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麻峪村“昭我管彤”碑刻

标签:
管彤女史麻峪村碑刻功过 |
分类: 地方传说名人 |
http://s4/mw690/001mIsXDzy6JwlKZShR03&690
“昭我管彤”,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赞》,谓“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是对该卷所列十七名“列女”的赞扬之词。唐人李贤在其后注曰:“妇人之正其节操有踪迹可纪者,及幽都闲婉有礼容者,区别其遗风余烈,以明女史之所记也。”“管彤”,也称作“彤管”,即赤管笔,也是毛笔的别称之一。古制,宫中的女史官负责记录嫔、妃、夫人的功过,所用即赤管笔,因此“管彤”也有史笔的意思。“昭我管彤”作为一单独的题刻,与较多见的“彤管扬休”等,均有“秉笔褒扬”之意,大多用于对女性的赞扬。
“昭我管彤”,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赞》,谓“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是对该卷所列十七名“列女”的赞扬之词。唐人李贤在其后注曰:“妇人之正其节操有踪迹可纪者,及幽都闲婉有礼容者,区别其遗风余烈,以明女史之所记也。”“管彤”,也称作“彤管”,即赤管笔,也是毛笔的别称之一。古制,宫中的女史官负责记录嫔、妃、夫人的功过,所用即赤管笔,因此“管彤”也有史笔的意思。“昭我管彤”作为一单独的题刻,与较多见的“彤管扬休”等,均有“秉笔褒扬”之意,大多用于对女性的赞扬。
《后汉书·皇后纪》载:“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颁官分务,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记功书过。”其意为帝王立皇后、夫人、嫔等,以充任内宫的各种职责。宫内设立官位分清职务,各人有各人的守则和行动范围。女史掌王后之礼,用彤管书内令、记载功过。
“彤管”一词,较早见之于《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其后,对“彤管”的解释大约有以下几种:一是杆身漆朱的笔,谓古代女史记事用。《诗经》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二是指乐器,即红色的乐管。因为《诗经》中的所有“管”字,都是指乐管。三是指红色管状的植物。即红管草,初时为草,长大后,其茎形状如管,外皮颜色呈略偏紫的红色,高可达一米以上。把它砍下来,靠根的一头削成尖头,靠梢的一头削成平头,可在尖头把它吹响。若像笛子似的在管上挖几个孔,还可吹出音调来。把红色的外皮剥去,厚厚的草管还可吃,略带酸味,故名之为“酸彤管”。四是指女子文墨之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三闺秀时代相近,并有功是书。彤管清徽,一时鼎峙,韵矣哉!”五是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晋书·夏侯湛传》:“入阊阖,蹑丹墀,染彤管,吐洪辉,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明何景明《田子行》“我持彤管双凤翎,浮沉帝傍近紫庭”皆如此。六是指画笔。明唐寅《题牡丹画》:“穀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即用此意。据了解:此碑刻是麻峪村张光千之母的旌表碑
前一篇:禹村镇沈村清真寺碑刻
后一篇:寺山村汉画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