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方案(转)
(2011-08-28 21:44:19)
标签:
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体育 |
分类: 网络载记 |
浙江省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大幅度提升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结合浙江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及现代课程观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为契机,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的教学要求,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积极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培训目标
(一)充分发挥远程网络培训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使浙江省中小学教师接受以新课程为基础的系统学科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主要问题。
(二)针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通过有针对性课程设置,增强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组织管理及辅导教师队伍。搭建省、市、县、班各级网络学习平台,形成网络学习与校本研修、网络学习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教育的均衡发展,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培养教师远程学习意识、习惯与能力。
(四)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生成、建设和开发一批适合我省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需求的网络课程资源,积累远程培训工作中的管理和组织经验,为今后大规模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奠定基础。
三、培训对象
小学体育教师
四、培训时间
本期培训周期为三个月(2011年9月19日—2011年12月18日)
使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www.teacher.com.cn)
浙江省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计划(共计:30学时)
公共基础课
类别 |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师德 |
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
黄晓光 |
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 |
||
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
||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
||
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
||
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 |
||
爱的教育――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巡回报告实录 |
继教网 |
|
教师 |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开发 |
皮连生 |
教育 |
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 |
刘良华 |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
王小英 |
|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
||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
||
有效观 |
认识“观课”、“议课” |
陈大伟 |
观课议课的准备 |
||
怎样有效观课 |
||
怎样有效议课 |
专业课
类别 |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小学体育 |
借鉴与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课例研究与分析(小学版) |
张立新 |
宽严有道,自然和谐——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小学版) |
张立新 |
|
走出误区,化解困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小学版) |
张立新 |
|
中小学体育课命题与检测(小学版) |
张立新 |
|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小学版) |
张立新 |
|
合理有效使用中小学体育教材(小学版) |
赵军飞 |
|
应变与机智——中小学体育课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与技巧(小学版) |
张立新 |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本次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
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按照考核方案的要求,考核成绩合格,按30学时计算,将参加远程培训教师的学时及考试成绩进行登记,并上报省厅备案。
七、培训流程
培训者培训:采取“远程视频会议”的培训方式,先期对各学科辅导教师及各级管理员进行网络培训,主要内容为研讨网上培训的方式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学员课程学习:学员观看视频课程,学习专题讲座、互动对话和案例评析等课程资源;阅读文本资料,丰富充实学科相关知识点;按时完成作业,提交案例,撰写学习总结。
研讨与交流: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专家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问题、经验,班级辅导教师组织学员进行线上自主研讨与集中交流研讨。班级辅导教师要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及时梳理、反馈和点评,对讨论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应及时归纳并向本学科专家及继教网学科专家反馈,以便专家组织辅导答疑。
作业批改与评荐:班级辅导教师负责督促本班学员按时完成作业,对作业进行评荐。
组织在线交流研讨活动:学科专家在学科论坛中针对课程发布研修主题,在班级辅导教师的协助下组织学员进行在线交流研讨活动。
专家辅导答疑:组织专家进行视频答疑,进行专业引领;培训期间,由本学科专家根据培训需要,组织视频答疑活动。对于本学科学员遇到的共性和典型问题组织集中在线研讨或视频答疑。
培训评价考核:培训平台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对学员在线学习、在线研讨交流和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记录,为学员培训成绩的综合评定提供数据。班级辅导教师根据学员参与培训的总体情况进行评定,学科专家负责审核,对完成学业者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
