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现状迷茫情感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教育的迷茫
看到一些教育现状,总会思考一番,但往往也都是零散的,串不起来。可是内心里的迷茫却与日俱增,我们的教育究竟路在何方,真的很难说得清了。
其实,可能众多朋友也都感受到了,在中国,许多政策条文的制定,往往都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虽然一再地提可持续发展,可真正的情况怎么样呢?相信朋友们的心里都有数。而教育同样不例外,一些法规政策的出台,只是更加重了人们的困惑,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比如说英语在高考中分数的下降。可能国家意识到,在原来的学生学习中,把英语的作用过分地夸大了。毕竟,学生毕业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把英语持续地应用下去。而既然这样,再去把英语的地位雷打不动地树立,肯定就会得不偿失了。于是,才会有了降低高考中英语分数的政策出台,在今年的高考中,这一政策将会大面积加以落实。
我们不能简单地去评价这一政策是否合适,只是想说,中国政策的出台,太注重眼前效应了。英语的重视,可能正是基于英语人才的缺乏,才会将它确立为三大主科之一,这么多年一直影响着无数的考生,雷打不动。而现在,英语人才不缺了,又提出什么应该重视国语的论调,学太多的英语无用。
也许,这政策的出台,将会直接影响英语人才的培养。可能,由于一直重视英语,国家也培养了大批的英语人才,在短期内不会出现英语人才缺乏的窘况。可是,难保以后不会,到那时候怎么办呢?再去加大英语的重视力度,将这一短板补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还有,提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现在究竟实施到什么程度了呢?可能,在许多发达省市,素质教育的实施确实很喜人。只是可惜,这往往跟国家的政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当地人民的素质较高,认识比较独到所致。而大多数省份,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自治区,素质教育实施的结果就并不令人满意了。
宣传素质教育的时候,大有将应试教育尽早根除的架势。可是,实际情况呢?反观当下的情况,更有甚嚣尘上的感觉。许多学校,为了保证升学成绩,基本上将学生的爱好全部给根除了。体育不上了,音乐取消了,美术远离了,一切都为教学成绩让道了。因为,最终的高考只看一纸成绩,并不是特别重视你综合素质怎样。
可能有的人会说,高考中不也有体育加试等考核项目吗?话是不假,但它所占的分数和文化成绩来比,差得太多了。而让人忧心的是,正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中考同样如此,在中高考的影响下,小升初的成绩这几年更是备受瞩目。
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有钱,考一二百分都可以读大学。但读好大学的门槛却依然让许多学校与家长都非常重视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其它的方面差一些也没有关系。而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抓成绩忽素质的做法屡见不鲜。
别的学校情况,我并不知情,单就自己所在的小学情况来看,就明显不符合教学规律,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早中晚共有五个自习,学生玩的时间被挤占得几乎没有了。走读生还相对好一些,可以有一些自由的时间,而那些住宿生呢?从周一来到学校,直到周五放假回家,五天的时间就全部这样过了。试想一下,学生对学校还有什么眷恋的地方呢?说让学生乐于上学,他们的动力在哪呢?
最近这段时间,为了给学生与家长减负,初高中除了毕业班级,都不让补课或上晚自习。其实,我们也都知道,说是减负,是一方面而已,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安全问题。因为,不断有新闻曝光由于补课或者上晚自习,引发了各类安全事故,让教育部门的领导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权衡轻重,安全第一,成绩才会退而求其次了。
而正是在这减负的号召下,学生与家长其实并未真正实现减负。首先,学生未减负。不让上自习,不去学校补课,家长为了提高成绩,照样把学生送到补习班或找家教;其次,家长也未减负,因为学校上晚自习,或者周六日补课,收费可能还低些,而一明令禁止后,自己上补习班或找家教的成本更高。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家长也只能一咬牙认了。
看吧,我们的教育就这样摇摆不定。有的时候,自己真的很迷茫,真的不知道该去怎么进行教育。大环境如此,你又能怎样呢?但有一点自己还是比较坚定的,眼光放长一点,最起码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多一些玩乐,少一些学业负担,这一点自己还是应该能够做到的。
真心希望,我们的教育领导,也能从一个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一下当下的教育。不要朝令夕改,让下面的教育者无所适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又何谈国家的未来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