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法無處不在,心何常不是無處不在。
心法歸一,一歸何處?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心與佛的法同等,你的心就是佛的法,看怎樣去學。
你對佛法有信心嗎?沒有就不要學了。
你對你的心有信心嗎?沒有那更不用學。
心有信心就對佛法有信心,心對佛法沒信心,學佛何用?
學佛者不明就理,以為學佛是從外在學,其實心就是佛的法身。
血肉色身為報身,受、想、行、識是化身,心意識為法身。
三者歸一,一歸於多,多歸於一,一歸於零,零又歸何處?
以頭安頭還是頭,以零歸零還是零。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代一位尼姑寫的悟道詩,把悟道的過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代替說理,的確有其獨到之處。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這真是一個苦苦追尋的過程啊!這個尋春人,一雙芒鞋踏遍了白雲明滅的隴頭,卻找不到春的蹤跡。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回家來看到梅已着枝,不免喜上眉頭,笑着拈一朵來嗅一嗅,頓覺心中春已十分,「春」原來就在自己的身邊啊!
這個「春」的意象,充滿了「鳶飛魚躍」的生機,當找到的那一剎那,也帶來了無窮的驚喜與希望。希望在哪裡呢?
我們真正的希望,就在自己的這顆純淨美好的心啊!
儒家說:「萬物皆備於我」,而道家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本來就具足一切,而且是生生不息的。當我們真地能穿越外界的聲色,不假外求,返本歸真,找到生命最先天的善良本性,這才是「春在枝頭已十分」啊!
萬物皆歸於心法之宇宙萬物之間,這棵心純淨無垢,禪修即是訓練也是這棵心,調整這個心態,改變這個觀念,正見正知實踐佛法。
萬物各得其所的適當,放下執著的妄動,任自然呼吸與心法融會,只菅打坐,水到盡頭處,坐看雲起時。
2015年/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