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消息与新闻通讯的区别

(2009-05-05 22:19:30)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考指北

    消息和通讯都是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两者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但有相当一部分记者在写作中往往混淆在一起。愚通过查询教科书和网络上的相关文章,略作以下综合说明。文章未具体指明出处,但请原作者见谅!

  ㈠ 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㈢消息和通讯的主要区别

  标题不同

  消息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具有直接明了、富于变化的特点;通讯则多具有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特点。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通讯少有使用引题,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

  开头形式不同

  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XXXXX日电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在文末附加“XXX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结构形式不同

  消息程式性较强,形式简单;通讯结构较灵活,不拘于固定格式,创造性强。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

  详尽程度不同

  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形象、生动、富有情节,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从而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的语言简明概括客观公正;通讯的语言详尽具体富于情感。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

  主题不同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作者要将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就必须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表现手法不同

  消息风格朴实,通讯则富有文采。消息多用概括叙述,通讯可兼用多种手法。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往往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艺术表现和作者的议论。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真实性。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

  叙事内容不同

  消息中叙述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展开叙述和描写,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写得详尽细致。消息一般一则写一件事;通讯则常围绕一个主题写几个人几件事。消息以写事为主;通讯则偏重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揭示人的思想境界,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时效性不同

  对时效上,通讯不像消息那样严格。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因此,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