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东西诸教 |
玄机与真光(选)
作者:阿卜杜勒·卡迪尔·吉拉尼
翻译:马廷义
待来日借助我的心灵
举步登上那苍天之顶。
在我和他相会的瞬间,
冥冥中万物消失尽净。
我仿佛已不认识自己,
气息犹存何不求新生。
抛弃肮脏不堪的躯体,
将圣洁之气置于心灵。
用我的心铸成一把火炬。
让气息点燃它光耀通明。
人之高贵在于他的心灵,
服饰华丽不是人的特征。
假如只有嘴巴、耳鼻、眼睛,
那人和画像又怎能分得清?
七情六欲,动物皆备,
野兽却不了解人类的事情。
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否则岂非笼中鸟架上鹦?
如果不幸成为魔鬼的俘虏,
人性泯灭,莫道天使无能。
一旦从内心排除了兽性,
你就将享有做人的美称。
若能存在唯主存在的佳境。
看吧人性之美将光耀天庭。
君不见鸟儿高飞在自由翱翔,
何不脱俗去领悟人性的升腾。
知识是感官感觉的结果,确信是通过直觉视见的结果。神智的核心是安拉的精神之光与人的心灵的幸运的交通,在神智者的心灵沉思(凝视)安拉时,安拉只向他这样的人揭示自身。获得神智的人,不是自身,而是神使之动。他认为愈是认识安拉,也就愈在安拉中丧失自我。他的“神智论”认为,人生活的目的是与安拉合一。为了合一,人必须认识安拉。
——埃及人祖奴(?-860年)
人的目的应该是使自身完全消融于安拉之中,失去人的独特的个性。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一部分,宇宙万物即神灵的本身。
——波斯人巴亚齐德·比斯塔米
修行之人的顿悟和大见,自始至终是在现象世界中发生的事,同样,自然界的诸多奇迹也来自修行的品位 。
——阿布杜·嘎迪尔·吉俩尼
知识,是最荣耀、最可自豪、最有益于人的,因为通过知识,可认知诸世界独一的化育之主,并诚信真主的先知和使者。
真主说:“我确已把人造成具有最美的形态,然后我使他变成卑劣的”(95:4-5)经文的意思是:首先从妙世把他降到了色世,真主给他们在两个禁地之间穿上色世的外套,他就是权威之命,因此外套又把他们降到本质世界,又给他们套上本质之光,它就是精神之命,然后又把倔们降于形体世界,又给他们披上形体之光,就是形体之命。然后真主就从形体之命创造了所有实体。真主说:“我从大地创造你们,我使你们复返于大地,我再一次使你们从大地复活。”(22:55)然后真主命令所有命进入了实体,真主说:“并将他的精神吹在他的实体中。”(32:9)当灵魂触体,身体便有了知觉,却忘记了与真主所结的盟约,那日真主说:“我难道不是你们的养主吗?”他们说:“是的。”他们未能回到原始的归宿。仁慈的真主疼爱他们,用下降天经的方式向他们提示这一原始归宿。正如真主指出“提醒他们记住真主的日子。”(2:203)所谓“日子”就是一切灵魂曾与真主接续的日子。列圣奔着这个警示来到世界,而后相继离去,却只有少数人接受教诲,并渴望返归这一原始归宿。因此,最终的使命便聚集在了穆罕默德之大命。
穆圣是封印的使者,是迷误的引导者,真主把他派给那些昏愦之人,从而开启他们沉睡的双眼;号召他们归于真主,并接续他,相遇他的永久美丽,真主说:“你说,这是我的道,我号召人们信仰真主,我和随从我的人,都是依据明证的。”(12:108)穆圣说:“我的门弟子就象群星,无论仿效认主,你们都能得正道。”
明证来自灵魂之目,在奥利雅(先知、圣徒)的心灵中开启,明证不能凭借表象知识来获得,而是以内在神圣知识获得。真主说:“我已把从我这里出发的知识传授他”。(18:65)因此,人应该授受具有妙世体验的明师的亲传,依靠明心见性者睁开这只慧眼。
