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败乃成功之母!

(2011-01-28 22:00:51)
标签:

施崇棠

台湾

华硕

宏碁

童子贤

it

分类: 科技
      1989年春节刚过,童子贤、徐世昌、谢伟琦、廖敏雄四个人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宏碁董事长施振荣的办公室,来向老板辞职。他们都是宏碁的资深工程师,这一次他们决定集体出去创业。闻知实情后施振荣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但他没有开口挽留,他知道,留不住。

  一个未来的世界500强,就这样因为宏碁的疏忽,而开始萌芽。1989年4月2日,四位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在台北市长春路租下一间35平方米的公寓,投资 1000万台币(合250万人民币)创立了“专门为电脑主板制造厂进行研发、设计并收取顾问费”的“小而美”的华硕。
      

       童子贤四人为什么要专做电脑主板的研发生意?这同当时台湾IT产业的态势有什么关系?

  原来在1985年前后,Intel推出了386微处理器,而微软最初的Windows产品也开始销售,两者一结合,革命性地拓展了电脑操作的方便性,办公电脑的需求随之井喷式增长,全球IT产业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转折时期。一直向全球供应零配件的台湾厂商,面对成倍涌来的利润达到100%的订单,忙得汗流浃背,乐不可支。
  于是,为主板厂做技术服务的华硕应运而生。
  公司成立了,四个人到处推销自己的业务,但带回公司的都是坏消息,“满地的黄金都来不及捡,谁还有闲暇来理睬我们?”当时全球没有一个人将主板视为一项产业,没有品牌,更没有哪家厂商对主板的卓越品质和未来设计当回事。四个“技术的偏执狂”毫不气馁,一头扎进了实验室。“没有人理解我们,我们就自己做出来给他们看!”
  这种“不求大,先求好”的文化从此根植华硕,四人渐成“反向操作的异类”。甚至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他们宁愿同客户产生磨擦!曾经占了早期华硕1/4业务的大客户山汶,向华硕投下上千片订单并要求短期交货,以供应俄罗斯。然而廖敏雄极力反对接单,认为必须先经过500片测试以保证品质,因此无法短期交货。
  尽管山汶对华硕技术充满信心,声明不必测试,但当时尚十分弱小的华硕团队,还是集体决定拒接这笔可使华硕“一夜暴富”的大单,还推荐竞争对手接单,气得山汶董事长刘根山当场狠狠摔了电话。
  ——就是这种“崇本务实”到近乎疯狂的工程师文化,让华硕一开始就向全球IT技术的制高点发起了冲刺。
  这一切,仿佛同施崇棠无关。但有意思的是,这四个人在宏碁时同为施崇棠的下属和学生,技术渊源不言自明。他们辞职时曾力邀施崇棠一道出走创业,但时值宏碁内部危机,身为宏碁创始人和技术核心的施崇棠此时离开不太合适。由于这四位爱将当时积蓄较少,他特别提供了60%的资金(600万台币)给予鼓励支持。
  从此华硕与施崇棠之间的纽带,就千丝万缕地解不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