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东端327国道以南有山曰历山,海拔221米,面积0.5平方公里。此山不甚高大,看似寻常,可在中国历史上,它却是赫赫有名的名山、圣山,因为这里曾经是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耕稼之处。当年舜耕历山渔雷泽就在此地,直至今日山的周围仍然散布着多处舜的遗迹。历山之北有古雷泽,山之南有诸冯村(清末改为凤凰庄),山之西北有桃墟即姚墟,山之西南有妫水和妫亭山,有舜的先祖所居之姑幕和郚城。这些遗址和遗迹与孟子所言舜为“东夷之人”正相吻合。著名历史学家王献唐先生经过多方考证,断定“舜为泗水之人,已成定谳”。天下历山以数十计,然而最初的历山,舜发迹的故乡却是泗水县的历山,他地的历山不过是后期舜的族裔辗转迁徙,名随族迁后才出现的。
历山东麓有个村庄,以山为名,叫历山村。就在村内和附近,自古以来就存有多处舜的遗迹。明清《泗水县志》和《山东通志》中对此有多处记载。元孟从仕《重修舜宫记》中说:“出泗水县治,遡朝阳而行八十里之遥,有山曰历山。世传以为帝舜所耕之地。其旁九男之渚,二女之台,指为遗迹者甚多。山之东里许,有祠,有石刻,金大安元年重修碑也,其营始之日则莫可考矣。”明贺逢吉《帝舜历山辨》又说:“于今历山有帝舜庙及娥皇女英二台,虽未详所始,而宋金元三朝有重修碑记,称帝里云。”明尤应鲁《历山考》记载:“故舜庙舜井、妫亭山、娥皇女英台皆在泗,历山遗迹尚在,自宋而金而元具有遗碑,称帝里云。”《泗水县志·旧迹志》又记:“娥皇女英台,在舜庙西南,载《山东通志》。”清《山东通志·古迹志》记为:“古台,一在县南七十里,历山舜庙南,不详所始,俗名娥皇女英台。”《泗水县志·秩祀志》记载:“舜帝庙,在县东费泗交界处。”清代邑人进士王子襄《泗志钩沉》也说:历山“山中有历山村,附近有诸冯村,有舜井,有娥皇女英台,有原宪屯。”由上述宋金元明清以来的碑刻和史志记载可知,历山村内及附近的舜迹主要有舜庙、舜井、九男之渚,二女之台等,直至清末,尚有舜庙、舜井、娥皇女英台三处遗迹载于志书。斗转星移,清末至今又过去了一百多年,历山的这些舜迹是否还在?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笔者多年来的一个夙愿,就是想到历山去目睹一下这些遗迹的现状。
其实我老家的村庄离历山村不过十二里地,历山村又曾作为历山公社驻地,来往并不困难。但因我年轻时就离开家乡,一直在外地求学和工作,从没有去过历山村。乙未清明,回乡祭扫后在老家多住了些时日,趁着大好春光,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历山访谒了圣乡帝里,探寻了历山、舜庙、舜井、娥皇女英台等几处舜的遗迹。
寻访是从舜帝庙开始的。舜帝庙位于平邑县的舜帝庙村。四月十四日,天朗气清,春光明媚,一大早我和老伴就出发前往舜帝庙村了。我的住处与舜帝庙村不通班车,只好转道平邑县城,转乘县城免费试运行的六路公共汽车到达舜帝庙村。车上巧遇该村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郭辉,交谈中得知他对舜帝故乡研究也很热心,并了解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颇有异乡逢知己之感。小郭热情地将我们介绍给了村主任张现志。张主任说,全国舜帝庙无计其数,但以舜帝庙作为村名的独此一家。即此也可说明我村舜帝庙的悠久历史以及此地原为舜帝故乡的真实性。说着带我们来到了舜帝庙遗址。遗址位于舜帝庙村西北角,紧邻327国道南侧,距西面的历山村不过二里地。明清《泗水县志》所载的舜庙图,为三进院落,山门以内有前殿、中殿、大殿,大殿为庑殿式殿宇,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可惜现在已夷为平地,遗址地面上已无任何残存的建筑物。据九十岁的村民刘振山及其家人回忆,当年的舜帝庙坐北朝南,建在有九层台阶近3米高的高台上。院内苍松翠柏,有古碑多通,大殿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供奉着舜皇老爷、舜皇小姐和她的妹妹(即娥皇、女英)。后因年久失修,日渐颓坏,直至文革期间,大殿才被彻底拆除。我们在遗址地面上见到了三个石鼓(石柱础),七八块大的方石,疑是仅存的舜庙建筑遗物。遗址周围地面上随处可见一些砖瓦残片。旁有一通倒地的半截“重修舜帝庙碑”和碑座。碑文由“邑廪膳生员王廷芝秀三撰书”,其中有“近因兵燹之后,墙院倾圮,庙貌剥……”字句,疑为清末重修碑。据《泗水县志》记载,宋金元明等朝代都有重修碑,舜庙创始年代已不可考。如今这些古碑早已损毁遗失,不见了踪影。刘振山回忆说,舜庙有通古碑,多年前被历山村修桥用了,村里想要回来,因历山村要求付500元钱,拖延至今也没索回。
遗址南面约70米处的跃鱼沟上横跨着一座古桥,传为舜桥,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桥宽约4.5米,桥身长5.6米,加两侧引桥17.5米,高2.5米。桥的东南侧引桥下镶嵌着一排七八个石碌碡,透过其奇特的造型和磨损状况即可窥见其悠久的历史。
千年古庙毁于一旦,化为瓦砾,实在令人痛惜。但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民众对舜帝文化的认识日益提高。早在2013年,以舜帝庙遗址为依托,平邑县就成立了中国舜帝文化研究会,旨在弘扬舜帝文化精神,挖掘、挽救、修复、保护舜帝文化遗产,服务于当前的社会文化建设。听说研究会副会长、舜帝庙村主任张现志正在筹集资金,条件成熟时将重建舜帝庙。在此之前,为了满足百姓祭祀舜帝的愿望,在舜帝庙遗址上,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祭棚,里面供奉着舜帝灵位,前面还建起了大型香炉,供祭祀之用。