穆民弟兄啊!请注意,赶快用虔诚的忏悔(讨白)向你的养主祈求饶恕,真主说:“你们当争先趋赴从你们的主发出的赦宥,和那与天地同宽的,已为敬畏者预备好的乐园。”(3:133)赶快进入道吧!同这个精神商队一起归于你们的养主,也就是寻找一条近主的捷径,没有朋友伴你走向那个世界。而我们来到这个朽杯、肮脏的现世不是因为要长居于此,更不要因为饮食而屈从于恶劣的私欲。你们的圣人替你们忧心忡忡地等待着。正如穆圣所言:“我为我世界末期的教生而焦虑。”
真主说:“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51:56)即只为要他们认识我。不能认主者,还谈何拜主。只有擦明心镜揭去覆于其上的欲望幔帐,才可算作认识,才能透过心灵的蜃(shèn)景,从中看到暗藏珠宝的美丽。真主在神圣圣训中说:“我是暗藏的珍宝,我喜欢被人认识,因而创造了万有,以便认我”,由此可见,真主创造人类是为了认识他。
至于认识,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真主属性的认知,二是对真主本体的认知。
对真主属性的认知是今后两世身体的幸运;对真主本体的认知是后世神圣灵魂的幸运。真主说:“我曾以许多明证赏赐麦尔彦之子尔撒,并且以玄灵扶助他。”(2:253)他们是被玄灵扶助的。对真主属性和本体的认知,只有通过内外两种知识的结合才能得到。穆圣说:“知识有两种,一种可用语言表达,那是真主给于仆人的明证;一种是内心的知识,那是益于达到目的的知识。” 人的首要所需就是教乘知识,以便使身体对认识属性的世界中寻求知识,这一世界便是诸境界。其次是对内学知识的所需,以便使灵魂在他们的认识境界获得对真主本体的认识,这只有放弃那些与教乘和道乘相违背的附加行为,不沽名钓誉,只为讨主之喜而受灵魂与精神的苦修来获得。真主说:“故谁希望与他的主相会,就叫谁力行善功,叫谁不要以任何物与他的主受同样的崇拜。”(18:110)
认知世界也即妙世,如前所述是原始归宿,即真主于其中以优美形态创造了神圣生命。神圣之命指真主寄寓在心核中的真人,它们的存在显示于在心灵复活以后,用忏悔、自省以及常川不息地用舌肉诵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安拉。”苏菲把这一明心见性者称为“纯洁的乳婴”。第一它是心的产物,就象婴儿是母亲的产物,在父亲的培育下茁壮成长一样;第二,孩子成年后要对他进行文化教育;第三,“婴儿”在外化的罪恶与污秽上是纯净的,那么这个“乳婴”也同样在举伴、昏愦、身体的污秽上是纯净的;第四,这种以婴儿的纯洁形象喻示的形象是常见的,因此,梦中可梦见理想之物的形象,如天使;第五,真主以童颜描述了天园的乐趣,真主说:“长生不老的童仆,轮流服侍他们”(65:18),这些纯洁的婴儿,他们就象珍藏的珠宝,第六,“纯洁的乳婴”的称谓,也表达了一种“文雅”、和“清洁”的意义;这七,这一称谓,在修辞学上是一种比拟法,由于与人体有关:将它比作人的形式,将其称作真人,因它具有人的气质,并非贬低它。又因为―――真人的起初状态就是如此,它与真主有直接联系,体形和体质性并不妨碍。因为穆圣说过:“我同真主有一个时候,近侍的天仙,钦差的圣人,在那时间不能占居。”意思是穆圣的性与真主相通,而近侍天仙虽然具有灵性,由色世之光造化而成,却进入不到妙世之光中。穆圣说:“的确真主有一座花园,其中既无仙女宫殿,也无蜜乳,但于其中可见真主的面容,即本体。”真主说:“在那是许多面目是光华的”(75:22),穆圣说:“你们将会见到你们的养主,犹如十五之夜的圆月,假如天仙与有形体之物进入这个世界,必定焚化。”真主在神圣圣训中说:“假如揭去我威严的帐幕,我的目光所到之处,一切都被融化。”正如伽佰利天仙说:“即使一只蚂蚁接近也会被融化。”
——《玄机与真光》前言创造起始
人分两类,形体之人,精神之人。形体之人为普通人,而精神之人为特殊人。