八、组织管理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本次培训由省教育厅统筹协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下简称全国继教网)作为具体管理实施单位,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学科辅导教师共同开展此次远程培训项目。
(一)全国继教网负责培训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继教网从全国优秀教师中遴选聘任优秀学科辅导教师及班级管理员。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考核和总结。
(二)设立总管理员一名。汇总
(三)管理员。负责整个培训的监督管理,发布通知,查看本级学员学习情况,对辅导老师的工作进行监督。负责督促学员进行日常的学习交流活动;监督学员提交作业、发表文章、提交案例;组织学员参加班级主题研讨活动、视频辅导答疑辅活动;每天上网通过系统信息查询,了解和掌握学员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进度,对于学习不积极和很少参与网上活动的学员,要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联系,并对其进行督促;协助班级辅导教师编写班级简报。
(四)班级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班级辅导教师需承担本班教学辅导(如批阅、点评、答疑、评优等)的工作。培训期间辅导教师的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培训开展前的筹备工作(项目启动前)
(1)培训前浏览课程,了解课程的目的、结构、内容。
(2)项目启动前会组织培训者集中培训工作,班级辅导教师需按时按要求参加培训。
(3)培训开展前继教网项目管理员会在平台公布培训项目进度安排、考核方案及工作职责;班级辅导教师需熟悉了解相关内容,便于项目开展时有效开展辅导工作。
2、培训开展期间的教学辅导工作
(1)课程学习的辅导工作;督促学员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按要求完成作业;辅导教师在作业截止提交1周内需评阅完全部作业。及时点评作业,推荐优秀作业(优秀作业比例为5%,优秀比例可根据本班学员提交作业质量的整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对本班学员进行学习指导、答疑、引导学员提交有价值的学习作品。
(2)学习交流活动的辅导工作;组织引导学员交流反思,督促学员按时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在学员任务提交截止后10天内评阅完全部任务。及时查看学习日志、教学设计与反思及论坛交流贴的内容,了解学员学习动态;并推荐有价值的学习日志、教学设计与反思为优秀(优秀比例不超过5%)。在论坛中结合研修主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主题、论坛研讨主题)协助专家引导学员进行交流研讨。解答学员问题,提炼学员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与专家进行沟通。可结合当地情况组织本班学员参加线下研修活动。
(3)组织学员参加教学活动;学员学习进度安排中有培训期间将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及活动开展时间,辅导教师需协助管理员组织学员按要求参加各项教学活动;
(4)收集学员问题;培训期间继教网会组织专家开展视频答疑工作,辅导教师需收集、整理学员的问题并提交给继教网。
(5)参与调查;关注、参与网上发布的调查问卷,并组织学员积极参与网上发布的调查问卷,对远程培训课程及其服务做出评价和反馈。
(6)制作班级简报;培训期间编辑并提交班级学习简报(完成1篇/2周),归纳典型问题,通过简报及时与专家团队进行沟通,寻求帮助。
(7)QQ群的建立与管理;为本班学员建立QQ群,通过此群与学员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员按要求学习,及时为学员解答问题。
(8)撰写总结报告及评优;根据要求对本班培训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协助专家汇总本班的学习情况,提交本班的总结报告。根据学员评优标准,结合平台提供的学习记录和参考成绩,对本班学员进行综合评估并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比例为20%)。
(五)参训学员。学习学科视频课程;阅读文本资料,丰富充实学科相关知识点;积极参与学习交流互动,视频辅导答疑,保证在线学习时间,按时完成作业,提交案例,撰写学习总结。学员作业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不宜长篇大论,杜绝抄袭。
(六)交流沟通平台。通过各类交流沟通方式(视频会议系统、QQ群、项目论坛和短信群发等),完成学员与学员、学员与辅导员、学员与专家、学员与管理者之间的实时和非实时信息交流。每100个本学科学员,组建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班级。每个班级都设有班级主页,主页上会清晰的显示本班辅导、学习及交流情况。为了方便学员们顺利地进行学习,实时信息交流,特为每个班级组建QQ辅导交流群,并配有本班辅导员及继教网管理员。
九、考核评价
(一)参训学员考核方案
为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学习与交流,保障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本次培训将采用以下指标对学员进行考核,每位学员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按学习流程完成每个学习环节的学习任务。
各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课程资源
认真学习规定课程、拓展资料及各类简报,建议每天学习不少于1小时。
2、作业
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按时完成平台中发布的作业。作业要求反映自己的真知灼见,不宜长篇大论,不可敷衍了事,杜绝抄袭。
3、学习日志
学习日志即学员在研修过程中记录的个人学习的点滴感悟、心得、收获以及培训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的改变等。字数要在100字以上,要写出个人的真实感受,杜绝抄袭。
4、教学设计与反思
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日常教学的某一堂课,进行教学设计,其中要体现课程学习中汲取的理念;教学反思是要在该教学设计实施后,针对整个教学设计或实施中的某个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反思。
5、论坛研讨
各位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针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或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在论坛发帖,并积极回复其他老师的问题,进行论坛研讨。
(二)问卷调查
十、专家团队
张立新,研修学院体育教研员,2001年09月于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
赵军飞
黄晓光,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现为南京晓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刘良华,博士、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家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项目组核心成员。
王小英,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曾经担任中学政教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主要研究和时间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
十一、收费标准
本次远程培训按照每人每周期200元标准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