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集大型系列纪录片《青青祁连山》1
(2009-04-24 14:45:43)
标签:
鄂博山系裕固族界山冷龙祁连山杂谈 |
分类: 电视解说词 |
第一集
远方的圣山
向西行的路,才是遥远的路,至难的路,同时也是唯一向上的路、升高的路。
向西行的路,是日落的地方、是雪的囤积地、是白云与乌云交替占领天空的西部高地。
这日渐隆起的高地,匍匐着草场、养育着牛羊、奔腾着河流、庇护着帐篷、村庄、田野和一座座相连的城市。
也正是这升高的路,才是我们亲近自然之神的出路。
这条路,一年四季同时存在,冬季漫长、春天短暂、充足的夏季阳光,照晒着雪山,雪山流淌着河流,河流汇集着力量,汹涌着、咆哮着,甚至是狂欢着奔出阔大的山口。
我们知道:西部的夏天,气势磅礴地到来了。
(“祭鄂博”现场)
解说:2006年,农历六月初六,阳历的7月30号,甘肃省西部的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的一个草山坡上,集聚了2000多名裕固族牧民群众。
每年农历的这一天,他们都要来“祭鄂博”,今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裕固族的民歌里有这样一句唱词:“家家门上有亲,每个山垭腰上有鄂博”。
“祭鄂博”其实是祭祀山神,是裕固族牧民祭祀活动中的宗教内容。
“祭鄂博”的整个仪式当中,插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就是插箭,大都用雪山上的松木制做,上面要挂上牛毛、羊毛,和写有经文的旌幡、风马。
这些集聚成山的形状的插箭,意思是给山神送去武器,让山神保卫人畜平安。
(现场切换至天祝藏族自治县,吹海螺的声音响起)
解说:同样的一天,向东,在离肃南大河乡近600公里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的一个草山丘上,十几个游牧的藏族牧民,请来寺庙里的喇嘛,集中到这里,祭祀山神,祈求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一西一东,一个裕固族、一个藏族,一同信奉着藏传佛教,一同生活在雪山之下,一同祭祀着山神,祭祀着山一样的“鄂博”。
就让我们,在海螺这神秘的声音里,以喜悦、膜拜、赞美的心情,和这些牧民去敬仰、供奉这座伟大的山。
这座山叫祁连山
“祁连”是古代中国一个强大游牧民族——匈奴的词汇,意为天空的“天”。祁连山也被叫做“天山”。
和所有的山一样,祁连山是在很遥远的地质年代,从古老的海里慢慢升起的。
海螺这神秘原始的声音,似乎在告诉周围的大山,它们那遥远的过去。
同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研究员
(很久很久以前,地质年代很久以前,祁连山是个海洋,它沉积了很厚的海洋底层青藏高原整体地向北推,于是乎,就在祁连山北山、走廊南山这一带褶皱起来。
解说:专家告诉我们:“祁连山和青藏高原的昆仑山、新疆的天山、陕西的秦岭是最早确定东西走向的山,它们共同确定了中国的地形走向。
地质学家还一再告诉我们:祁连山是“褶皱断块山脉”。
这些颜色各异的褶皱说明这样一个事实:祁连山的地层活动极为剧烈,这里的地层绝不是简单地做了些上下左右的活动,而是经历了几千万年反复的挤压、扩张、扭曲甚至翻转,而所有这些活动,都通过这些复杂的褶皱一一记录下来,成为祁连山肌肤的典型样貌。
同期: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
(过去,人们还没从科学的意义上发现祁连山,当时认为昆仑山为界,青藏高原到昆仑山脚下为止了,发现祁连山后,把青藏高原的北界向北推了3个纬度,300多公里。)
解说:就是说:青藏高原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祁连山,让同是印欧板块碰撞家族的祁连山,成为自己最北边的邻居。
其实,地球上的山、亚洲的山、中国西部的山,有哪一座是孤立存在,而不遥相呼应呢?又有哪一座伟大的山不是千峰万岭,河谷相间?
