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读书笔记

标签:
文化 |
1,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韵第十七部入声:戚、滴,入十二锡;息、识、黑、得,入十三职;急,入十四缉;积、摘,入十一陌。
金枝玉叶,小闺藏有官家女。对镜梳洗,十指不沾阳春雨。她未经人世疾苦,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自然不同于被关在笼中,当做金丝雀儿般豢养的歌妓,没有歌妓之词中动不动就寄托身世的谄媚。她是女子,自有一股矜持,也没有那些男人词中裸露的缠绵爱恋。
虽然词中大家多是男子,如柳永,苏轼,晏殊,秦观....但他们的词限于性别,都没有她词中那种天生的清贵与心气儿。矜傲而又带有女子的娇柔,若一缕流水,盘于眉间成愁。她就是真正的词中公子,李清照。
欲说还休,将行未行。只是“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你看得懂我的愁便罢了,看不懂说不得要家法伺候了。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天生不会说我想你,我只知道我比那黄花都瘦了。你在哪里呢?你在干嘛呢?还回不回来?
即便经历战火,饱经风霜,尝尽人间冷暖之后。她骨子里的矜贵也不曾褪去,只是让旁人见之伤感,落泪。“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夜晚多为宴席,热闹非凡,她却怕了这份热闹。要知道呀,她曾“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曾刚刚酒醒,却调笑卷帘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后人见你这句“听人笑语”的词,真的很难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就是这么一个情贵的女子,就是这么一个明明相思入骨却要你来猜的女子,如果不了解她的生平,很难想象她晚年会写出《声声慢》这首词。开篇便是三重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她生在太平盛世,她曾是风华无双,清贵乖雅的女子。她却经历了烽火连年,她发现她深爱的丈夫在国耻家恨面前做了个懦弱的逃兵,但她依然深爱他,在丈夫死后许多年,她终于鼓起勇气再嫁!不顾一世清名,不顾后世之人将会如何看待她。她终究是个女人,奈何再嫁的对象只是个贪慕她钱财的小人。在男人占据绝对尊位的社会,她冒天下之大不韪休掉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解气!但解气之后呢。自此孤单一人,苦怨不与谁说。所以才会寻寻觅觅过往,冷冷清清一人,凄凄惨惨戚戚。
她身体不好,天气急剧变换的时候,总心神不宁。喝了几杯酒,却依然被窗外的风声所扰,不能好好休息。只能推开房门,走近院子里,透下气。高空有雁嘶鸣,其声也哀,闻之伤心。偶然间发现,鸣叫的大雁于她年少,喝醉那夜的雁何其相似,只是今夜没有曾经觥筹交错的宴席,第二天也不会有卷帘人。
黄花落了一地,飘零不堪。枝头残留的黄花,也是七零八落,憔悴不已。这样的黄花还有人愿意去摘取吗?靠着花窗,她一人要守着这凄风苦雨直到夜幕降临才能睡去吗?
梧桐潇潇,本就伤人。再伴着一直下到了黄昏还未曾停歇下来的细雨。这时候心中的感受,怎是一个愁字能说得清楚的。点点滴滴断人心肠。上天让她集钟灵秀气于一身,却又亲手毁了她的一切。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2,声声慢——催雪
风声从臾,云意商量,连朝滕六迟疑。茸帽貂裘,兔园准拟吟诗。红炉旋添兽炭,办金船、羔酒镕脂。问翦水,恁工夫犹未,还待何时。
词韵第三部平声:疑、诗、脂、时、枝、儿、知,上平四支;溪,上平八齐。
从臾:即“怂恿”,劝也。滕六:雪神名。金船:酒器。翦水:指雪。
3,声声慢
啼螀门静,落叶阶深,秋声又入吾庐。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浦。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
词韵第四部平声:庐、疏、如、书,上平六鱼;蒲、壶、无、欤?,上平七虞。
橘后思书:盼望友人来信,用韦应物诗意“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短景:时光短促。
4,声声慢
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平生此兴不浅,记当年、独据胡床。怎知道,是岁华换却,处处堪伤。
5,声声慢
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6,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是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冷。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词韵第十一部平声:瀛、情、明,下平八庚;冷、零、舲,下平九青;云,上平十二文;人,上平十一真(6部)?
