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济南时》载:今年全国高考正在进行,不少学生、家长以及学界人士纷纷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连日来,网上出现了“反对高考加分联盟”,截至目前已有数万人加入。
而全国各地的高考加分政策中,加分项目五花八门。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有关省(区、市)确需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须经本省级普通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确定,并报教育部核准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于是,在教育部的加分项目基础上,地方招生委员会又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
首先,加分项目繁多。例如在《四川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规定》中,“录取照顾政策”长达2100余字,共16项加分大类;广东省的体育类加分项目繁多,如轮滑球、花样轮滑、毽球等;河北省规定“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增加20分”;北京市2011年高考加分项目多达17项,总计有1.2万余名考生得到加分照顾,占全市考生的16%,也就是说,今年高考北京市每七名考生中至少有一人有加分。
另外,各地高考加分分值也千差万别。教育部规定,“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数不得超过20分”。但各省加分分值波动很大,如重庆2010年将加分的最高分值调整为10分,而四川最高可加到50分……
这些乱七八糟的加分,践踏了高考的公平原则。普通平民家庭的孩子,几乎与这些加分无缘,任何一种加分都不会有他的份。比如北京市地方加分政策有6项,其中三项加20分,包括“市优秀学生干部”、“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考生和“体优生”;另外三项加10分,包括“市三好学生”、“获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学生”和“少数民族考生”。要知道,这些东西都可以由权贵们为子女拿来,或者以权力弄来,给子女做高考护身符保驾。权与钱就是爹的资源,爹们以这些资源作后盾,要求有关部门把此类荣誉称号给他们的子女,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还要从权贵们手里讨生活,他们敢拒绝这些要求吗?所以,有了这道门,也让权贵们给霸占堵死了,老百姓是进不来这道门的。
别说评“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等全是靠拼爹;就是评什么这样那样的“大赛奖”,也是花钱就能买来,还是在拼爹;还有那什么“少数民族考生”能够加分,也被大量权贵们以权力之手,把自己孩子的民族改为可以获得加分的少数民族,既然这样,还有什么政策他们不能钻空子?
还有什么后门都没有的普通人,就走艰难的特长生之路,去学习一门特长,其中最多的就是弹钢琴。但这样的以加分功利为目的的弹钢琴,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个苦差事,他们不喜欢,但被家长逼迫着去弹。家长也是无可奈何,不能拼权力,也就只能拼点孩子的能力和特长了。他们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容易吗?逼着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即使弹了也比是因为爱好,那么,最多培养出了一批会弹钢琴的技术人才,绝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弹钢琴是技术级别还是艺术级别,有天壤之别,对以后的职业道路和收入的影响,也有天壤之别。如果大量家长花大代价,只能培养出会弹钢琴的技术人才,既是大大的讽刺,又是巨大的浪费,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值得吗?只有象李娜那样,把爱好当做职业来做,才能做到最高境界和最高收入。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她那样幸运。大多数孩子依然在家长的要求下,学这学那,只为能够在高考时,别人有加分,自己也有加分,不至于被不公平竞争抛弃。做人难,做中国人更难,做无权无势的中国人难上加难。
因为有了这个让一部分人想入非非的加分政策,导致大家都走上了邪路,有权有钱的人去抢资源,无权无钱的人拼命多多武装自己,一个纯粹的高考,附加了太多其他东西的比拼。最后是,大家都活得很累,但谁都不敢歇下来喘口气,你停一下,别人就前进了。
如果一扇门不能为大家提供公平的进出机会,那就是不正当的门,留着它干吗?所以,反对高考加分在目前之现状下,是大多数普通人的选择和希望。那些有条件走后门的权贵绝不会希望加分政策取消,他们是最大最激烈的反对者。当前,没有哪里有公平,能否在高考上,给国人一个安慰,留下一点公平的寸土之地?以供人怀念和朝圣?高考在目前已经不是什么玩意儿了,农民和他们的子弟都不稀罕了,如果在这里,依然是不公平,那这偌大中国,就不如那贾府,人家门前的石狮子还是干净的,我们目前连干净的石狮子也没有了。把事做绝了,很危险的。
当然,由于中国的国情,可以有部分名额少数民族考生允许加分,但一定要公开透明。如果一暗箱操作,那又会成为权贵的一口唐僧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