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价见风疯长,大多数老百姓已经买不起了。以前某专家说房价高是“丈母娘的刚性需求”导致的,因为丈母娘要求女婿必须先买房子,才能娶她的女儿,结果,丈母娘一逼迫,否价就高了。且不管这理论是否正确,昨天又看到某教授调研发现,高房价令很多恋人忍痛分手。我想,在城市当然是这样,连农村也不例外,没有房子就没有老婆,已成为中国一大特色。
普通老百姓议论关心的热门话题是房价高,能不能降,怎么调控,什么时候能买得起房等。女人们最喜欢谈论的是谁有几套房子,谁没有房子,谁嫁得好,谁嫁得不好,判断好坏的基本标准就是有无房子。正在恋爱的无房男女最头疼的是房子,想结婚,没房,不结婚,又能拖到哪一天,说不定哪天恋人就跟有房子的人走了,郁闷啊。想买房,自己的工资与房价比起来,就象蚂蚁撼山一样可忽略不计,真为难。
而目前的风气,越来越现实,要结婚,不是看两人有没有爱情,而是直观的看对方有无房子,再慢慢看家庭背景地位,什么都满意,婚姻就缔结;没房,结婚就免谈。抱这种态度的男女不在少数。本来两个相爱的人就是结婚的主角,现在,房子成了唯一不变的主角,男女倒成了俩配角,可随时换人,真幽默。
没有房子就不结婚的人,多数是自己没有房子,想改变原来不如意的生活,就只能通过婚姻跳板快速过上不再苦苦挣扎奋斗的生活。他们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很理智,找配偶必须挣大眼睛挑选有房子的人。比如某单位某女,从前是某饭店服务员,与餐厅某厨师恋爱,后被经常到饭店的某男吸引,遂吹了厨师,把此男弄到手结婚了。此男有房有车有好工作有官员爸爸,婚后把她弄到某单位上班成了公务员。只是他又矮又胖,和漂亮高挑的她走在一起不般配,这是唯一缺点。这类人理想实际,目标准确,加上聪明漂亮,总能嫁得好房子好工作好地位,从此过上优越的生活。当然这类人有男有女,一般男多于女。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
也有部分人觉得,现代生活节奏快,人心也变得快,越来越不可靠,一会儿就被别人诱惑了,只是女人结婚后便不容易被诱惑,男人结婚后才是被诱惑的开始,鉴于女人婚前易变,男人婚后易变,所以某些人曾经被爱情伤害,就不再相信爱情。当爱情不值得信仰时,就信仰房子,至少它让人心里塌实。即便结婚
N 年后TA变心了,没有爱情可以分割,还有一套实实在在的房子可以分割,不至于输了爱情就输了全部,变成无产阶级。
还有部分人的爱情被父母拆散了,某些有房子人家的子女爱上了无房子的人,这父母就觉得自己孩子吃亏了,逼迫他们分手,另外寻找般配的有房有车一族。
不管哪种为房子而结婚的情况,我觉得,其婚姻实质已成了赤裸裸的给自己、或自己家族的财富地位等资源进行重组整合的机会或理由,我们很难从中找到一点爱情的佐料。这就是现实,残酷无情,大家都认为,爱情可以不要房子不谈物质,但婚姻必须有房子车子“一切什么子”,一个都不能少,最终,房子就这样成了结婚的必需品。
也有许多灰姑娘、青蛙王子因为出身卑微,又没有遇见真正的王子公主来解救自己,当然就和同类的青蛙、灰姑娘结婚了,他们自然没有房子,只有裸婚,这是无奈的选择。普通百姓大多过的就是无奈的生活。
虽然主要情况如此,但庆幸的是还有小部分支流、非主流,他们也许卑微贫穷,但不慕富贵荣华,坚持与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原则底线,哪怕失去房子财富地位也无所谓。他们不是故作高尚不喜欢富贵,他们只是不喜欢不属于自己的富贵。我也是这样的人,我欣赏这部分人的勇气,能够做到有骨气有担当有情义,就不会永远贫穷。人生,仅仅一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觉得,选择自己爱的人,就不虚此生,当然也会付出代价,比如失去机会、失去大城市的工作等。如果我们挣不到一套大城市的房子,可以租房子过一辈子,或者到房价低的小城小镇去平淡生活一辈子。我不能改变目前的高房价,就改变我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只要有爱情,哪儿都是宜居之地,吃什么饭菜都有胃口,穿什么衣服都快乐,住什么房子都开心,重要的是和什么人过一生,不是和什么物质过一生。即使没有房子车子珠宝名牌奢侈品那又怎样?这些都不是生命的必需品,水、空气、粮食和那个离不开的人,才是我的必需品。
那些放弃爱情选择房子的人,就是丢了西瓜拣芝麻的聪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