四月二十四日,风和日丽,我们决定前往寻访历山、舜井和娥皇女英台。依然转道平邑县城乘车先到舜帝庙村,下车后租了一辆机动三轮车直接坐到了历山村中的舜井旁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水塔,约有七八米高。塔身下部西南侧镶嵌着一块刻有“饮水思源”四字的方形石刻。听旁边的村民讲,村民自古饮用舜井的水,井沿的石条上已被磨损出多条足有十几公分深的沟槽。这个水塔抽的就是舜井的水,用来供应全村使用自来水。几千年来古老舜井的圣水、神水,竟然一直滋养着历山脚下的百姓,历久不竭,真是难以置信。直至前些年村里才将井卖给了村民孙玉峰。因孙玉峰去泗水县城做生意,舜井围墙加了锁,我们无法看到。目前村里的饮用水已改用别的水源,舜井已被废弃不用了。
《泗水县志》《山东通志》中都记载历山有娥皇女英台,位于舜帝庙西南,我们想看个究竟。打听了几位年长的村民,都说没听说过。有人建议我们去找村民王衍昌,说他对村里的历史遗迹、传说故事了解最多,以前上面来人了解村子的历史都找他。我们辗转来到王衍昌的家里。王衍昌七十二岁,初中毕业,有一定的文字能力,算是村里的文化人。他说,南面的凤凰庄原名诸冯村,就是舜帝的出生地。老人们传说古代舜耕历山就在这一带,早先村里路旁竖立着一块“舜耕历山”碑,后来碑被砸毁,但碑所在的位置他还记得很清楚。问娥皇女英台在何处,他也不清楚。但据他回忆,历山村南三道沟一带,过去有个高台,面积足有好几分地,当地老百姓叫“大古坟”,想必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娥皇女英台,可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记得好像是在1966年邢台大地震前后)平整土地时被铲平了。随后,他带领我们步行二三里地,来到村南的大古坟边。遗址位于路北,原来两三米高的高台已被完全铲平,地面上满植速生杨树。步量了一下,东西约26步,南北35
步。
我们又回到村中转道西南,从东麓攀上历山。山坡比较平缓,从下到上分布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一直延伸到山脊以下。山顶松柏成林,郁郁葱葱。历山地势高耸,可避水患,又有大片的可耕地,难怪当年舜帝选择此处作为耕稼之地呢!
下午即将离开历山村时,巧遇历山村主任闫爱軍,他十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历山舜帝遗迹的情况,盼望上级有关部门重视历山舜帝遗迹和舜帝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当提到能否设法让我们看看舜井时,他说孙玉峰在县城,拿不到钥匙无法进去,但可以从墙头上看到。于是领我们来到墙边,从墙头上探身看到了舜井,并拍下了照片。由于新加砌的井台将原来的古井台覆盖,原井沿石条被严重磨损的情况无法看到。
历山,舜庙,舜井,舜桥,娥皇女英台……回想着几天来寻访过的斑斑舜迹,当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历史景象又依稀闪现在眼前。(文图/郎兴启)
http://s4/bmiddle/001Otm43zy6SDOV4oM3f3&690
明清《泗水县志》中的历山舜庙图
http://s9/bmiddle/001Otm43zy6SC9xVdUs88&690
舜帝庙遗址
http://s7/mw690/001Otm43zy6SC9WvbdI86&690
舜帝庙遗址方石
http://s3/bmiddle/001Otm43zy6SCaOPm0y42&690 舜帝庙遗址石柱础
http://s3/bmiddle/001Otm43zy6SCal03hod2&690 舜帝庙重修残碑
http://s13/mw690/001Otm43zy6SCbfNEEkec&690 舜桥
http://s13/mw690/001Otm43zy6SCbrOLCI5c&690
舜帝庙村九十岁村民刘振山
http://s15/mw690/001Otm43zy6SCcD2XRc2e&690 历山
http://s14/bmiddle/001Otm43zy6SCdjxK5D1d&690 历山
http://s12/mw690/001Otm43zy6SCdIxEjV0b&690 历山山麓良田
http://s6/bmiddle/001Otm43zy6SCbGU8DPc5&690
舜井旁水塔
http://s1/bmiddle/001Otm43zy6SCbSOpAA30&690
古舜井今貌
http://s2/bmiddle/001Otm43zy6SCcgNJPXc1&690 “大古坟”(疑为娥皇女英台)遗址,立者为村民王衍昌
http://s11/bmiddle/001Otm43zy6SCegif9wba&690
以前此处曾立有一通“舜耕历山碑”
http://s13/bmiddle/001Otm43ty6SFkjdaHi2c&690
历山古桥
http://s4/mw690/001Otm43zy6SCeHdzs763&690
历山村内千年古槐
http://s6/mw690/001Otm43zy6SCfv2f1X35&690 历山村旧民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