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家教情感杂谈 |
分类: 读书随笔 |
都是为了你好
都是为了你好,相信对于这句话,朋友们都不会陌生。因为,在我们周围,可能每天都会遇到家长们在诉苦,在抱怨,觉得为孩子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都是为了你好,说得多好听,可是你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许多家长可能已经把这句话当作了口头禅,经常在孩子耳边灌输,生怕孩子不明白似的。孰不知,他们越这样说,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离他们的期望值就越远。那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做家长的,好像是出于一片好心,为了孩子的前途命运着想,于是想尽办法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你只要按照安排去做就好了,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他们做的安排,没有商量的余地,也没有更改的可能。可是,时间长了,孩子却越来越不领情。因为,在孩子的内心中,自己有了被绑架的感觉,每天做的事情都不是自愿的,这种想法随着年龄的增大会越来越强烈,反抗的念头也会越来越明晰,最终相信就是一个相互对抗的结局。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太自私,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做,根本就不去考虑孩子的自身感受。而且,有许多家长,他们的出发点本身就有问题,打着一切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实际上想为他们今后的美好生活做着打算。
为了能够让孩子今后有个好的发展,这些家长想尽办法去为孩子铺路,报各种特长班,为孩子选最好的学校,挑选最优秀的任课教师。同时,也对孩子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你花了这么多钱,想了这么多门路,你的成绩就要对得起我们的付出才行。要不然,动辄爆粗口,过分一点的则会拳脚相加。
每当孩子想反驳抵抗的时候,他们总会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嘴脸,说出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老话。总而言之,你听我的安排就没错。我们付出这么多,不会给你当上,不会让你吃亏,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只要你听我们的安排,其它的你什么都不要考虑,安心学习就是你最主要的任务。
也许,在某一点上来说,这些家长还有一点值得人去可怜。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个好前途?既可以满足自己的一点虚荣心,同时还可以让自己少操不少心。但如果深究一下他们的所做所为,却觉得这些家长有些可恨了。因为他们剥夺了孩子自然成长的权利,如果全部按照家长的安排去做,也许会培养出学习优秀的学生,但却绝对不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有人曾经解释“生活”的意义,说生下来就要活着。好像解释得挺牵强,但却也有一定道理。但如何去活,却是大不相同的。行尸走肉也是活着,人生一点价值没有;有自我、有创新地活着,才是真正地活着。到了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遗憾终生。
把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的家长,注定是不称职的家长,严重一些更是孩子的梦魇。因为,在他们的操作安排下,孩子已经完全没有自我,只是一台为家长学习的机器,上足了发条就要不停地工作,直到达到家长的要求为止。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也注定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无力反抗,除非羽翼丰满,离家出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走不出家长的高压阴影,以自杀来达到解脱,不容我们不深思。
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的家长朋友,希望你们反思一下自己,不要以为你们这样做真的是为孩子好,你这属于变相谋杀。本来个性十足、发展潜力巨大的孩子,在你们的高压下,只会成为别人的附属品,即使走上社会大舞台,也注定不会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角色。只有适时地放手,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孩子才会感激你们一辈子。
提高自身修养,掌握家教理论,用智慧武装头脑,用行动感染教育孩子,才应该是现代家庭的主旋律。不要草率地去干涉孩子的发展,更不要过早地给他们圈定人生轨迹。人的一生起点和终点虽然相同,但中间的不同点,却正是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最重要的区别。而也正是由这些不同点,才描绘出每个人大不相同而各有特色的人生轨迹。
真的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听到这句话,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家长才真的成为了智慧型的家长,更懂得教育孩子应该润物无声。那才是孩子之福,家庭之幸,社会之基。
前一篇:我读《水浒传》
后一篇:问题家长催生问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