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下的奇妙世界
(2010-07-06 12:13:49)
标签:
建筑模型叶如棠李承祚许安之深圳大学中侨模型向辉 |
(梁佩昕是九创模型创始人,近日要我提供中国八十年代建筑模型行业发展的文献资料,才从龚兵的模型室翻出这本十多年前的杂志。二十年来建筑模型行业在材料、工艺、设备、观念上几乎停滞不前,非常可惜,也是被中国火爆的建设和地产给害了。)
http://s5/middle/5fc414f8g8ab04bebede4&690
鬼斧神工下的奇妙世界
——记陈展辉和他的“中侨模型” (关飞,写于1994年)
一
此刻,我跨过格列佛鸿沟,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在中侨模型制作中心内。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室内的一切都被穿窗而来的光线照耀得特别的灵光。
“这不是我们的深圳吗?”我被放在展厅中央的一个模型吸引了。带我参观的钟先生介绍说“这是准备参加6月8日北京亚太博览会的深圳市全景光电模型。”按下开关,只见笔架山云雾缭绕,深圳河流水淙淙,国贸、发展中心、罗湖商业中心、火车站……一幢幢建筑物灯火通明,这座中国南方的现代化大都市是这么真切地跃入眼帘。难怪深圳房地产协会放弃了几个现成的深圳总体模型,在十几家模型公司中选择了中侨,而当我得知这一切是5个日夜赶制出宋的时,不禁想到了众志成城这句成语。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由建设部指定另一个参展的深圳项目是莲花二村,同样,住宅局经过反复筛选,最终也选择了中侨。莲花二村是全国模范文明小区,从分区、造型、色彩、配套设施、园林、活动空间、绿化小区直至一草一木都经过设计师精心营造,而且已经建成。
要具实地将它再现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而中侨的设计师更巧妙地运用不同分区的灯光处理,疑幻疑真的效果令全场轰动。北京鸿达地产公司当印签下了9个模型的制作合同,而且不辞劳苦多次来深圳配合。
“这是故宫御花园承光门。”钟先生接着介绍说。承光门就浓缩在一个精制的玻璃盒内,红墙、琉璃瓦以及屋脊上神态各异的雕塑和朱红大门上的铜钉都活灵活现,将我的神思牵得远远……
从展厅走进制作室,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分工精细,大空间套小空间,木工房、机械室、喷漆房、复模间、配景部、摄影室,间间井然有序,几十个技师忙碌而又专注地工作着,悠扬悦耳的音乐更显几分宁静……我走到一幢正在装配的别墅前,还没有盖顶,乍一看与盖房子无异,有柱有梁,一层一层往上盖,还装了一级级楼梯,铺了柚木地板,喷了多彩。在小之又小的空司内,微型的沙发、台灯、抽水马桶、水龙头都摆设得似模似样,沙发上还坐了两个人在促膝谈心。
“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小人国!”我感叹了一句,一边环视如展览会一样的制作中心,建筑、工业产品、飞机、轮船、家具、玩具精品,大概不下50件吧,真有点恨不得多长一双眼。
二
该轮到本文的主人公陈展辉出场了。在他的办公室内,红黑白作为主要色彩,简洁而有力,剩下就是照片、文件夹、书和图纸。与其说这是总经理室,不如说是一个设计室更准确。
但这并不矛盾,陈展辉曾是深圳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学生时代设计的项目现在已经封顶入伙。而在他从事了7年的建筑模型行业内,他的名字更是无人不知。“从1987年第一个项目“龙城花园”到现在,我主持的模型大大小小有五六百个,每一个成功的模型出品都
离不开一个设计策划的过程。”这也许是陈展辉的成功之道吧。
当我问及“您不到24岁就当上总经理,能否说是一个奇迹呢?”陈展辉有这样的回答:
“其实我只不过一直在做自己最熟悉最能投入的一件事;我对建筑设计和表现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说现在能做出一点点名堂,那不过是命运的安排。1987年深大招收第一届免试保送生,给我碰上了;建筑系李承柞教授开办第一间学生模型部,我又有了发挥的机会;后来系主任许安之先生吸收国外的教学经验,增设模型课程,我有幸成为学生中的导师,开始学着编写教程;1989年主管建筑教育的叶如棠副部长参观模型部时给予了肯定和启发,我才知道中国的建筑模型几乎是空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定会成长起来。那时候想,如果可以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我愿意全心去做。”
陈展辉1992年毕业后,顶着师长亲友的压力,没有去最热门的房地产公司、设计院和装修公司,把全部家当1万元变成半年的房租,背着跟随多年的相机,创办了深圳鸿鸣模型设计中心。业务发展理想,很快,公司拥有20多名职员,而且成了香港同行的合作伙伴。但这时候他感到,去开辟一个新行业,凭几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渺小,应该有更高更新的起点和更多同行的共同努力。
“如果说中侨模型是成功的话,那应该归功于中侨物业的向辉总经理和集团所有支持我们的领导。凭着企业家多年的经验、远见和独特价值观,向总毅然投资300多万元开拓模型行业,而且完全信赖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这才是一个奇迹。”诚哉斯言!
