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弟张建国 师姐窦婧妍忆(转载)

标签:
张建国师父张荣培师母中国京剧院 |
我和张建国是同班同学,同是河北晋县老乡,他比我小一岁,我是她师姐,他的爱人齐翠英也是我们同班同学,我们从小在戏校里吃、住在一起,练功、拍戏、摸打滚爬在一起,真是亲如同胞。毕业后,我和张建国、他的妻子齐翠英一起分到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工作,张建国执着京剧艺术,由于在文革后期我们的教学都处于样板戏的时代,没有学到传统的京剧艺术,他拜奚派弟子张荣培先生传授传统京剧,由于自己的努力和师傅的培养,参加了中国京剧研究生班的学习,后调中国京剧院三团,现任中国京剧院三团团长。
我由于练功摔伤,后改行,调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从事了土地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工作至今。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他深记心间,孝敬师父几十年如一日,“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得以传承。
提起如今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师父张荣培,张建国饱含深情。上世纪八十年代,25岁的张建国才开始拜师学艺,这对京剧这种需要言传身教的艺术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年龄了。为了让张建国早日成才,师父张荣培尽其所有地付出,师徒二人的感情就在一点一滴的拜师学艺过程中越积越浓了。
当时生活条件艰苦,张建国竭尽所能照顾、孝敬师父,承担了师父家的所有力气活。每次外出,都把师父家的生活安排好。更是常常骑着自行车一天往返师父家好几趟。如果隔了一两天不见到师父,张建国的心里就堵得慌,空落落的。他常常到早市买了师父、师母平时最爱吃的饭菜带回来孝敬二老,二老更是把张建国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师父师母爱看电视,家里当时的那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托友人组装的,三天两头尽出毛病,张建国就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把电视送到修理店铺,修好了再给师父带回来。张建国的妻子年底发了2000元奖金,张建国再三叮嘱妻子这钱得留着,不能动。原来他心里早有打算。他和妻子一起到电器城挑选了一台最好的大彩电,骑着三轮车径直送到师父家里。师父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师母喜极而泣。
师母去世的时候,张建国正在外地演出。一接到电报,他就马不停蹄得连夜站了十几小时赶回师父家中。师父悲痛欲绝,这让张建国更加放心不下。为了缓解师父的悲痛,张建国把师父从石家庄接到了北京自己的家。平时都做师父爱吃的菜,陪师父聊聊天,下下棋,让老人家不再感到惆怅和孤单。每日里给师父熬药、泡茶,张建国乐此不疲。师父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喝药,几点休息,喜欢喝浓茶还是淡茶,这些师父生活上琐碎的细节张建国都了如指掌。每隔两天,张建国都会亲自给师父擦热水澡,师父站着不舒服,他就让师父坐着擦。搓背、打浴液、洗头,全部按着步骤来,有条不紊。常常是一次澡洗下来,张建国浑身也像洗过澡一样浑身是汗,可他笑得比孩子还高兴灿烂。
如今只要团里没有演出,张建国都会回石家庄看望师父。师父习惯了家乡的生活,张建国就一个月多跑好几趟。每次一进师父家门,就和师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么多年了,这已经成为“父子”二人最甜蜜的见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