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韩村——八顶八大席发祥地

(2015-12-20 01:47:15)
分类: 地方风光风俗
 西韩村位于新泰城西16.7公里,西张庄镇南3公里,柴汶河北岸。据《新泰地名志》:“明洪武二年(1370)韩氏迁此建村,遂名韩庄。后韩氏他迁,王财富等由琅琊(今临沂)迁此地落户,村名沿用。后分为东西两村,此村在西,故称今名”。关于村的演变,《西韩村始祖王财富正宗家谱》记载,始祖王财富落户西韩村后,新泰北大步岭村王守信在碗窑头村烧碗时,听说西韩落户姓王,来西韩找王财富,以兄弟相称,并随迁此村。后又有两支王姓迁入。现在西韩村共四支王姓,形成村庄现在规模。村南有王氏宗祠,为光绪五年(1880年)王氏八世祖王青黎遵先祖(清举人)遗命改宅送祠所建,文革期间被毁,后又重新恢复。据村党委书记、主任王建中介绍,关于祖上渊源,应与西晋王献之一脉,至今仍有较好的文化传承。村中王玉文书法精美,王   《三字经》、《千字文》至今能诵,吹拉弹唱,诗词文章,颇见祖上遗风。

    最能体现该村文化的是“八顶八”宴席。据王建中介绍,西韩村是当地“八顶八”大席的肇始,他本人也是这方面的制作专家。“八顶八”席相传为哪位皇帝来泰山封禅时,宫内御厨留下的皇家御膳菜谱,后经过老百姓结当地实际加以改造,成为当地的烹饪大宴。

    做“八顶八”大席可不那么简单,头三天就要着手准备。割肉买菜备料(调味品),锅碗碟盆,一应俱全。到了当天,主家擦亮就起,擦洗浆涮、摘码剁切,上上下下忙个团团转。

    农村八顶八宴席用的是八仙桌,那叫一个讲究。约十点钟左右,客至,陪客的也陆续赶到,先喝茶后点心(入席前吃点东西),约在一点钟左右,分宾主入座,正式开席(相关内容见拙文《来的都是客》,http://home.0538.com.cn/?88619。略同,此文仅讲八顶的菜式,其余略)。

    “八顶八”席讲究“八”和“三”。有道是“八顶八走”、“三起三落”。

    席面用八仙桌,标准做法当然是八个人,八双双筷子,八个酒盅,每人面前摆一个醋扦(qian)子(比正常餐盘深,可以装汤、放菜,一物多用),里面放少许醋。席面先上八个小碟,为凉拼盘,荤素搭配,无一定之规。原先是逐个上,现在一起上。这时主人开始招呼客人一起举杯,边喝边吃边等,等着下面要上的大件。

    第一个大件是整鸡,连汤带水地一大盆子端上来。鸡是上的第一道大菜,对整个宴席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鸡大,足有七八斤,但不是市面上的肉食鸡,否则就做不出那特有的味道来。做工更是有讲究。一定要活鸡当天现杀,先在油锅里炸,光油就需要七八斤,鸡身见黄时捞出控干,再放在屉子里蒸至熟烂,然后在熬汤调味,一路飘香地端到桌子上来。这时主宾便起劲地劝着一桌子人将整杯子酒喝干,嫌让着主宾先来,一时筷子并举,甩开如瓢大嘴大快朵颐。跟着鸡上来的的是两个碗汤(称“热吃”),以是肉和山珍为原料,与外面饭店相比,别有一番滋味。两个汤上完,吃剩下的鸡便端下去,等着下道大菜上场。

    第二道大菜是鱼。整条的大鲤鱼,经过精心烹制,色香味俱佳。据说有的厨艺,端上桌来的鱼嘴还能张合。摆放也有讲究,鱼头向着主宾,表示尊重和吉祥。也有鱼头朝东的,取“鱼入东海”之意。仍由主宾摸起筷子,在鱼眼睛上点一下,就象画龙点睛,有点剪彩的意思。一面吃完,由桌上陪客的(伺候局的,在席口方位就坐)用筷子将鱼身子翻过来,但嘴上不能说翻,“翻”、“反”同音,均不吉利,要说正。鱼之后,仍要上两碗汤菜,程序与第一道大菜相同。

    第三道大菜是大块肘子肉,第四道大菜是猪肉丸子。肘子肉蒸透去脂,入口滑爽、肥而不腻,香过嗓喉。丸子个大如拳,用刀在案板上将肉剁碎抟制而成,味道与机器做工不可同日而语。肘子上,鲤鱼下;丸子上,肘子下,每道大菜的后面仍各有两个汤菜搭配。