穆圣说:“大智慧是认识真理,遵循真理,鉴别虚伪,离弃虚伪。”穆圣说:“主啊,求你让我把真理看出是真理,并遵从它,让我把虚伪看出是虚伪并远离它。”
真主在神圣圣训中说:“人类是我的机密,我是对他们的机密。”“内在知识是我的机密中的机密,我将其置放于我的仆人的心中,除我外任何人不能了解它。”“我被我的仆人猜测着,而当他们记念我时,我却与他同在,当他在内心记念我时,我就在内心记念他,当他全身心地记念我时,我将更充分地顾念他。”
——《玄机与真光》第一章原始归宿与人类的回归
——《玄机与真光》第二章
外在的知识就象是从天而降所聚积的雨水,内在知识就象是本源的泉水。
真主说:“人是我之性,我是人之性。”
——《玄机与真光》第三章诸命在身体中的位置和归宿
尔萨圣人说:“如果人升华到诸天的本质,甚至说象生育两次,就象是鸟两次生育一样”(鸟生蛋是一次生育,蛋孵出小鸟是一次生育。译者按)。其含意是:人的第二次生育是人的天赋本质中生出精神的“纯洁的乳婴”。它就是“人性”。那么它的存在和受孕是教乘和超乘知识的结合,因为生育是男女交合的结果。真主说:“我确已用混合的精液创造人,并加以试验。”(76:2)这个含义是指在从物质之海过渡到精神的海底,比起精神世界来说,众世界莫过是沧海一粟而已。精神知识和神圣的学问无声无息的流溢。
——《玄机与真光》第四章知识的种类
安萨里说:“心灵的生命是知识,你应积累,心灵的死亡是愚昧,你应远避,最佳的川资是敬畏,你应预备,死亡的劝戒对你足矣,你应接受劝戒。
——《玄机与真光》第五章忏悔和传授
穆圣说:“学者在刻画,知者在抹除。”而“净性”是远离一切非真主的杂念,内心深处常川赞念独一真主的美名,以获得真主的喜爱。而一旦获得了明心见性,则达到了刷德的品位。
——《玄机与真光》第六章对苏菲的解释
隐秘之最隐秘的记主,它便是确定无疑地见到真理。除真主外任何人不能洞察。真主说:“真主的确知道秘密和更隐微的事情。”(20:7)这是一切知识的顶峰,也是所有目的的终点。
须知,最完整的灵魂便是“纯洁的乳婴”,它比一切灵魂都精微,这一精微之物,通过若干阶段召人于主道。部分大学者说:“这一灵魂不是任何人都具有的,而是特殊人才能具备的。”
真主说:“他依自己的决定发出的启示,授予他意欲的仆人。”(40:15)这个灵魂在大能前定的世界中是长存的,在确实无妄的世界中是常见的,他所注视到的只是真主。
穆圣说:“尘世是后世之人的禁区,后世是尘世之人的禁区。对于真主的人来说,它两个都是禁区。”真主的人,就是“纯洁的乳婴”。接续真主的方法是在端庄的大道上,让身体昼夜坚守教规。长久地坚持记主,无论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因持之以恒是修道者的天命。真主说:“当你们完成拜功的时候,你们应站着、坐着、躺着记念真主。他们参悟天地的创造。”(3:103)
——《玄机与真光》第七章记主(迪克尔)
见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后世不通过镜子见到真主之美;二是在现世凭借心的镜子的媒介,用心灵的眼睛见到真主美光的折射,真主说:“他的心没有否认他所见的。“(53:11)穆圣说:“穆民是穆民的镜子”,第一个“穆民”是仆人之心,第二个“穆民”是真主。谁在现世见到真主的属性,在后世就能见到真主无似象无如何的本体。这种说法是出自“奥利雅”的观点。欧麦尔大贤说:“凭主之光,我的心见到了我的主”,阿里大贤说:“我不拜未见之主。”
——《玄机与真光》第九章见主
