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2015-01-15 13:25:34)
标签:
教育 |
前言:《学与教的心理学》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是由皮连生主编。皮连生是华师大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研究。我们学校正在读的加涅的两本书《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和《教学设计原理》均有皮连生教授主持翻译。所以,对他的的书很感兴趣。《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也是阐述教育教学原理的书籍,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上学期读了一部分,寒假用了几天的时间把它读完,读完后又跳出来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整体思考,并摘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留下一些记忆。
第一部分
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教师作为一特定的社会身份和职业,会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从“有效——无效”、“喜欢——不喜欢”等维度去了解学生对教师应有的心理特征或品质的一种心理期待。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是集多种角色与一身的复合体。
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可归结为教学新手成为教学专家的过程:
国外心理学家根据教学专长的研究资料将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1、新手水平。新手水平的教师是师范生或刚进入教学领域的教师。在这个水平上,教师的任务是学习一些陈述性知识,如一般的教学原理、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并熟悉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各类教学情景,获得初步的教学经验。
2、高级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的教师是具有两三年的教龄的教师。他们的言语知识与经验相融合,教学事件与特定知识相结合。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各种教学情境有共性,也会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或课堂中的教学事件的控制还达不到有意识的程度,不能确定教学事件的重要性。因此,此水平的教师虽然获得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事件的陈述性知识,但是他们的课堂管理与教学活动并不是在意识水平上进行的,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盲目性。
3、胜任水平。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达到胜任水平的。其教学有两个特征:能有意识地选择要做的事;在教学活动中,能确定教学事件中的主次。此水平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较强的自信心,但是他们的教学技能仍然达不到迅速、流畅与变通的水平。
4、熟练水平。熟练水平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反应有敏锐的直觉力。他们从不同的教学事件中总结共性,形成事件间的模式识别能力。因此,他们往往能够准确地控制课堂教学活动与预测学生的学习反应。正是由于这种模式识别能力和反省认知能力的形成,熟练水平的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进行及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教学活动。
5、专家水平。在处理课堂教学事件时,专家水平的教师不是以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教学活动,而是以直觉的方式立即作出反应,并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研究者把这种知识成为动态的知识或缄默性的知识。针对复杂程度不同的教学情境,专家水平的教师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当不熟悉的教学事件发生时,他们进行有意识的思考,采取审慎的解决方法;当教学事件进行得十分流畅时,他们的课堂行为就成为一种“反射性的行为”。
学生的心理发展
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人格发展、个体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发展以及认知的发展等四个方面。这些发展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指个体的生长和成熟,受生理规律支配,是遗传带来的变化,随着时间的进展自然发生;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变化。
加涅认为学生在发展中形成两种素质:能力和人格特征。如果把能力分成一般能力和差别能力,一般能力的核心是认知能力。对认知能力的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演变,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阶段、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运动的分化。初生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试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替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刻板性、不合逻辑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多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动态性、具体化等特征。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虽缺乏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撑进行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逻辑推理,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不管有无具体事物,都可了解形式中的相互关系与内涵的意义。他们不仅能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从问题情景中提出隐含的多种可能性,并通过逻辑分析和实验,对这些可能性或可能性的组合进行推论或验证,最终确定哪一种可能性是事实或具有“现实性”的;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能解决如(a+b)2=a2+2ab+b2这样的代数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能分离出所有有关的变量和这些变量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