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标签:
转载 |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将这个话题简单化,从线裁痕、片裁痕、实心钻痕、管钻(空心钻)痕、刮擦痕、打磨痕、砣痕等几方面揣摩红山工痕,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红山制玉工艺也是综合使用的,在一件玉器上存在多道工序,多种制玉手法并用的现象,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只不过我们为了学习方便,分解了而已!
第一部分:线裁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第二部分
出土的这件勾云佩,该佩尺寸:长28.6厘米,宽9.5厘米,厚0.65厘米 开料难度可见一斑,令人震撼!如果用砣具来切割,砣片的直径至少要在60厘米以上。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发个台湾资料的片切割的示意图,大家欣赏!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东山嘴这件芯材的多面都有片切割的痕迹: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台湾故宫这件玉枭的背部,也是片切割的,切痕犹在!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几把斧子,看刃部,不象磨制,象片切!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偶然间发现故宫博物馆这个猪龙的耳朵尖部是平的,更为惊奇的是两面的尖部都是平的。究竟何种原因导致的不知道,估计是开料时留下的,镜面感觉明显!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第三部分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管钻有两面对钻的,有单面钻的 。馆藏出土玉器中更找到的就这两个芯材了,都是牛二出土的,上图有明显的对面钻错台痕迹。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件猪龙的中间孔也是对钻的。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 [转载]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第四部分
这几件都比较典型。
这件钻孔复杂,感觉实心钻与管钻同时使用了,先用实心钻磨出了一半的轮廓,又用管钻解决了通透问题。
这件玉器上两个孔的打法迥然不同。中间的孔感觉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搞开后再进行打磨修孔,小孔则是直接用玛瑙钻子钻的,孔直,双面对钻,没有外大里小的逐步摩擦的痕迹,很明显,工具非常坚硬。
很多璧孔好像都使用了实心钻、管钻、打磨等多道工序。
同样是故宫博物馆的馆藏品,猪龙的打孔这么规矩,太阳神的打孔则显得不规矩。
看看这两件,一个是蝈蝈,一件是蝗虫都是单面孔,小孔一面就感觉不舒服了。
这两件的打孔都是双面对钻的,看看感觉.
看看实心钻留下的钻痕。
这件三孔器打孔非常规矩。
这两粒扣子都是馆藏品,研究价值极高,片切割、管钻痕、实心钻痕都有了,可能是管钻的下角料重新利用。打孔的感觉像是螺丝杆一样,凌厉、迅捷、很舒服。
看看台北故宫这件勾云的打磨,章法明显,丝丝细痕,方向性强,犹如磁铁吸住的铁粉一样,丝毫不乱,这绝不像手工的活,我相信这是手艺很高的老师傅使用旋转抛光的机器留下的痕迹。绝活!!!
这件猪龙的前脸被打磨的非常精细,看不到一点雕刻的工痕,打磨可谓细致入微了。
第六部分
单纯采用划刻工艺的有,但不多,软料的玉器刮擦痕较多,划刻痕与砣痕交叉使用的也有。划刻工痕也非常有方向感,说明古老的制玉工艺手法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
兴隆洼和白音长汉这两件眼部都采用了纯划刻的方法,使得眼睛粗扑传神。
这件鸟龙的眼部和猪龙的嘴部的雕刻,都采用了划刻的原始工法。
第七部分
中华第一龙的鳍部明显的砣痕,猪龙脸部砣痕节奏明快。找了战汉的工痕对比下,砣痕无疑!
牛河梁这个脸,工痕典型的圆形砣片切割线。两头尖中间宽,两头浅中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