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书笔记
(2020-04-27 09:44:28)
标签:
随笔 |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贬谪黄州已二年的苏轼,自放山水之间,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在贴近大自然的生活中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解脱。“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他来到了黄冈城外长江边,当年的三国周郎赤壁矶古战场,登临怀古。放眼望去,眼前,滚滚长江东逝水,川流不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夜晚,皓月当空,圆缺有时,其实“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自其变者而观之,万物瞬息变化;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大自然亘古不变!但“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寄蜉蝣于天地”,不过须臾人生!与永恒的大自然相比,人显得是多么的渺小,不过一个时代的过客。
时光荏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如周公瑾,运筹帷幄,面对曹瞒的浩荡雄师,指挥若定,“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孙吴鼎立三国的基础。历史上英豪的丰功伟绩让人艳羡,对比自己“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却一再受贬,怀才不遇,无法施展,甚是悲哀。小处着眼,难免自怨自艾;大处宏观,则“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如梦,又何必汲汲于功名利禄!
想想自己“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放浪形骸,“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可是造物者的无尽藏,大家可以无限共享的天然宝库。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鉴于此,苏轼创作了一首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也是伴随我们40后老人高中年代的励志古诗词。记得56年教育改革,将高中语文课,改为文学和汉语二门课,其中文学课的课本全部选用从诗经开始的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篇章。说实话,这应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好的中华文化普及课本。优美的古典诗词,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的赤子之心,都不由自主地迷上了伟大的中华文化!
现在重读,倍感亲切!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而苏轼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的坎坷不遇,甚是伤感。但他是参破世间荣辱的智者,从整个历史长河的观照中,谁都规避不了被时光爷爷淘尽的命运,看淡些,因而便从悲哀中超脱了。“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壮心消磨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