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 吴以四|文
2010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各国都在对已有的金融政策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中国也不例外。
在金融行业变革调整的浪潮中,中国的银行业也普遍面临着许多重要的课题:第一,银行业需要重塑客户关系,改善客户分类以便快速识别出重要客户,并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二,银行业需要改变原有以存款和信贷为主体的收入结构,挖掘出更多金融创新产品;第三,银行业需要构建更加灵活的运营体系,以驾驭越来越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
银行业这3个方面的转型,涉及从前台到后台的整体运营体系和服务流程的变革,必须依赖业务与IT的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因此,即便面临转型变革的挑战,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仍然会继续走在业务与IT融合创新的前沿。
在2010年,几经波折的中国银行IT蓝图项目终于有了一些眉目,系统在河北等省分行陆续成功上线,并最终将于2011年底全部上线完成。事实上,正在苦战“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不仅是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为数众多的银行都在筹划或建设“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希望借新系统的部署,推动金融业务创新和未来向“流程银行”的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第2代支付系统“超级网银”的上线,是2010年银行业又一件不得不提的大事。“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以及跨行账户查询等功能,改变了传统网银“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超级网银”的问世,无疑推动了各大银行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服务形态的建设热情。长期关注网上银行发展的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曾硕认为,未来的网上银行将在银行传统的产品层之上实现账户的聚合、产品的聚合、体系的聚合;实现统一营销管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产品管理、统一运营管理;并真正把银行服务部署到、扩散到整个互联网环境当中去。
在推动业务创新之外,IT在银行业风险控制和监管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认为,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和监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提高金融监管和服务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仍是当前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版权、转载声明:本文系ITValue原创采写或编辑,请您在转载时标注“本文来自ITValue周刊(http://journal.itvalue.com.cn/)”,及文章作者和链接地址,并请保持文章及图片的完整性,谢谢合作。本文链接地址:http://journal.itvalue.com.cn/journal/comments/no_52-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