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对未成年人的称谓

(2009-06-19 11:51:19)
标签:

上帝

基督徒

圣经经句

杂谈

分类: 儿童教育
 在古代,富有诗意的中国人常常用一些美丽的称谓来称呼未成年人的年龄。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亦作襁緥襁保繦緥。据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记载: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即:包裹婴儿的带子和被子)

  孩提:23岁的儿童,也作孩抱提孩。典出《孟子·尽心》:“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唐人颜师古曰: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垂髫:指幼童时期,也作垂发。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晋人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古代又有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称“龆年”的说法。

  总角:古代儿童的泛称,一般指814岁的少年。古人将儿童的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典出《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髻结之。《诗经》亦有此记载,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总角 兮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此词在古代有时也比喻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如: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舞勺之年:1315岁的男孩。据《礼记》的记载:勺,为一种乐舞,古代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唐人孔颖达注曰:“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

  舞象之年:1520岁的男童。舞象为是成童的代名词。原为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即:可以从事征战了。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因此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亦有比喻处女的意思。典出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之年:指古代女子成年时,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典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弱冠之年:指古代男子成年时。《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 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亦曰:“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古时候,不论男女从小都要蓄留长发,待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家族都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子20岁行冠礼。所谓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曰:“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参考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