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评课件《鸟的天堂》使用说明和设计理念   下篇

(2009-05-05 07:33:41)
标签:

心得

农远

课改

教育

我的论文

分类: 电化教育

 

            课件《鸟的天堂》使用说明和设计理念

 

                           下篇

                         设计理念

一、探究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结合点

教育技术是承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向前飞奔的一条铁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余胜泉。另一条铁轨是教育理念和思想,两条承载着基础教育这列火车往前飞奔,奔向的远方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目前,这列车跑得比较慢,原因就是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思想没能融合好,枕木没铺上。教育理念属于教育教学专家、教研员的事情,而技术一般都是电教中心等单位来完成,二者互相独立,造成融合困难。另外,技术思维和理论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课件首先基于这样的理念,试图打破传统的课件和课堂是两张皮的思维,试图打破课件只是辅助手段的思维,试图铺上枕木。尝试找到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的最佳结合点。

教育技术决不只是辅助手段,还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交流的工具、表达的工具、知识构建的工具,不只是学生训练的巩固器,最重要的是延伸了学生的大脑。如课件添加了习题  扩展探究连接,课堂上可灵活运用,如果人手一机的话,课件先交给学生预习交流,然后再由教师指导共同学习,课堂效果肯定会成倍增长。在传统课堂中,一个优秀的教师,课讲得越好,讲得越多,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课堂的机会越少,反而能力素质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信息技术作为作为认知工具的环境下,不仅仅是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而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参与的过程,在过程参与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这些,即使再好的老师讲课也讲不出来。如本课件主课件思路,从鸟声到鸟形,从静态的大榕树到动态的群鸟画面,从课文朗读到观看视频朗读,时刻让学生体验参与的过程。素质教育是什么,决不只是意味着吹拉弹唱,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件设计得好,就既能使学生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能力。

目前教育信息化在经过一轮大规模的硬件投资之后,当前遇到无法提出新的建设重点、看不到与投资金额相匹配的应用效益问题。“大投入没有大产出,高投入没有高回报”。有些农远项目学校,应用几乎是零。教育信息化的作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进入到一个高原期,一个发展和应用相对缓慢和集中反思的时期。而要改变当前的状况,我认为应从抓好和全面应用农远IP资源为起点、重点,(这个过程中校长不洗脑、不换脑是不行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IP资源中有大量的成品课件和教学资源,既利于教师用,又利于教师学,教师和学生会同步提高。本课件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IP资源。

二、渗透课程整合的理念

      课程整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取各家所长,集个人所思,教材是课程,校园文化是课程,教师是课程,远教IP资源(包括光盘)更应该是课程学习资源。远教IP资源(包括光盘)就像我们的教材一样,要活学活用,最终为学生服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上,一种观念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深莫测,不可实现;一种观念认为上课用了网络和计算机就是整合,这种神话和“庸俗化”的理解都是错误的。问题不在于电脑进不进课堂,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它做什么。一堂好课与其说是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课改就应当使教育信息化,这是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如果能全面落实运用,我认为我们的课改就成功了一半,下一半就是研究、发展、优化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的教育。它以计算机网络及卫星数字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根据现代信息教育理论和建构主意学习理论,利用IP资源能够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教师队伍。本人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很深,我一直是语文教师,但07年下半年,我校五年级的数学没人教,学校安排我带数学,因为没有数学教学经验,所以这半学期五年级数学IP资源我全部给学生使用,结果出人意料,期末乡测评该班数学全乡第一。今年我校六年级40人的班级,语文和数学全部由我教,是IP资源让我的课堂得心应手,从中我也受益匪浅。

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因为我带语数双课,我曾经在语文课件中加入过相关的数学课件,教学效果特好。(注:这是我的一节实验研究课,不能常规推广,但可以给大家启示。)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15-20分钟),我给一年级的课件在15-20分钟出插入相关的动画小小律师(IP资源,一般五六分钟),既控制了学生的情绪,又优化了课堂教学,改善了教学。

根据课程整合理念和个人经验,课件《鸟的天堂》设计时注意知识点的联系,使用超链接有效组织课件信息,体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于不易掌握的或相关的知识点使用超链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随时考虑是否使用,进行取舍。教学是一个生命系统,忌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课件就是课堂,课件设计应注重预设和创生,追求和谐。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系统是多矛盾的统一,是由无数过程组成的,故本课件使用了不同的板块设计思想,板块内容相对独立,但在教师的预设中又是相互联系的,课堂创生,会使矛盾统一,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件包含了与课文《鸟的天堂》有关的所有资源,大部分来自IP资源,互连网也有小部分,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使其高效率的出现在课堂上。我认为一篇课文课的件制作,应从课程整合的理念出发,内容不能单一,不能是一路下来就是预设好的“一条线”课件,应是多条线,多个系统。整篇课文需要的掌握的,相关的,了解的,都要备出来,体现在课件上。这样看来教师很辛苦,但只要熟练地用好IP资源,其实很简单。(便实现了“大投入大产出,高投入高回报”)这样的课件最好还写一个流水教案,进行预设,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进退自如了。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鲜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就决定了课堂和课件不能千篇一律,而要用变化的观点,并有创新、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课件和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