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8年5月12日地震,父母离开以后,我没法安心工作,就一直在家乡过着安静的生活,大概7月份,跟着村里人去了曾经令我们骄傲的家乡风景区,龙门山银厂沟.
龙门山古称茶坪山、湔山,又名龙山,是一座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天下名山。她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方向,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天然界线。
龙门山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18次。1657年4月21日,它爆发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它突然爆发发,震级达8.0级。
在地质构造上,龙门山是以推覆、滑覆构造为其特点。在景观上,它以推覆、滑覆构造所形成的“飞来峰”为其特色,并因此闻名天下。2001年,国土资源部批准这里为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龙门山风景区
绿树青山,成都的后花园
“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最早于19世纪80年代发现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我国地质学家于上世纪20年代末首次在彭州发现“飞来峰”,并经众多中外地质学家研究确认,最终录入地质教科书。
从某种意义上讲,“飞来峰”和“5.12汶川大地震”都是龙门山构造带活动的结果。大地震的发生让龙门山构造带从遥远的地学历史回到现实,它不再是一个生硬的地学名词,它变得如此惊心动魄,如此刻骨铭心,如此扣人心弦。从这一刻起,它的每一次细微颤动都会牵动我们神经,让我们心神不宁……。
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还造就了龙门山不同寻常的美丽。这里自然景观绮丽,高山生态系统丰富多彩,生物多样性明显,因此这里也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银厂沟便是其中的经典。
银厂沟,因古代于此兴办银厂而得名。它位于九峰山东北,龙门大峡谷穿越其境,是湔江的主要源流之一。景区内风光旖旎,万石峥嵘,有中国之最的峡谷栈道,“花奇、栈险、潭幽、瀑壮”是银厂沟的主要特色。

美丽的古栈道,青山绿水
经过近二十年的经营,银厂沟除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桂冠而外,同时还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等多项头衔。这里的农家乐极富特色,并且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仅龙门山镇就有农家乐887家,2007年旅游接待超过100万人次,旅游年产值已达到3亿元。这里堪称成都的后花园,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地震发生后,我们镇由于交通中断一度成为孤岛,由于这里距震中仅10余公里,5.12大地震已造成山河易貌,曾经无比美丽的山谷已是满目苍夷。山体崩塌,大量的崩积物阻塞河道,或迫使河流改道,仅回龙沟就出现六个串珠状的堰塞湖,大小龙潭被滑坡体掩埋,再无恢复的可能,百丈瀑布不知所踪,素有我国风景区栈道之最的“银苍峡栈道”完全损毁。地震当天共有四个婚纱影楼公司在沟内为新人拍婚纱照,新婚成永别……
地震还让经营了20年的旅游经济毁于一旦,887家农家乐全部摧毁,沿途所有房屋倒蹋,无数生命瞬间陨灭。
曾经通往银厂沟的路,是一条令人惬意的旅游公路,尽管多弯,但路面平整,两侧山体苍翠欲滴,源于龙门山的湔江河清莹碧澈,沿途各种档次的旅游山庄、茶楼、酒肆,半隐于青翠的山林之间,到夏季的时候游客和当地居民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现在通往银厂沟的路,严重的山体滑坡,已经找不到路了
地震中,小鱼洞大桥的垮塌使我的家乡成为孤岛,10万群众被困。到13日凌晨我们逃生都是汤过齐腰的河水,但是伤员怎么办,小鱼洞大桥断裂的画面在电视上多次出现,让人记忆犹新。至今很多人都还记得温总理的这句话“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是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温总理第一次在记者,在公众面前如此强硬的说话,便是出于对这里险情的焦虑。如今,在距离小鱼洞大桥约200米的地方,救援部队搭起了临时便桥,便桥桥头一个巨大的宣传牌上写着“路没了,桥断了,还有我们——誓死保卫生命线”。时隔那么久,每当我经过看到那个标语时,仍止不住热泪盈眶。
我们的镇上,灾情愈发让人目不忍睹。四周的山体破碎不堪,大面积的崩塌创面触目惊心,地震引发的大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处处可见,多个地震堰塞湖尽管已经没有排除险情,但形态仍十分完整。道路两侧几乎看不到象样的建筑物,公路上的地裂缝随处可见,有的地方地面出现变形,有的地方公路已经塌掉了大半或完全被掩埋,新修的简易便道从滑坡体上通过,汽车从摇摇欲坠的岩块下通过,十分惊心。
在出于安全和防疫考虑,在东林寺鬼招手那里设置了关卡,限制无关人员进山。

谢家店子,棺木崖,鬼招手,埋葬了我们村18户60余人
消失的小龙潭
银厂沟景区大门仍然保存完好,张爱萍将军提写的“银厂沟”三个字仍然苍劲有力,并且完好无损。这是因为这个地方恰好处于地震安全岛。安全岛是地震中十分奇特的现象,指的是在地震强烈度区出现低烈度点的现象,有时它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有时它是很少的范围,甚至有时会象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一样,表现为一幢完好无损的建筑。

