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旅途中,我想起巜罗辑思维》讲的一个故事:
1933年,22岁的杨绛启程从苏州到北京读书。与他同行的是38岁的燕京大学教员钱穆。
车过蚌埠,窗外的江南风景没有了,代之以一片荒凉。
"这段路最乏味了。”杨绛耐不住地抱怨。
钱穆回应道:“此古战场也。”一番话立刻给杨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杨绛后来回忆说,“先生对我讲,哪里可以安营,哪里可以冲杀。尽管战死的老百姓朽骨已枯、磷火都晒干了,我还不免油然起了吊古之情。历史给地理染上了颜色,眼前的景物顿时改观。”
带着故事去旅行,我缅怀那些伟大的灵魂。然而,进入瑞士边境后,我却看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谦卑与恭敬,文明变得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历史被自然包裹,故事透出鲜草清香。

1933年,22岁的杨绛启程从苏州到北京读书。与他同行的是38岁的燕京大学教员钱穆。
车过蚌埠,窗外的江南风景没有了,代之以一片荒凉。
"这段路最乏味了。”杨绛耐不住地抱怨。
钱穆回应道:“此古战场也。”一番话立刻给杨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杨绛后来回忆说,“先生对我讲,哪里可以安营,哪里可以冲杀。尽管战死的老百姓朽骨已枯、磷火都晒干了,我还不免油然起了吊古之情。历史给地理染上了颜色,眼前的景物顿时改观。”

带着故事去旅行,我缅怀那些伟大的灵魂。然而,进入瑞士边境后,我却看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谦卑与恭敬,文明变得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历史被自然包裹,故事透出鲜草清香。


前一篇:《罗阿姨课堂第49讲》黑得透明
后一篇:罗阿姨小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