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抱着小的,鼻子埋在小的头发里。
大的小的身躯紧紧相连,不留一条缝隙。
有一股暖流在流淌着,麻麻酥酥的。
大的不懂得怎样形容这股暖流,
小的说:“妈妈,我懂的,我也感觉到了。”
在人类的感情里,很难找到比母子之爱更纯粹的了。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随着女儿微微的到来,我变得举足轻重。从此,这条小生命,如此地依赖我,需要我。因为本能的母爱,我尝尽酸甜苦辣。
值得庆幸的是,我选择了绘画这种独舞的方式,当我沉迷在这片专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不管在生活中经历过什么苦楚,都能变得从容自在、潇洒无畏。孤独,却不寂寞;精彩,却不喧嚣。我无力改变现实,只能用所有时间注视它、陪伴它、安慰它。以绘画方式,记录下一缕阳光、一丝笑意、一阵花香,天真地祈祷。
我生活着,不停触摸、感知、体会,一切技法都由此而生,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我爱细节,为它改变自己观察世界的距离。细节容纳了大量信息资料,它不仅仅是眼睛的积累,更是五官和身体感受的总和。只有这样,画面上的细节才会微妙得令人想用手去触摸它,再用鼻子闻闻它。这味道未必是香气,也可能是劳动过后的汗气、乳臭未干的甜美、久经沧桑的温暖。
因为细节,看起来几乎同样的一片颜色,就有了截然不同的触感和味道:飘逸的长发——粗燥的亚麻布,柔软的轻纱——坚硬的礁石, 清晨的薄雾——女人温润的皮肤。
我向往那种看不见而感觉得到的美,并非一目了然,却能直接钻到人的心里去。所以,在细节面前的冥想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有时我会走到地铁车厢里,不是为了某个目的地,只是为了近距离地感知细节:拥挤的疏离的舒适的温度、爱护的慵懒的警惕的眼神、熟悉的新奇的古怪的纹理。
“熟能生巧”,我的技法日渐成熟,但也存在着变得油滑的危险,在惯性的推动下维持现状。所以我期待着用一种新鲜的心态体验生疏,帮自己找回学生年代的青涩,重新尝试结结巴巴的“不得不说”。我会在创作中给自己安排崭新的任务,《大的小的》就是一种新尝试---拼接。
在材质媒介与表现技法的选择上,我面临了两难抉择,我无法割舍任意一方,于是我将它们进行了拼接。
1材质媒介
绢还是熟宣,我只能选择一个。绢还是熟宣,不同的选择将带出不同的故事。绢温润而迷人,经过一遍遍渲染,依然通透。外表端庄优雅,骨子里却是冷淡与漠然。绢丝割断了线条,阻隔了色彩,无法呈现最细微的线条变化,也无法承载全套黑白音阶。与绢相反,熟宣莽撞粗野,敏感热烈。它记住每次笔锋轻微的掠过。黑就黑得彻底,白就白得分明。熟宣的厚实与敏感更适合我的技法表现,于是我选择了熟宣,用它描绘我钟爱的绢。我在熟宣上面画出各种各样的网格来仿造绢的温润。
2表现技法
白描还是渲染,我只能选择一个。长时间的渲染往往换来遗憾,精致抵消了生动,严谨泯灭了灵气。只有在洁净的平面上,白描才能最充分地展现魅力。于是,我试着拼接,把渲染、白描这两种语言糅合在同一个画面里,只在珍贵的一角,保留些许渲染。褪去繁华,把舞台还给白描。是蒙太奇,还是一地碎片;是相映成趣,还是一时错乱,让我慢慢验证。
我感恩、快乐,因为我得到的比需要的多。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时间、健康、亲情、友情,继续画着,如同呼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