龙门山,银厂沟仍然屹立不倒
余震、滑坡、泥石流,那怕只是山坡上滚落的小石块它都难以抵挡,都足以取我们的性命。
到达一号桥,站在桥头,细看昔日这条静谧幽寂的沟谷,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原来的景区公路已经看不到任何痕迹,长约数千米的巨大的滑坡体将整个山谷掩埋了一大半。河流空间被极大压缩,成窄窄的峡谷,河水不是从河床,而是从滑坡带下来的乱石中淌过,,河水的流量和震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观察河水仍然清澈,说明这里震后虽然地貌改变严重,但传说河道断流,水系改道的情形并没有发生。从沟口的情况来看,这里的灾情主要是地震对地貌、地质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改变。

地震的沧桑
在滑坡堆积物上行走要比想像的艰难得多,这个巨大的滑坡体高有200多米,宽近1000米,堆积物主要为直径几米至几十厘米的岩块,远观如一个巨大的采石场。由于堆积物粗细不一,且较为松散,我们几乎采用爬、跳、滑、钻等不同的行进方式。
相比在乱石堆上行走,淌河与过独木桥尽管同样让人胆战心惊,但却安全了许多,因为即便失足或失身也绝无生命的危险。在行进中,我们还发现在石缝、枯树技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根红布条,就是部队进沟救援时设置的路标。
在小龙潭停车场的对面,一个巨大的山体整体从半山腰滑到山脚,将河流完全掩埋,并形成堰塞湖,湖水漫堤后从停车场夺路而逃。滑坡体的滑动距离至少在200米以上,这里曾经是一片原始的亚高山暗针林,滑坡发生后原来覆盖在山体的植被被带到坡脚或半埋于堆积物中,在滑坡体的底部,可以看到大量的云杉和冷杉林或断或倒或埋,一片狼藉。滑坡体顶部,那些尚未倒下的树木也东倒西歪,成为地质教科书中指示滑坡的醉汉林。而山的再远端,便是山体崩滑后留下的灰白色的裸岩。
小龙潭停车场是景区公路的终点,所以车辆都将在这里停放,然后徒步到小龙潭、苍阁峡等景点。这里也是小龙潭景区的游客集散地,有多家餐馆、茶楼、旅店。同时,这里还是成都著名的婚纱外景地,每天都有数对新人在这里度过人生中的最为神圣的时光,5月12日这一天也不例外。

通往昔日景区的路被滑坡的山体堵塞
由于河道阻塞,失去了方向和约束的河水,从停车场夺路而逃,停车场的一大半已经完全浸泡在水中。这里共停放了11辆车子,地震后道路中断,再也没有人能把这11辆车开出去,它们将如雕塑般凝固在这里,日晒雨淋直至锈迹斑斑。这中间包括两家婚纱影楼的车,显然那天正好有新人在这里拍婚纱。有的车车门和车窗还来不及锁上,婚纱、眉笔、粉盒以及各种道具散落一地,足以证明当时的紧迫与慌乱。
停车场至小龙潭的路上到处都是从山上滚落下来巨大石块,很多地段都需要从滑坡体上翻过去,或从公路的下方绕道而行。在一段公路上,我们看到地面被拉开了一条又宽又长的裂缝,而且公路还被拦腰错断。
再往前走,原来上山的石阶梯已经成为河道,阶梯的落差恰好让流水形成跌瀑。沿着另一条破损的石阶向小龙潭行进,两侧植被居然十分完整,由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水杉所组成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这个季节恰好是植被最为葱翠的时侯,经过烈日的暴晒,人行走在丛林中,竟然十分惬意。但很快,眼前的景象便把我们都惊呆了,在数百米的范围内,所有的树木,全部从腰部折断。这些树木象火烧过一样,没有树梢、树枝和树叶,只剩下赤条条的躯干还奋力地伸向天空。林下横七竖八躺着被折断的残枝败叶。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片原始森林毁于瞬间,如此惨烈?在树林的背后,我们看山体完成改变了模样,巨大的山崩,将两座本来分开的山体完整的合在一起,曾经秀美的峡谷,已经被崩落的岩块填平,成为一个巨大的乱石堆。曾经青黛翠绿的青山,已经全部成为裸地,面目全非。难道是山崩时飞落的石块将树木折断的吗?但在林地没有发现飞落的石块。
“气浪”,不知谁说了一句,这才让我们恍然大悟。山崩时产生的巨大气流在瞬间催毁了这一切。树木尚且如此,那些在这里游玩和拍婚纱的游客的景况就可想而知了。
我试图的在心中想要找到我曾经深爱的那些东西,埋在我内心深处的一些地方,寻找小龙潭,那怕是它遗迹。但最终一无所获,不仅如此,甚至连它曾经的位置都无法作出判断,地震将这里的模样彻底改变了,小龙潭已经被埋在那一堆巨石的最底层,同时被埋的还有数十个人在潭边游玩的游客!
今夜无眠........我又怎么去梦中寻找我曾经的家乡呢?
灾难是无情的,因为它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但这个美丽的世界何尝不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灾难”形成的呢?我们的家园就是在无数次的陨灭与重生中获得发展并最终形成。推覆构造造就“飞来峰”,地壳抬升形成“大峡谷”,洪水的冲刷与堆积形成良田。银厂沟他的生命就这样陨灭的风景就这样消失了吗?我深爱的家乡...深爱的大山....从此真的就没有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