    吃到这里,桌面上便剩下八个凉盘,八碗热吃(汤),整个过程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中间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劝吃劝喝,自不细说。这时厨房会端上八碗馄饨来,每人一小碗,你可不要以为这是席终吃饭,这只是第一阶段,垫垫肚子。吃完了,主陪便会招呼客人们说:“咱们活动活动吧(动弹动弹)”,众人便离席到外面去。从开席到现在便算是“一起一落”。“活动活动”有三点讲究:一是客人席间休息,或上厕所,或溜达或伸腰,全凭个人。二是工作人员(伺候客的)进来将桌面和每人面前的餐具清理干净。三是工作人员借这个机会吃点东西。这里也要介绍一下工作人员,农村的席面上当然不会有宾馆那样的专职服务员,而是过来帮忙的庄乡邻居,擦桌子抹板凳、洗盆子端碗,所得报酬就是客人的剩菜剩饭,这是乡情所在,城里早就绝迹。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一刻钟左右),主家招呼客人再度入席。桌子和餐具重新擦过,桌面上仍留着八盘(凉菜)八碗(热吃)。下面便开始上热菜,共八道,一般是四荤四素。荤菜中鸡鱼不能少,只不过是改成了炒鸡和炸鱼,换了种吃法,大肥肉片子也不能少,也有的地方善于做拨丝山药、拨丝地瓜之类,安排在这八个菜里。每上一道菜,桌上的汤碗便被同时撤(顶)下一个,八个热菜上完,八个汤碗也就全部撤(顶)下去了。到这里,您也许就明白什么是“八顶八”了吧。也就是说,除了一开始上的八个凉盘可以自始至终,其它前八个菜都会被后面的八个菜逐个顶下去。这就叫“八顶八”。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敬酒。“敬酒”也叫“让酒”、“倒酒”,由主家一方轮流上来给客人斟酒,一般是连敬四杯,过寿那样的场合则要六杯或八杯。有的主家人多,十多个人上来车轮大战,酒量小的客人就要醉在这上面(具体场面见拙文《来的都是客》,http://home.0538.com.cn/?88619。略同)。喝得差不多了,少的也已酒过六巡,厨房给每人上一小碗面条(或米饭之类)。这仍是席间“垫吧垫吧”。主陪仍要发话请客人们到外面“活动活动”。不管醉的还是不醉的,晃着身子到外面吹吹风,休整一下,以便再战。到这里便是“二起二落”。

    后面的便是“三起三落”。仍要上八个菜,是用来准备吃饭的菜,荤素搭配,较前面随便,并逐个将前面八个热菜撤下。这个阶段仍要喝酒,相互碰杯、轮流加深,主家上面虽然表示了敬意,这时仍然可以参战。这个时候,爱出风头的人往往成了重点,大家齐心协力,摇旗呐喊,不将对方放倒不罢休。八个菜上完,席上主陪在主宾的几番敦促下,终于开金口招呼主家上饭,主家还要迟延几次,说些“天还早、再喝点”之类的客套话。其实天早就不早了,从入座到现在差不多有四个小时。最终还是顺从客人的意思,将早就馏了不知多长时间的馒头端上来。主陪再次端起酒杯,代表主家说些招待不周的话,大家便一起举杯,这杯酒叫本盅酒,“南京到北京,不忘喝本盅”,只要能喝了的,都会自觉喝干,代表着对主陪的敬意,对席面的满意,对主家的谢意。

    吃完饭还要喝一阵子茶,只要客人不走,陪客的就不能提离开。待到人走席散,已是日落西山。

    如今,这种浓浓的乡俗,只有在农家田舍才可能找到往昔的影子,不知道再过多久,这种风俗只能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籍里了。(2011年4月)

    附:“八顶八”菜谱之一

    大件:
    《1》整鸡(有的用老母鸡)
    《2》一条整鱼,7斤左右,炸了又蒸鱼。

    《3》肘子肉
    《4》猪肉丸子
    八个凉菜拼盆(在席面上自始至终)

    《1》猪耳朵切丝香油拌.
    《2》猪舌头切片香油拌
.
    《3》猪肝切片香油拌

    《4》牛肉切片

    《5》葱拌豆腐皮

    《6》饼干等面点

    《7》开心果

    《8》蜜枣等甜食

    八个热菜

    《1》辣子炒鸡

    《2》干炸鱼块

    《3》干菜扣肉

    《4》油炸大虾

    《5》炒金蝉

    《6》大葱炒鸡蛋

    《7》清炒笋片

    《8》清炒付竹

    八个汤碗

    《1》中碗银耳汤

    《2》烩炸肉

    《3》腰花炖汤

    《4》鸡腰炖汤

    《5》木耳炖汤

    《6》山莪子炖汤

    《7》麻辣汤(豆腐肉丝切细条)

    《8》紫菜蛋花汤

    八个饭菜

    《1》辣椒炒肉
    《2》肉炒芸豆
    《3》炸耦合
   4》排骨炖白菜粉条

    《5》五花肉炖豆腐

    《6》清炒山药

    《7》肚丝炒青椒

    《8》蒜苔炒鸡蛋

    饭后果盘
    《1》西瓜
    《2》猕猴桃

    《3》甜瓜

    《4》桔子

    面食

    《1》馒头

    《2》面条

    《3》馄饨

    《4》煎饼

    《5》水饺(主要饭前席前点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