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声声慢”读书笔记

(2020-10-27 15:28:30)
标签:

文化

1,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韵第十七部入声:戚、滴,入十二锡;息、识、黑、得,入十三职;急,入十四缉;积、摘,入十一陌。

金枝玉叶,小闺藏有官家女。对镜梳洗,十指不沾阳春雨。她未经人世疾苦,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自然不同于被关在笼中,当做金丝雀儿般豢养的歌妓,没有歌妓之词中动不动就寄托身世的谄媚。她是女子,自有一股矜持,也没有那些男人词中裸露的缠绵爱恋。

虽然词中大家多是男子,如柳永,苏轼,晏殊,秦观....但他们的词限于性别,都没有她词中那种天生的清贵与心气儿。矜傲而又带有女子的娇柔,若一缕流水,盘于眉间成愁。她就是真正的词中公子,李清照。

欲说还休,将行未行。只是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你看得懂我的愁便罢了,看不懂说不得要家法伺候了。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天生不会说我想你,我只知道我比那黄花都瘦了。你在哪里呢?你在干嘛呢?还回不回来?

即便经历战火,饱经风霜,尝尽人间冷暖之后。她骨子里的矜贵也不曾褪去,只是让旁人见之伤感,落泪。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夜晚多为宴席,热闹非凡,她却怕了这份热闹。要知道呀,她曾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曾刚刚酒醒,却调笑卷帘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后人见你这句听人笑语的词,真的很难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就是这么一个情贵的女子,就是这么一个明明相思入骨却要你来猜的女子,如果不了解她的生平,很难想象她晚年会写出《声声慢》这首词。开篇便是三重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她生在太平盛世,她曾是风华无双,清贵乖雅的女子。她却经历了烽火连年,她发现她深爱的丈夫在国耻家恨面前做了个懦弱的逃兵,但她依然深爱他,在丈夫死后许多年,她终于鼓起勇气再嫁!不顾一世清名,不顾后世之人将会如何看待她。她终究是个女人,奈何再嫁的对象只是个贪慕她钱财的小人。在男人占据绝对尊位的社会,她冒天下之大不韪休掉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解气!但解气之后呢。自此孤单一人,苦怨不与谁说。所以才会寻寻觅觅过往,冷冷清清一人,凄凄惨惨戚戚。

她身体不好,天气急剧变换的时候,总心神不宁。喝了几杯酒,却依然被窗外的风声所扰,不能好好休息。只能推开房门,走近院子里,透下气。高空有雁嘶鸣,其声也哀,闻之伤心。偶然间发现,鸣叫的大雁于她年少,喝醉那夜的雁何其相似,只是今夜没有曾经觥筹交错的宴席,第二天也不会有卷帘人。

黄花落了一地,飘零不堪。枝头残留的黄花,也是七零八落,憔悴不已。这样的黄花还有人愿意去摘取吗?靠着花窗,她一人要守着这凄风苦雨直到夜幕降临才能睡去吗?

“声声慢”读书笔记

梧桐潇潇,本就伤人。再伴着一直下到了黄昏还未曾停歇下来的细雨。这时候心中的感受,怎是一个愁字能说得清楚的。点点滴滴断人心肠。上天让她集钟灵秀气于一身,却又亲手毁了她的一切。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2,声声慢——催雪                                王沂孙

风声从臾,云意商量,连朝滕六迟疑。茸帽貂裘,兔园准拟吟诗。红炉旋添兽炭,办金船、羔酒镕脂。问翦水,恁工夫犹未,还待何时。      休被梅花争白,好夸奇斗巧,早遍琼枝。彩索金铃,佳人等塑狮儿。怕寒绣帏慵起,梦梨云、说与春知。莫误了,约王猷、船过剡溪。

词韵第三部平声:疑、诗、脂、时、枝、儿、知,上平四支;溪,上平八齐。

从臾:即“怂恿”,劝也。滕六:雪神名。金船:酒器。翦水:指雪。

3,声声慢                                        王沂孙

啼螀门静,落叶阶深,秋声又入吾庐。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浦。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      昨夜西风初起,想莼边呼棹,橘后思书。短景凄然,残歌空叩铜壶。当时送行共约,雁归时、人赋归欤。雁归也,问人归、如雁也无。

