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的缺失

(2015-04-08 21:01:35)
标签:

育儿

情感

随笔

杂谈

分类: 随笔
感恩的缺失
经常听到有家长在抱怨,觉得自家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苦处,只按照自己的性子做事。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结果都是你们自己找的。虽然现在做错事的是孩子,但始作俑者却是当父母的。
不可否认,当下的孩子知道感恩的太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这种状况了呢?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他们觉得,现在孩子比较少,条件也不比过去,只要父母能够做到的,就基本上不用孩子去操心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你们当下的任务就是学习,其它的事情都不用管。试想一下,长此以往,孩子当然就是是事不管了,又怎么去体会父母是否苦不苦呢?
过去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资格去享受,如果不去努力,可能就会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去努力争取呢?凡事有利就有弊,有钱人家的孩子,确实衣食无忧了,但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许多锻炼自我成长的机会。一旦自己走上社会工作岗位,才会发现有太多的事情让自己很烦恼。
中国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的太多,往往都超出了正常的承受范围。因此说,中国家长的爱都有些偏向溺爱,属于一种病态的爱。他们觉得包揽了孩子的衣食住行,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才算是让孩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果呢?孩子却养成了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坏习惯。等到他们翅膀硬了的时候,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事风格与自己的期望不一样时,再去教育训斥,却发现根本不管用了,人家根本就不吃你这一套,对你原来的付出也根本不领情。
在这一点上,自己还是深有感触的。比如说在老家,几个嫂子都从事着非常劳累的家务活,而每个家里都有一两个“大”学生。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能帮助家里的父母减轻一下工作负担,帮助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可是,哪一家的家长也舍不得支使孩子干活。就说你们只管把学习抓好了就可以了,而她们却要在炎炎烈日中自己去独立完成比较累的活计。有时候,我看不过去眼,跟他们说了几次,但她们也只是口头说是,实际上还是继续下去。而孩子时间长了以后,不管学习任务重不重,也根本不去管父母累不累,就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其实,这里的父母就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他们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你支使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并不代表你不爱孩子。相反,在孩子帮助你做活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父母工作的不易,从而激发他们内心当中的感恩之心。同时,在帮助父母做活的过程中,更能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亲子关系往往会更融洽。
许多父母,在家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而到了外面,遇到了孩子使自己丢面子的事情,又去大声责骂孩子,想要改掉孩子身上的坏习惯。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他们觉得你们这样做是应该的,另一方面一旦父母有了不顺从自己的举措,就会瞬间将父母之间的矛盾激化。因为,孩子心中根本不去想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多少,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要求没有达到要求,就会恨父母太无情。
我觉得,越是父母全力包办孩子大小事务的家长,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就越远。你以为你为了孩子可以说做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可是让你伤心的是,你培养的孩子也往往最没有人情味,是自私自利的孩子。在他们的逻辑里,认为一切都是想当然的,没有应该不应该之说。
社会缺乏感恩之心,归结于家庭缺少感恩教育。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反而助长了他们的自私之心,试想对整个社会又怎么会起到正面导向的作用呢?因此,我想对那些自己犯了错还不知道,反而在人前不断诉苦的家长说,先从自身找一下原因吧,孩子并没有错,错的是你。正是因为你们所谓的爱,才让孩子变成现在这样的自私冷漠。要想让孩子真正地爱你们,你们也要给他们正确的爱,这里面就决不仅只是给他们负责衣食住行那么简单了。教会孩子做一个心理阳光,懂得感恩的孩子,远比给他们再多的物质更有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明祭祖
后一篇:矛盾心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