真主说:“在今世是盲人者,在后世仍是盲人,而且更加迷误。”(17:22)盲人是指心眼的失明,真主说:“因为肉眼不盲,胸中的心眼去盲了。”(22:46)心眼的失明,其原因是昏聩的幔帐和与真主结约之后的遗忘,昏聩的原因是对真主确实无妄的命令的愚昧无知。愚昧的原因是黑暗的德性占了上风,诸如骄傲、怨恨、嫉妒、吝啬、惊诧、背谈、诽谤、谎言等低贱行为是使人降到最卑贱的原因。因此,要消除这些低贱的德性,以信主独一的磨石,用知识,用明扬,暗藏的功德和修炼来擦亮心镜。直到因信主独一和属性之光获得心灵的复活,从而让他记起原始归宿,并返回向往的真正故里,得到仁慈主的观照,然后升起这黑暗的幔帐,使光明长存,凭借精神之目的锐利目光,让真主属性之光照明,直到光明的幔帐缓缓升起,并让本体之光照亮自身。
应知,心眼有大小之分,小眼凭真主属性之光直观属性的显现,直到品位世界的尽头。大眼凭借唯一的认主之光,在妙世和临近的世界直观本体显现之光。这些境界的获得是在死亡和人性寂灭以前,仆人可凭斩断欲望的程度到达这个世界。
接续真主不是象体态和躯体合一,知识和知识对象合一,理智和被理解的事物合一,想象和被想象的合一那样,而含意是凭借割断非真主的杂念来接续,不是说远近或方位或离合的接续。赞美真主,他隐中有显,露中有藏,明中有暗,谁在今世明白了这一意义,在真主清算前,自己清算了自己,他便是成功者。不然,则接受真主的严厉惩处,如坟坑的磨难、集合场上公平的善恶秤盘、过“隋拉特”桥的考问及以后其他惊恐。
——《玄机与真光》第十章黑暗与光明的幔帐
人类无法避免地要分为幸福和痛苦两种人。而且,有时一人会集幸福与不幸于一身,一个人,一旦他的善行和忠信占了上风,也就是说,精神代替了欲望,那社就代替了痛苦。追随私欲者恰恰相反。
福祸相等的人,仍然期待着幸福。真主说:“行一件善事的人,将得十倍报酬。”(6:106)而且还会增加,上公平秤就是因为这一点。因为谁以他的欲望换来了全部的精神,便无需用公平秤的衡量,因为他不经考算而复活,不经考算进入天园,与此相反者,则不经考算堕入火狱。而他的善功的份量重的则不经考算进入天园。真主说:“善功的份量较重者才是成功的。”(7:8)他的恶行的份量重的,凭借恶的程度受刑罚,如果他有“伊玛尼”(信仰真主)则从火狱中出来进入天园。
我们这里所说的“幸福”和“痛苦”就是“善”和“恶”的意思。两者相互转变。穆圣说:“痛苦者可能会幸福,幸福者可能会痛苦。”一旦善占了上风,它就成为幸福,恶占了上风就是痛苦。而忏悔者、虔诚者、行善者他的痛苦会变成幸福。
——《玄机与真光》第十一章幸福和痛苦
真主在神圣圣训说:“喜我即喜穷人。”穆圣说:“贫穷是我的自豪,我以此而骄傲。”这里的“贫穷”不是一般知识的“贫穷”,而是指“需求”(阿语中“贫穷”与“需求”是一个词,译者按)即对认主的需求和贫穷,及抛弃非真主的尘世、后世的享乐意识,在近主境界“凡那”(寂灭自身),因而就是思想也不存在,因为思想也属事物,除真主外,任何事物不能进入其心。真主说:“天地不能包容我,而只有我虔敬的仆人之心包容我。”“虔敬”就是澄清人性,排除异念的明亮清澈之人。真理之光则会折射入其心。
——《玄机与真光》第十二章贫穷者
这种洁净分为两种,即对真主特性认知的洁净和对真主本体认知的洁净。
属性认知的洁净,只有通过指导和净化心灵,在心灵之镜上揭去人性和曾性的蒙尘而获得。心眼才能锋利目睹真主属性的机遇。穆圣说:“信士以真主之光而观”、“信士的心灵是镜”、“学者的心是刻画的,认知者的心是磨亮的。”如果因常川诵真主之名而完成明心,则凭直观在心镜中认知真主的属性。
本体认知的洁净,只有在心眼中常诵真主十二个名字中的最后三个名字而获得。然后从真主之光获得性眼之观看。当本体之光显现之机便是人性融化之时,一切都会逝去,这便是毁灭和“凡那”者的“凡那”的位份,本体之光一显,全部的光便被消去,真主说:“除他的本体外,万物都要毁灭。”(28:86)“真主任意勾销和确定(经典的明文),在他那里有天经的原本。”(13:39)神圣之命凭真主之光而存在,并从它上看到它与他同在,其中他无似像无如何,正如真主所说:“万物不相似于他。”当是绝对的存在,除此之外再不能有更深地追究,因为它是勾销(抹去)的世界,在那里不存在任何事物,就是“而格里”(理智)也被驱除,在那里除真主外无任何被禁者。正好穆圣所说:“我与真主有一个定明,近侍的天仙和列圣、钦圣都不能进入。”这个世界除真主外,就是洪荒不毛之地,真主说:“洪荒就是接续。”而“洪荒不毛”就是全部人性的“凡那”。在被净化的它的世界中,存在的只是真主的属性,穆圣说:“仿效真主的德性。”即仿效真主美名的属性,也就是凭真主的属性明心见性。