词韵第四部平声:庐、疏、如、书,上平六鱼;蒲、壶、无、欤?,上平七虞。

橘后思书:盼望友人来信,用韦应物诗意“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短景:时光短促。

4,声声慢

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平生此兴不浅,记当年、独据胡床。怎知道,是岁华换却,处处堪伤。      已是南楼曲断,纵疏花淡月,也只凄凉。冷雨斜风,何况独掩西窗。天涯故人总老,谩相思、永夜相望。断梦远,趁秋声、一片渡江。

    虚白尊罍:意指明月照楼,光映尊罍,形容月光皎洁。孤光:月光。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天葩:天然美丽的花,此指桂花。趁:跟随。一片:小船。

5,声声慢

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犹记凌波欲去,问明珰罗袜,却为谁留。枉梦相思,几回南浦行舟。莫辞玉樽起舞,怕重来、燕子空楼。谩惆怅,抱琵琶、闲过此秋。

    迎门高髻:代指歌妓。未数:即不让、不亚于。西州:即扬州。靓妆俊语:装饰美丽,谈吐不凡

6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炎(二首)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是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冷。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词韵第十一部平声:瀛、情、明,下平八庚;冷、零、舲,下平九青;云,上平十二文;人,上平十一真(6部)?

声声慢——题吴梦窗遗笔

烟堤小舫,雨屋深灯,春衫惯染京尘。舞柳歌桃,心事暗恼东邻。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待唤起,甚江蓠摇落,化作秋声。      回首曲终人远,黯消魂忍看,朵朵芳云。润墨空题,惆怅醉魄难醒。独怜水楼赋笔,有斜阳、还怕登临。愁未了,听残莺啼过柳荫。

7,声声慢——嘲红木犀。                          辛弃疾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澹,被西风醖釀,彻骨香浓。枉学丹蕉,葉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秩满赴调

东南形胜,人物风流,白头见君恨晚。便觉君家叔度,去人未远。长怜士元骥足,道直须、别驾方展。问箇里、待怎生销杀,胸中万卷?      况有星辰剑履,是传家、合在玉皇香案。零落新诗,我欠可人消遣。留君再三不住,便直饶、万家泪眼,怎抵得,这眉间、黄色一点?

8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簷牙高处,浪涌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欢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9,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濛濛。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恨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     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翻何处飞鸟,息庭柯、好语和同。当年事,问几人、亲友似翁。

10,声声慢——秋声(福唐独木桥体)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11,声声慢——感怀                                灿(清)

寒寒暖暖,雨雨晴晴,无端催趱红绿。湿燕双双,语语似怜幽独。银灯半昏碧影,十年愁、多到心曲。此际也,不销魂断尽,肠儿还续。     不忿青娥元鬓,才弹指、逢人便惭珠玉。吟遍花笺,想也半消清福。惟应冰纨宝钿,料天公、谁妒尘俗。试看取,古今来、稽笑阮哭。

12声声慢三首                                    

平沙催晓,野水惊寒,遥岑寸碧烟空。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      客里依然清事,爱窗深帐暖,戏拣香筒。片霎归程,无奈梦与心同。空教故林怨鹤,掩闲门、明月山中。春又小,甚梅花、犹自未逢。
烟堤小舫,雨屋深灯,春衫惯染京尘。舞柳歌桃,心事暗恼东邻。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待唤起,甚江蓠摇落,化作秋声。      回首曲终人远,黯消魂、忍看朵朵芳云。润墨空题,惆怅醉魄难醒。独怜水楼赋笔,有斜阳、不怕登临。愁未了,听残莺、啼过柳阴。

晴光转树,晓气分岚,何人野渡横舟。断柳枯蝉,凉意正满西州。匆匆载花载酒,便无情、也自风流。芳昼短,奈不堪深夜,秉烛来游。     谁识山中朝暮,向白云一笑,今古无愁。散发吟商,此兴万里悠悠。清狂未应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鸥。须待月,许多清、都付与秋。

13,声声慢——中吴感旧                           

因风整帽,借柳维舟,休登故苑荒台。去岁何年,游处半入苍苔。白鸥旧盟未冷,但寒沙、空与愁堆。谩叹息,问西门洒泪,不忍徘徊。       眼底江山犹在,把冰弦弹断,苦忆颜回。一点归心,分付布袜青鞋。相寻已期到老,那知人、如此情怀。怅望久,海棠开、依旧燕来。