陈展辉今年才25岁。我相信,专业理论的浸润和多年的经验,将使他在模型这一新兴行业发出更大光芒。
三
岁月在紧张和忙碌之中流逝。自中侨模型1993年5月1日成立,在转眼365天之中,他们走过了一段什么样的路程,取得了一些什么业绩呢?
还是用一些数字和例子说明吧。
A:发展规模——公司由深圳、香港专业模型公司组成,是全国首家专门从事模型设计、制作和制模技术开发的大型合资公司;员工从1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先后在香港、美国、澳大利亚、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更在珠海、东莞、广州、佛山成立了分公司,并积极筹备上海、北京分公司。“中侨模型”成为行内的佼佼者。
B:业务情况——深圳制作中心从开始的月营业额10万元到如今超过40万元。客户从深圳扩大到全国大城市甚至国外。
C:主要作品——除了上文提到的模型,还有我们熟悉的深圳科技园、福田保税区、车公庙工业区、齐明别墅区等;有规模庞大的东莞城市中心区、金多港高尔天乡村俱乐部等;有正在施工的高科利大厦、芦山花园、深南花园;有已经落成的深港花园、西湖花园;也有亚洲最大的海上油库——路易·达孚油轮;有获国际大奖的意大利JAZZ台灯;有英国办公室组合……可谓不胜枚举。
D:影响力——’93深圳新潮建筑设计模型展指定制作公司;’93上海“21世纪的新空间”综合文化研讨会指定制作公司及协办单位;’93深圳房地产展最大参展模型公司;东莞10周年成果展最大制作公司;’94北京亚太博览会深圳唯一制作公司;深圳建筑师学会唯一推荐模型公司。
E:技术——材料进口,设备先进,精密度高,已从单纯的手工操作迈向机械化操作,流水线生产,并引入电脑切割制模,电脑三维模型,光电自动控制等高科技,结合声光
电水雾等特殊效果,使模型更加逼真、传神,达到引人心胜的境界。
深圳最近几年模型业发展很快,现在已有60多家模型制作公司,竞争已转趋激烈,而在竞争中,只有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
“模型就是根据实物,设计图纸或设想,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同实物相似的物体。”
这段话,我是从《辞海》里抄录下来的。《辞海》还告诉我,模型有展览、观赏、绘画、摄景、试验或观测等用途。
通过采访陈展辉和他的模型公司,我的理解比《辞海》对“模型”的注释更透彻了。
“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决定了不同的制模材料和制作方式,进而有不同的效果和功能,只有清晰地知道建筑模型的分类方法,才能更有效更直接地运用好模型。”
“如果按性质分可分为;表现模型、工作模型和概念模型,如果按表现内容分可分为:室内模型、单体模型、群体规划模型、构件模型、结构模型、环境园林模型。而如果按用途分类又可分为:展示模型、测试模型、助画模型和动感模型。”
“模型不但是完善而有效的表现方法,而且是一种再创作,当你将建筑设计师的平面构想还原成立体的模型的时候,其实你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设计了,你对色彩的运用,对大小的掌握,对配景的处理,都会对设计师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建筑成品。”
作为设计师的陈展辉的这番话,使我不敢对模型制作作出低估了。
五
那么,中侨模型今后的目标是什么呢?
“一是拓展内地、海外市场,二是希望通过努力,带动一个行业出来。”陈展辉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的产品质量与国外的相比差不太远,但我们的优势是价格便宜。”带动一个行业也是个壮举,这些话说得简单,但份量却颇重。其实除此之外,中侨模型公司还有两个努力方向:开发工业产品模型和开发精品模型。
工业产品模型在国外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厂家向模型公司订购的模型通常在1万件以上,这已不是普通的模型概念,因为已经批量化了。而中侨模型公司制作的台灯、电梯、天线等模型,也赢得了客户的好评。
精品模型市场潜力已很大,这些精品模型的价值,就在于可观赏性和收藏性,在陈展辉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古典帆船的模型,是中侨模型有限公司的专家们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才制作出来的,模型所用的木料,就是真船所用的木料,我细看之下,发现那些桅杆、船舱、风帆都做得精细无比,就连那几支小如火柴头的古炮,也是用真铜精雕细刻出来的,更奇的是密如蛛网的帆索,竟也丝毫不差,我不由得啧啧有声。
陈展辉介绍说,这是英国“奋进”号(1768年)古船,西洋古典帆船模型比赛每两年在欧美各国交流比赛,珠海分公司的总经理杨斌伟就曾获得过亚洲区最高成绩。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衷心地祝愿陈展辉和他的“中侨模型”继续“奋进”,到达胜利的彼岸。
http://s1/middle/5fc414f8g8ab04c1fbea0&690
http://s12/middle/5fc414f8g8ab04bffa5cb&690
http://s10/middle/5fc414f8g8ab04c3f20d9&690
http://s5/middle/5fc414f8g8ab04c6a76e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