——《玄机与真光》第十五章认知者在精神世界的洁净
“真主曾降示最美的训辞,就是前后一律,反复叮咛的经典,畏惧的人,为他而战栗,然后为记忆真主而安静。”(39:23)“真主为伊斯兰而开拓其胸襟,故能接受主的光明者,难道跟胸襟狭隘的人一样吗?悲哉为记忆真主而心硬者,这等人是在明显的迷误中。”(39:22)穆圣说:“真主提拔人神二等的功干。”“无直觉者无生命。”朱乃迪说:“直觉一旦在内心与主相遇,承继的是喜悦或是忧愁。”
知觉,分为两类,身体的感觉和精神的直觉。身体知觉,是意识的感知,这一知觉依靠的是身体的能力,而往往不是精神的动力,就象表现为沽名钓誉。这种知觉它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因为它是本能的,而非被动和近使的,象这种知觉,也不是通过协调的。
而精神的直觉,它是用诸如优美的古兰朗诵,或是悠扬的韵律诗的吟咏,或是赞主词的影响,内在引力和精神的增强,因而不是身体的力量和本能。这一直觉是真主赞许并引导的。真主说:“你向我的仆人们报喜吧!他们倾听言语而从其至美的。”(39:17-18)这些“至美”的就象是优美的情歌、鸟鸣和高洁的诗歌,这一切便是精神的力量,欲望和邪魔不会进入到这个直觉中,因为邪魔活动于黑暗之中,欲望不能在真主之光中留存,的确它在“无能无力,全凭真主”的诵念中被融化,就象盐融于水那样。诵读天经、咏吟哲理诗、咏唱哀怨的爱主和思主之歌是光的力量对精神的作用。而精神的义务是光达于光,正如真主所说:“善良的妇女专配善良的男人。”(24:26)
而当知觉是欲望的、邪魔的,那么在知觉中就不是光明,而是黑暗、背信、迷误,也就是黑暗连接着黑暗,它就是欲望。并凭其善而加强,正如真主所说:“恶劣的妇女专配恶劣的男人。”(24:26)而精神就在其中是无力的。
其次是知觉的活动,在精神直觉中,可分为本能和被迫的两类,本能的,就象是人类在其体无病无痛的情况下的活动,这个活动,是未受约束的。
至于被迫的活动,它凭另一种机缘诸如精神力量而获得,欲望不能够造作。因为这个活动已克服了身体的活动,就象高烧一旦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就会使人虚脱,而它有的并非是本能的。知觉一旦强过精神活动,它就会成为真正的精神。
知觉和听觉是活动的工具,就象心中的相思和相知。它俩是喜主者的食物,追寻者们的动力,穆圣说:“咏唱是民众的天命、圣行、创新。”“天命”是对特选者而言的;“圣行”是针对喜主者而言的;“新生”是针对昏聩者而言的。穆圣还说:“对歌唱家和他优美的歌曲、春天和它美丽的花朵、演奏家和他流畅的弦律无动于衷,是无药可救的劣质脾性,这是驴和飞禽,也是所有牲畜的缺陷。”而这一切是由整齐的韵律所影响,因此鸟儿选择了达吾旦圣人的头顶,是为了倾听他优美的歌喉。
穆圣说:“无直觉者无信仰。”直觉有十个方面,一部分是显现的,在直觉活动中是显示踪迹的;而一部分是隐藏的,在身体上不显露它的痕迹。就象心对记主的倾向和心中诵读天经,以及对在诵读天经时的哭泣。疼痛、害怕、忧愁、抱歉、失措。记主时从其而发的懊悔,发自于此的内外变化,对主喜爱的追求思念,并因此而发的高烧、疼痛、流汗等。
——《玄机与真光》第十九章直觉
苏菲名著电子书下载:http://pan.baidu.com/s/1bn8jH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