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做“河东狮吼”妈妈

(2011-06-29 09:01:55)
标签:

毛毛

育儿路

亲子关系

不做吼叫妈妈

理解孩子

幼儿教育

分类: 育儿心得

     不做“河东狮吼”妈妈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发觉毛毛脾气有点“大”,这不是指他随意乱发脾气,而是感觉到他遇到不开心时,宣泄情绪的方式有点“大”,这让我为此而担忧。

通过观察,我总结毛毛发脾气的几个特征:

1、语气大,声调高,有时达到了“吼叫”程度,“你看看你……!”这种指责的话使用频率比较高。

2、一副盛怒的表情,小腮气鼓鼓,两眼虎视眈眈的样子。

3、有时候还会乱扔东西,以更加表达他的气怒。

在总结他的这些表现时,不禁让我脸红起来,怎么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呢?不做“河东狮吼”妈妈,这简直就是活脱脱一个“小我”呀!不做“河东狮吼”妈妈,这小子学什么不好,怎么学这个学的这么快呢?不做“河东狮吼”妈妈

以前,总是听长辈们说,孩子不能太惯着他们了,要给他们一定的威慑力,否则,他们还不得上房揭瓦了?所以,对待毛毛的教育时,我感觉自己算是比较严厉的,每次他犯了错误我都会狠狠的“教育”一番,有时是真跟他动气,有时虽不动气,但也要摆出生气的样子,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以及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达到“威慑”的作用,这样“吼叫”成了我威慑他的必要手段

可是,在前段时间我去二姨家接妈妈回济,在二姨家的见闻,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切身的感受和看法。

二姨是个活好脾气大的人,一辈子总在忙碌着,干活麻利,发起脾气也大,就像炒豆子一样,乒乒乓乓的干脆利索,……,可是这样的脾气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并没有什么优势,以至于这样的脾气影响了她的两个女儿们也是这样,所以,在他们家不管是母女还是姐妹,都是互不相让的,在他们家说话声调总是要高八度的,“吼叫”是他们沟通的重要方式,往往一点小事情最后也会演变成互相“吼叫”的理由。以前姐姐妹妹还小时,他们家几乎天天就像爆发战争一样,熟悉二姨家的亲戚们都知道,都对姐姐妹妹对二姨这样的态度很有微词,因为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尊老爱幼的影子,特别是偶尔去小住的姥姥,看到孩子们对二姨反唇相讥,不考虑二姨心理感受时,姥姥心理特别难过,甚至几次表示不想再在那里住下去了。

其实,对姐姐妹妹们来说,我想他们也是心疼自己父母的,也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也知道要孝敬父母,但是,只要一遇到沟通不顺时,声调马上就高了起来,我想这是他们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吧,这个特点在二姨身上是这样,在二姨家的姐妹身上也是这样,现在在二姨的外孙身上也正在显现,尽管他还是个四岁的孩子,我想,这也充分体现了父母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用吧。

想到这里时,马上连想到毛毛最近的表现,这一刻让我清醒的意识到,吼叫”教育对孩子的破坏作用有多大?

我决定,在以后的育儿道路上,坚决不再做“吼叫”妈妈了!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犯错误、不听话、发脾气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大人也不是圣人,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也不会总是无动于衷的,适当的表达出我们的情绪,同时也能告诉孩子,我们大人也有喜怒哀乐,但是不能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声吼叫,要知道情绪的宣泄方式要适当,且不能过度。

一、“吼叫”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知道不管任何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但是发脾气,大声吼叫决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只能算是情绪的一种宣泄方式,当面对孩子的犯错误或无理取闹时,我们的吼叫或许能制止孩子一时的冲动,但是不能从心底里改变孩子,孩子可能屈服于成人的“高声调”,但是可能不会从心底里彻底服从,反而,时间长了,会因为这种经常的“吼叫”,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以暴制暴”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二、育儿路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人都知道,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父母的影子,也就是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着巨大的作用,这点毋庸置疑,这点从我二姨的家庭已经毛毛的近期表现,可以看得出来,育儿路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我们种下了“冲动”“吼叫”的种子,那么这样的种子肯定也会生根发芽,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所以,为了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给孩子一个“零吼叫”的环境,为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好基础。

三、孩子心理需要“疏导”成长。俗话说“堵”不如“疏”,面对孩子的心理也是如此,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面对着很多的困惑和疑问,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尝试,难免出现行为的偏差,而我们家长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同时还要做好心理的疏导,帮助他们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想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吧。

四、一定要耐心对待孩子的成长。耐心的对待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我们要及时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思想,更要及时修正他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而修正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要给他们耐心的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懂道理的孩子,只有不会讲道理的父母。

其实,说着一些主要是鼓励我自己这样做下去,也是为了自己一点警示,虽说,从很长时间起,我就提醒自己不要对毛毛发脾气,可是有时候看到他做的事情还是不和自己情绪时,难免会大脑发热头脑冲动的时候,所以,今天在此总结这些只是为了提醒自己,不可以再做“吼叫”妈妈了。

如果,孩子再出现不听道理一意孤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不妨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给双方冷静的时间让孩子想想自己的行为正不正确,同样也是让父母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这种要求合不合适,孩子的错误究竟在什么地方,避免因为父母的情绪,而造成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很多时候,我们与孩子的思想冲突,都是因为对孩子的标准过于成人话,让我们觉得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而没有真正从孩子的标准考虑孩子的行为,从孩子的角度看看孩子会怎样怎样,只要我们成人避免这一错误,从心理上用孩子的标准要求孩子,父母和孩子双方的互相理解,再有有效的沟通,我想没有解决不了的“孩子问题”,“吼叫”妈妈就不存在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