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评选教案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2010-04-06 22:49:40)
标签:
着火点白磷红磷氧气铜片杂谈 |
分类: 论文教学课件 |
2010-3-12
课题
太湖县江塘中学
知识与能力:
1、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3、
过程与方法
1、
2、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2、
学生准备
1、
2、
教学过程
一、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目的 |
教学手段 |
|
1、同学们,2008年最让我们中国人自豪的事是什么? 2、是的,2008年的奥运会被誉为“真正的无与伦比”,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祥和、民主、文明、强大”的中国。主会场最醒目的是什么? 3、火炬点燃了激情,激励大家奋勇拼搏。现在,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炬,激动之余,大家可想过,燃烧是怎样的一种现象?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怎样控制燃烧呢?请进入今天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
1、奥运会。 2、主火炬。 |
导入新课 |
课件展示 (板书):§7-1 |
二、问题探究:燃烧的条件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目的 |
教学手段 |
|
1、其实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同学们都见过燃烧,说说你以前接触过的燃烧。 2、大家说说,什么是燃烧呢? 3、怎样才能发生燃烧呢? 4我们先完成第一个任务-----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所以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5说说你的理由 6能举例说明吗? 7很好!我们把能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综上所述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燃烧必须有可燃物” |
1、生A:妈妈烧饭,使用天然气燃烧 生B: 蜡烛燃烧、 生C;酒精灯燃烧、 生D:火柴燃烧 …….. 2燃烧是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3‥‥‥(思考中) 4不是 5有些物质可以燃烧,有些物质不能燃烧 6木柴、酒精、棉花、天然气等可以燃烧,玻璃、水、陶瓷等就不能燃烧 |
探究燃烧条件一:有可然物 |
多媒体课件 实验 生活经验 板书燃烧条件一有可燃物 |
|
1酒精和手帕可以燃烧吗?水可以燃烧吗? 2、现在它为什么没有燃烧? 这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3我们请A同学来为我们表演一魔术 4为什么我的手帕没有烧坏? 噢,棒极了!我们把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它的“着火点”。 5大家快速做个实验: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看哪个容易点燃?有了结果请举手,让我知道你们小组是最高效的。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哦,开始实验。 6你们小组说说结果。 7这说明什么? 精辟!准确!大家请看课本125面表7-1 ,其中介绍了6中物质的着火点。原来无烟煤的着火点是700~750℃酒精灯要点燃它很难。白磷和红磷虽然都是磷的单质,但着火点相差很大哦(白磷40℃和红磷240℃)。 8这些说明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什么? |
1酒精和手帕可以燃烧,水不可以。 2、没点着哦 3上到讲台前面来,表演“烧不坏的手帕魔术” 4因为酒精里有水,酒精燃烧时的热量被水的蒸发所消耗,使手帕的温度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所以不能燃烧。 5学生分组实验 6小木条先燃烧起来 7说明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8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探究燃烧条件二:温度达到着火点 |
学生表演魔术 课件展示 板书燃烧条件二:温度达到着火点 |
|
1很好。我们找到燃烧必须的2个条件了,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吗?请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注意控制好变量,让你的实验更有说服力哦。实验前别忘了看屏幕上的提示。实验结束后,务必推选一位同学交流发言,汇报小组的方案和结果,完成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2教师巡视学生实验,必要时给予指导) 好,几个小组都完成了。我们交流一下 3很好,变量也控制得不错。这个小组呢? 4恩,操作更简便哦,对吧?这个小组呢? 5把蜡烛插入水中,除了没有氧气,还明显降温了吧?这样变量就不是唯一哦,这个方案行吗?这个小组呢? 6噢,这么简洁,佩服!真棒! |
1学生分组实验 2A小组我们的猜想是: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因为在空气成分探究时,红磷燃烧在氧气消耗完了就停止了。 B小组我们的方案是:点燃2支相同的蜡烛,将一支用烧杯罩住,过一会用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没用烧杯罩住的蜡烛继续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 3C小组我们的猜想与他们相同。但实验方案略有差别:我们是将同一支蜡烛点燃,观察一会,发现他正常燃烧,再用烧杯罩住它,慢慢地它熄灭了。我们也认为猜想正确 4D小组我们的猜想也是: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但略有差别:我们的实验方案是将同一支蜡烛点燃,观察一会,发现他正常燃烧,再把他插入水中,它立即熄灭了。水中没有氧气,我们也认为猜想正确。 5E小组我们的猜想一样,实验方案与第一小组相同。 不行 6F小组我们实验方案最简单点燃酒精灯,再用灯帽罩住它,就熄灭了。证明了猜想正确。 |
探究燃烧条件三与氧气接触 学习控制变量法 |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指导 |
|
我们共同的结论是: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 小结一下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同学们很了不起哦,通过自己的探究的出了燃烧的条件! |
归纳 |
|
(与学生同步板书) |
|
其实课本上也有一个实验,我来演示一下。(课代表演示P124实验与探究) 1让我们讨论:①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及红磷,哪个燃烧起来了?为什么? 2思路很清晰哦。如何能使热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燃烧呢? 3这么多方法哦,了不起!常言道:水火不相容,往水中通氧气,真的能使白磷燃烧吗?我们来试试(老师演示实验)看水火共容哦,壮观吧!这一切都说明什么呢? 4是的。前人将这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形象地概括为“火三角”。 5课本实验与我们设计的实验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6对,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没有最好,但有更好。那这个实验还有什么不足吗? 其实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站在前一辈巨人的肩膀上的。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后继续探讨吧。 7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我们对燃烧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一下,什么是燃烧? 8还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热发光的、很剧烈的氧化反应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好!下面我们来试一下掌握的情况。 |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了。因为它不但与氧气(空气)接触,而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超过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又没达到着火点,由于都缺少一个条件所以都不能燃烧。 2生A把红磷加热,使它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生B把水中的白磷从水中取出来,让它与氧气接触; 生C往水中通氧气,使白磷接触到氧气; 3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5(生A):课本实验更简单 (生B):课本实验综合性更强 (生C):课本实验的变量控制得好,更严密 ‥‥‥ 7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反应 8(生A):燃烧发热发光、很剧烈 (生B):燃烧是氧化反应,因为是与氧气发生的 |
实验探究 探究燃烧定义 |
科代表演示(教师指导) 展示“火三角”课件 (板书)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热发光的、很剧烈的氧化反应 |
三、牛刀小试
下列变化中哪一种是燃烧
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2.食物的腐烂
3.铁的生锈
4.动植物的呼吸
5.点燃火柴
四、|本课回眸
学完本课我们应该知道:
1、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 可燃物;②
2、燃烧的定义
3、控制变量方法的运用
五、课后运用
v
v
v
六、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一燃料和灭火(1)
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很剧烈的氧化反应。
七、教学反思
1、本课题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授课,给学生留了较大的探讨和想象的空间,使其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仅起演示、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记忆所学知识。
2、本课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