14,声声慢(仄韵)                              高观国

壶天不夜,宝炬生香,光风荡摇金碧。月滟水痕,花外峭寒无力。歌传翠帘尽卷,误惊回、瑶台仙迹。禁漏促,拌千金一刻,未酬佳夕。      卷地香尘不断,最得意、输他五陵狂客。 楚柳吴梅,无限眼边春色。鲛绡暗中寄与,待重寻、行云消息。乍醉醒,怕南楼、吹断晓笛。

15,胜胜慢——家妓荣奴既出有感(平韵)           晁补之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      还记章台往事,别后纵、青青似旧时垂。灞岸行人多少,竞折柔枝。而今恨啼露叶,镇香街、抛掷因谁。又争可、妒郎夸春草,步步相随。

16,声声慢                                    (清末〕朱孝臧

新花改岸,颓柳通波,旧家水石依然。小祓闻根,风泉响出琅玕。虚堂嫩凉收雨,引秋心、催占鸥边。供书永,有分茶火续,选石诗镌。    晼晚年芳空惜,被绿阴狼藉,催熟金丸。几日珍丛,南飞越鸟巢安。沧洲梦痕何处,枕屏拖、一桁青山。无路去,傍清阴、敷簟露眠。
17
声声慢                                       〔宋〕吴文英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露柳霜莲,十分点缀残秋。新弯画眉未稳,似含羞、低度墙头。愁送远,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    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长是惊落秦讴。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输他翠涟拍甃,瞰新妆、终日凝眸。帘半卷,带黄花、人在小楼。

18,声声慢五首                                      

琼壶歌月,白发簪花,十年一梦扬州。恨入琵琶,小怜重见湾头。尊前漫题金缕,奈芳情、已逐东流。还送远,甚长安乱叶,都是闲愁。      次第重阳近也,看黄花绿酒,也合迟留。脆柳无情,不堪重系行舟。百年正消几别,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

瑶台月冷,佩渚烟深,相逢共话凄凉。曳雪牵云,一般淡雅梳妆。樊姬岁寒旧约,喜玉儿、不负萧郎。临水镜,看清铅素靥,真态生香。     长记湘皋春晓,仙路迥,冰钿翠带交相。满引台杯,休待怨笛吟商。凌波又归甚处,问兰昌、何似唐昌。春梦好,倩东风、留驻琐窗。

燕泥沾粉,鱼浪吹香,芳堤十里新晴。静惹游丝,花边袅袅扶春。多情最怜飘泊,记章台、曾绾青青。堪爱处,是扑帘娇软,随马轻盈。      长是河桥三月,做一番晴雪,恼乱诗魂。带雨沾衣,罗襟点点离痕。休缀潘郎鬓影,怕绿窗、年少人惊。卷春去,翦东风、千缕碎云。

妆额黄轻,舞衣红浅,西风又到人间。小雨新霜,萍池藓径生寒。输它汉宫姊妹,粲星钿、霞佩珊珊。凉意早,正金盘露洁,翠盖香残。      三十六宫秋好,看扶疏仙影,伴月长闲。宝络风流,何如细蕊堪餐。幽香未应便减,傲清霜、正自宜看。吟思远,负东篱、还赋小山。 

橙香小院,桂冷闲庭,西风雁影涵秋。凤拨龙槽,新声小按梁州。莺吭夜深啭巧,凝凉云、应为歌留。慵顾曲,叹周郎老去,鬓改花羞。       何事登临感慨,倩金蕉一洗,千古清愁。屡舞高歌,作成陶谢风流。人生最难一笑,拚尊前、醉倒方休。待醉也,带黄花、须带满头。

19,胜胜慢二首                                  赵长卿

浓芳满地,秀色连天,和烟带雨萋萋。几许芳心,还解报得春晖。当时谢郎梦里,似殷勤、传与新诗。却为甚、动长门怨感,南浦伤离。      追想天涯行客,应解拥车轮,步步相随。惆怅如丝,正是欲断肠时。凭高望中不见,路悠悠、南北东西。春去也,怨王孙、犹自未归。

金垂烟重,雪扬风轻,东风惯得多娇。秀色依依,偏应绿水朱楼。腰肢先来太瘦,更眉尖、惹得闲愁。牵情处,是张郎年少,一种风流。      别后长堤目断,空记得当时,马上墙头。细雨轻烟,何处夕系扁舟。叮咛再须折赠,劝狂风、休挽长条。春未老,到成阴、终待共游。

                                                                      2020年10月27日(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