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课件《鸟的天堂》使用说明和设计理念 下篇
(2009-05-05 07:33:41)
标签:
心得农远课改教育我的论文 |
分类: 电化教育 |
一、探究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结合点
“教育技术是承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向前飞奔的一条铁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余胜泉。另一条铁轨是教育理念和思想,两条承载着基础教育这列火车往前飞奔,奔向的远方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目前,这列车跑得比较慢,原因就是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思想没能融合好,枕木没铺上。教育理念属于教育教学专家、教研员的事情,而技术一般都是电教中心等单位来完成,二者互相独立,造成融合困难。另外,技术思维和理论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课件首先基于这样的理念,试图打破传统的课件和课堂是两张皮的思维,试图打破课件只是辅助手段的思维,试图铺上枕木。尝试找到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的最佳结合点。
教育技术决不只是辅助手段,还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交流的工具、表达的工具、知识构建的工具,不只是学生训练的巩固器,最重要的是延伸了学生的大脑。如课件添加了习题
目前教育信息化在经过一轮大规模的硬件投资之后,当前遇到无法提出新的建设重点、看不到与投资金额相匹配的应用效益问题。“大投入没有大产出,高投入没有高回报”。有些农远项目学校,应用几乎是零。教育信息化的作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进入到一个高原期,一个发展和应用相对缓慢和集中反思的时期。而要改变当前的状况,我认为应从抓好和全面应用农远IP资源为起点、重点,(这个过程中校长不洗脑、不换脑是不行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IP资源中有大量的成品课件和教学资源,既利于教师用,又利于教师学,教师和学生会同步提高。本课件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IP资源。
二、渗透课程整合的理念
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因为我带语数双课,我曾经在语文课件中加入过相关的数学课件,教学效果特好。(注:这是我的一节实验研究课,不能常规推广,但可以给大家启示。)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15-20分钟),我给一年级的课件在15-20分钟出插入相关的动画小小律师(IP资源,一般五六分钟),既控制了学生的情绪,又优化了课堂教学,改善了教学。
根据课程整合理念和个人经验,课件《鸟的天堂》设计时注意知识点的联系,使用超链接有效组织课件信息,体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于不易掌握的或相关的知识点使用超链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随时考虑是否使用,进行取舍。教学是一个生命系统,忌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课件就是课堂,课件设计应注重预设和创生,追求和谐。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系统是多矛盾的统一,是由无数过程组成的,故本课件使用了不同的板块设计思想,板块内容相对独立,但在教师的预设中又是相互联系的,课堂创生,会使矛盾统一,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件包含了与课文《鸟的天堂》有关的所有资源,大部分来自IP资源,互连网也有小部分,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使其高效率的出现在课堂上。我认为一篇课文课的件制作,应从课程整合的理念出发,内容不能单一,不能是一路下来就是预设好的“一条线”课件,应是多条线,多个系统。整篇课文需要的掌握的,相关的,了解的,都要备出来,体现在课件上。这样看来教师很辛苦,但只要熟练地用好IP资源,其实很简单。(便实现了“大投入大产出,高投入高回报”)这样的课件最好还写一个流水教案,进行预设,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进退自如了。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鲜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就决定了课堂和课件不能千篇一律,而要用变化的观点,并有创新、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课件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