辞辛苦,圣经新约走遍世界。祭坛前面的地板上,一圈荆棘王冠状的钢制围栏簇拥着“痛苦之石”,据说耶稣就是跪在这块石上祷告的。棕色和紫色的彩色玻璃使得教堂的光线变得昏暗,营造了一种忧郁的气氛,因此这个教堂又称为“苦闷教堂”。
    在耶稣最后的升天的橄榄山顶,如今是升天教堂,为了保护石头上的那一双脚印,早在拜占庭时期便于其上兴建了一所教堂,这所圆形的小教堂,却有着一个宽广的院子,各种肤色的人川流不息,仰望主的再来。有的人想多留些时日,为此,院中的墙壁上钉了许多供搭建帐篷用的铁环。
   橄榄山上布满了耶稣的足迹,因此,教堂也很多,俄罗斯式的圣抹大拉马利亚教堂,有着七个大大小小的洋葱头;圣母安眠教堂,是圣母坟墓,也标示着她升天的位置;主祷文堂则是一座长廊回旋的法式教堂,它是耶稣教导门徒主祷文的地点,如今六十二种语文(包括中文)的主文,整齐地排列在长廊的内壁上,每一天,阶梯上,走廊下,密室中,不知有多少人在默默地祈祷,使得这座教堂充满一片宁静和敬虔的气氛。
    还记得耶稣曾经在橄榄山上为圣城耶路撒冷而哀哭吗?主泣教堂,就伫立在那里,教堂的圆顶就像一大颗泪珠在眼眶上挣扎着,滚滚欲滴,另外有四个泪瓶,装饰在教堂的四根柱顶上——传说在古代,国王的眼泪都是用玉瓶储存起来的。
    教堂内部朝西面的墙壁上有一扇宽敞的拱形窗口。这窗口,是在橄榄山下隔着汲沦谷眺望圣城全景的最理想地点,回教清真寺的黄金大圆顶,在日出日落的轮回中,一片金碧辉煌。
    从橄榄山出发,我们将跟随着耶稣的足迹,进入耶路撒冷老城,去追寻那受难----复活----升天的生命之轮。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橄榄山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圣抹大拉马利亚教堂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万国教堂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耶稣的脚印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银星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主泣教堂

以色列:铭记在圣经里的瞬间

主升天教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