声声慢——题吴梦窗遗笔
烟堤小舫,雨屋深灯,春衫惯染京尘。舞柳歌桃,心事暗恼东邻。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待唤起,甚江蓠摇落,化作秋声。
7,声声慢——嘲红木犀。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秩满赴调
东南形胜,人物风流,白头见君恨晚。便觉君家叔度,去人未远。长怜士元骥足,道直须、别驾方展。问箇里、待怎生销杀,胸中万卷?
8,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簷牙高处,浪涌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9,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濛濛。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恨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
10,声声慢——秋声(福唐独木桥体)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11,声声慢——感怀
寒寒暖暖,雨雨晴晴,无端催趱红绿。湿燕双双,语语似怜幽独。银灯半昏碧影,十年愁、多到心曲。此际也,不销魂断尽,肠儿还续。
12,声声慢三首
平沙催晓,野水惊寒,遥岑寸碧烟空。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
烟堤小舫,雨屋深灯,春衫惯染京尘。舞柳歌桃,心事暗恼东邻。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待唤起,甚江蓠摇落,化作秋声。
晴光转树,晓气分岚,何人野渡横舟。断柳枯蝉,凉意正满西州。匆匆载花载酒,便无情、也自风流。芳昼短,奈不堪深夜,秉烛来游。
13,声声慢——中吴感旧
因风整帽,借柳维舟,休登故苑荒台。去岁何年,游处半入苍苔。白鸥旧盟未冷,但寒沙、空与愁堆。谩叹息,问西门洒泪,不忍徘徊。
14,声声慢(仄韵)
壶天不夜,宝炬生香,光风荡摇金碧。月滟水痕,花外峭寒无力。歌传翠帘尽卷,误惊回、瑶台仙迹。禁漏促,拌千金一刻,未酬佳夕。
15,胜胜慢——家妓荣奴既出有感(平韵)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
16,声声慢
新花改岸,颓柳通波,旧家水石依然。小祓闻根,风泉响出琅玕。虚堂嫩凉收雨,引秋心、催占鸥边。供书永,有分茶火续,选石诗镌。
17,声声慢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露柳霜莲,十分点缀残秋。新弯画眉未稳,似含羞、低度墙头。愁送远,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
18,声声慢五首
琼壶歌月,白发簪花,十年一梦扬州。恨入琵琶,小怜重见湾头。尊前漫题金缕,奈芳情、已逐东流。还送远,甚长安乱叶,都是闲愁。
瑶台月冷,佩渚烟深,相逢共话凄凉。曳雪牵云,一般淡雅梳妆。樊姬岁寒旧约,喜玉儿、不负萧郎。临水镜,看清铅素靥,真态生香。
燕泥沾粉,鱼浪吹香,芳堤十里新晴。静惹游丝,花边袅袅扶春。多情最怜飘泊,记章台、曾绾青青。堪爱处,是扑帘娇软,随马轻盈。
妆额黄轻,舞衣红浅,西风又到人间。小雨新霜,萍池藓径生寒。输它汉宫姊妹,粲星钿、霞佩珊珊。凉意早,正金盘露洁,翠盖香残。
橙香小院,桂冷闲庭,西风雁影涵秋。凤拨龙槽,新声小按梁州。莺吭夜深啭巧,凝凉云、应为歌留。慵顾曲,叹周郎老去,鬓改花羞。
19,胜胜慢二首
浓芳满地,秀色连天,和烟带雨萋萋。几许芳心,还解报得春晖。当时谢郎梦里,似殷勤、传与新诗。却为甚、动长门怨感,南浦伤离。
金垂烟重,雪扬风轻,东风惯得多娇。秀色依依,偏应绿水朱楼。腰肢先来太瘦,更眉尖、惹得闲愁。牵情处,是张郎年少,一种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