同期: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
(一般地认为祁连山脉是甘肃、青海之间的一个界山,不是这么一回事情,一个很庞大的山系。实际上,它是由20几条山脉组成的庞大的山系)
解说:在这或青或黑,时白时绿的祁连山的图像里,让我们借助卫星影像图的高空俯瞰能力去阅读已被发现、被定论、被出版成各种文字的祁连山家谱。
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东部与甘肃省西部边界。它由20几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盆地、河谷组成。
祁连山东端至乌鞘岭与黄河谷地相连,西端在当金山口与新疆的阿尔金山相接,最宽处在甘肃省的酒泉市与柴达木盆地之间,达300公里,全长1000公里。
祁连山的山峰海拔大多在4000——5000米之间,山峰终年积雪,发育了2000多条冰川。
中段偏西的疏勒南山,最高峰“岗则吾结”,海拔5826.8米,藏语中是八个山峰的意思,是祁连山的最高峰,也因此叫团结峰。
同期:青海师范大学教授
(祁连山从它的地质构造、从它的文化、从它的经济讲,有它的过渡性,还有一个混杂性。从它的地质讲,咱们青海的东北部都属于祁连山,就包括我们的西宁也是祁连山的一个山间谷地。青海湖是祁连山最大的一个山间盆地。)
解说:
祁连山的过渡与混杂特征,来自于它的高度、宽度、长度。
根据高度和外部形态特征差异,祁连山可分为西、中、东段三个部分。
由于这三段高度、相对位置不同,它的自然景观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差异性,区域特点相当明显。
这是祁连山西、中、东三段的格局表,让我们仔细看一下:
西段 |
中段 |
东段 |
党河南山(4100m) |
走廊南山(5000m) |
冷龙岭(4800m) |
大哈尔腾河谷地(3000 m) |
黑河谷地(3500m) |
大通河谷地(3000m) |
察汗鄂博图岭(约5000m) |
托莱山(木垒山4600m) |
大通山—达坂山(4000m) |
小哈尔腾河谷地(3200m) |
北大河谷地(3500m) |
湟水谷地(2300m) |
土尔根达坂山(5200m) |
托莱南山(5000m) |
拉脊山(3500m) |
鱼卡河谷地(4000m) |
疏勒河谷地(3700m) |
黄河谷地(2000m) |
柴达木山(5700m) |
疏勒南山(6000m) |
|
大小柴旦盆地(3000m) |
哈拉湖—布哈河谷地(4100m) |
|
|
哈尔科山—青海南山(3700m) |
|
|
茶卡—共河盆地(3200m) |
|
解说:
看完这张表,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一下其中的几条支脉。
这是党河南山,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岭”,是祁连山系西段最北部的山脉,是甘、青两省的界山,因位于党河之南得名。
党河南山西起当金山口,东至哈拉湖以南,长300km,宽20——30km,海拔大都在4000m以上,为党河与大哈尔腾河的分水岭。
这是察汗鄂博图岭,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为大哈尔腾河与小哈尔腾河的分水岭。
土尔根达坂山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部,祁连山系西段最南的支脉,蒙古语意为“陡峻的山”。
这里的冰舌靠我们相对近一些,它延伸到4700m的谷地中,冰川面积870多平方公里,是祁连山系中现代冰川作用中心之一。
土尔根达坂山南坡的冰雪融水汇入马海河和塔塔棱河,分别注入马海湖和小柴旦湖。北坡融水则汇入哈尔腾河,注入大小苏干湖。
宗务隆山,蒙古语意为“左面的山”,因位于德令哈盆地左侧得名,是横亘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一条近似东西走向的山脉。
祁连山中段的山脉更为有名:
这是走廊南山,祁连山系最北的一列山脉,甘、青两省界山,因居河西走廊之南而得名。它西北起于玉门昌马盆地附近,东南止于青海俄博河的源头,全长360km,海拔4500——5000m左右。主峰素珠链峰,海拔5647m 。
托莱山赫赫有名,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源头。
“托莱”蒙古语意为“兔子”,因这里野兔分布多而得名。长280km,宽20km,平均海拔4500m,最高峰5159m。托莱山继续向东延伸,形成大通山和达坂山。
山体南侧的北大河谷地,东西长约200km,南北宽约15——20km,是被洪积物质和冰川沉积物覆盖平原,是祁连山地重要的牧业区;东端的大通河谷地,底部宽阔,覆盖有黄土冲积物,海拔较低,是祁连山地重要的河谷农业区。
疏勒南山是祁连山系中最高的一条山脉,西端同大雪山相连,东端与沙果林那穆吉木岭雪山连在一起,主峰岗则吾结峰,海拔5826.8米,是祁连山系最高峰。藏语意为“八个山峰”,又称“团结峰”。
疏勒南山的名气是因为它是祁连山系中现代冰川最为发育的一条山脉,分布有14条山谷冰川,冰舌下伸到海拔4600m处。
丰富的冰雪融水成为北大河、疏勒河、大通河的主要水源补给。同时它还是疏勒河与党河、哈拉湖水系的分水岭。
青海南山是祁连山系中最南的一条山脉,因位于青海湖南面而得名。西北部起于天峻县布哈河南岸,东南至倒淌河与拉脊山分界处,是青海湖盆地与共和盆地的天然界山。
由西向东,让我们再来看祁连山东段的主要支脉:
冷龙岭是祁连山东端的精华与亮点,它位于祁连山系东北部,藏语意为“黄牛岭”,以山形似黄牛得名。平均海拔4500m,最高峰岗什卡峰5254m。
冷龙岭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发育了石羊河等多条河流。山的南北两侧大都是青海、甘肃重要的农业区,分别为门源、互助农业区;永昌、武威、民勤农业区。
达坂山在青海,冷龙岭的南面,蒙古语意为“可以翻越的山岭”,是外流河、大通河与湟水之间的一条山脉。
达坂山上植被茂密,山下蜿延着河流,是青海省的主要林区之一。
从塔尔寺向南看到的这个山叫拉脊山,它是祁连山东段最南的一条支脉,藏语意为“湟水南面的山”,是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湟水的分水岭,西北部与日月山相接,向东南部延伸至青海的民和县南部黄河之畔。
作为祁连山的家族,拉脊山让塔尔寺这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与祁连山有了水源关系。
日月山位于青海省东部,西北部与大通山相连,东南部与拉脊山相接,海拔3520m,长90多km,宽10——20km,藏语称“尼玛达娃”,蒙古语称“纳喇萨喇”,即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是中国重要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是传统观念上黄土高原最西缘、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东西两侧的自然景色在较短距离内截然不同。
日月山非同凡响,是因为青藏公路从山哑口穿过,为青海进入西藏的门户。当然更重要的是,唐朝的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在这里停留,回望繁华的长安。
为张扬这段历史,青海省建了日亭、月亭、公主纪念堂。
山口东边的山坡上,高高的鄂博借着季侯风,传递着藏传佛教的经典。今天,这里已成为游客们合影留念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解说:同样是农历的六月初六,日月山上的的鄂博又增添了许多插箭、经幡和飞舞着的风马。
这座因唐代文成公主而著名的日月山,在忽晴忽阳的天气里,让我们恍若隔世。
这一天,这儿刮着北风,风动,幡动,风往北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