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技王庚年中国智能电视互联网it |
分类: 每周观察 |
近两年,越来越感到身为传媒从业者的乐趣。这个行业似乎永远都在带给你惊喜,带给你永不乏味的新鲜事。这周,在中广互联编辑部的行业讨论会上,大家专门学习研讨了刚刚结束的CCBN专题论坛的IPTV和OTT论坛,也对百视通近期的动向做了些议论。近两天,多部委共同组织成立了“宽带中国战略”研究工作小组及专家组 ,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意见印发 ,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公布。一周下来,回头去看,似乎很少有一天是乏善可陈的。
一直觉得作为一个关注广电、新媒体以及三网融合的传媒从业者,应该理性和感性兼具。因为传媒行业、视频行业的发展,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切身相关。我们一方面是见证者、报道者,另一方面也是亲历者。试想一个完全不听广播、不看包括电视、IPTV、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等各种渠道的视频节目的人,如何能够对这个行业有热情,把这个正在剧变中的行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OTT,IPTV,有线电视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CCBN系列专题论坛的IPTV和OTT分论坛上,嘉宾谈OTT远远多过IPTV,几乎所有嘉宾都会提到中美OTT行业的对比,这从一个侧面说明OTT现在的热度。为什么呢?从一个亲历者的感受来说,也许比端正庄严的数据分析来得更有亲和力一些。笔者家中去年采购了一台比较初级的互联网电视,内置华数的互联网电视模块,对于不常看电视的家庭来说,节目资源可以说是极为丰富。CCBN前夕,在与一位广电专家的交流中得知,为了体验互联网电视,这位老专家专门买了一台高端的智能电视,不仅内置互联网电视模块,而且配置了可以想象的各种接口,还可以上网、打游戏、健身等,要看传统的有线电视,只需要用其中一个接口而已。但是,如果想要体验IPTV,则不像买台互联网电视或者说智能电视那么方便,在使用上还要受限于所在城市的电信运营商是否已经开展这项业务,是否已经开展到你所在的小区。
OTT终端进入消费电子市场,大规模铺货,其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作为走公共互联网的视频业务形态,其服务对象是超越城市、省份,而面向全国的。当然也存在服务全球受众的可能性。去年底以来,互联网电视牌照商竞争加剧,加大了对互联网机顶盒这种形式终端的争夺。某某牌照商和某某电视机厂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的新闻似乎非常多。既然牌照商对终端是按台收费,自然要追求终端数量。
牌照商要争夺最有实力的终端厂商,其自身的自主性不可避免被削弱。如何办呢?CCBN2012前期,中国网络电视台旗下子公司未来电视宣布与易视腾展开战略合作,推出联合品牌终端产品“中国互联网电视-易视宝”。未来电视的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对“中国互联网电视-易视宝”进行后台管控和产品、服务运营;易视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终端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售后服务,双方联合推广销售。
虽然称为“联合品牌”,其实理解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自有品牌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也不为过。通过自有终端的推出,是为一种强化自主性的策略。
不同的互联网电视平台之间比什么?短期内,可能大家会拿有多少节目储备,在一定带宽下的视频清晰度来做比较。长期而言,可能还要看如何平滑演进过渡到智能电视,如何与IT平台巨头接轨并融合,否则短期内即使上量,也极有可能被日新月异的智能终端给“旁路”掉。前述未来电视与易视腾联合推出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就内置了腾讯电视QQ视频的即时通信服务。据了解,腾讯的互联网视频也将引入未来电视的互联网电视平台。
把央视国际旗下未来电视的动向作为一个案例,可以说明无论在产业的规模化、还是技术的演进融合方面,OTT正处于迅速上升期,与此相关的技术方案商、设备提供商都有较好的淘金机会。
中广互联编辑部近期对OTT、对社交电视做了不止一次的探讨。议论中谈及,OTT就像可塑性很强的少年,正在迅速生长期,在中国的产业环境下可能会成为“这个”样子,在美国、在欧洲可能又会成长为“那个”样子。因为还没有定型,所以大家会有很多的规划和探索。
相对而言,IPTV则像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青年。IPTV播控平台合并,CNTV和百视通成立合资公司运营IPTV,各种迹象表明,IPTV的播控平台的形式已渐明晰。而在电信运营商这边,对互联网时代下的IPTV发展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规划。中国电信已经在考虑将IPTV平台由封闭向半开放演进,并且以开放心态接纳互联网。
如果把OTT、IPTV分别比作少年和青年,那么有线电视则像是正在经历“危机”的中年。且不说国网公司还未建立,全国互联互通平台尚待建立,争论若干年的双向网络改造技术还在不断推陈出新让人眼花缭乱,在业务上始终难以展开手脚,在广电内部,台网关系也正日益疏远。在往年CCBN主题报告会上,一般会有一位总局领导加一位院士的做重量级报告,这在当年具有行业风向标的意义。而今年的两个重量级演讲,一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谈对全媒体的认识和探索,另一个是刘韵洁院士谈三网融合的挑战与实践。由总局领导发言变成王庚年台长谈全媒体,这一安排值得玩味。在CCBN系列专题论坛上,中广互联CEO曾会明提出——“真正的台网联动才是真正的出路,我国的电视台,需要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形成紧密的合作,开拓HbbTV混合电视”。不知有线网络这场尚在进行的中年“危机”是否还有更多路径可解?
其他
因为做媒体的关系,在CCBN前后,新认识了2家公司,他们都是第一次参加CCBN展会。稍做了解,都有些来头。第一家,Fraunhofer IIS,说它是一家公司并不够准确,它是欧洲的一家大型应用研究所Fraunhofer旗下的60家研究机构中最大的一家 ,在音频领域拥有很多专利,尤其是在流媒体方面,在同样的压缩比之下,这家公司的音频技术可以提供较好的音质。第二家,Marvell,这家创立于1995年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在智能电视芯片方面很有些功力。据Marvell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Google TV有四家终端合作厂商,其中有三家都采用了Marvell的芯片。 Marvell设在上海的国际研发中心已有近千名研发人员,是继美国总部、以色列以外的第三大研发中心。
记得几年前在参加完一次行业论坛之后,某位同志感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来与往,皆因“利”所驱。不断进入的国际性机构和公司,正说明了这是一块正蕴藏着巨大机会和商机的市场。
小结
云计算是今年CCBN上的另一热点,感觉就像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周观察文章应该短而精,行文至此,已突破自己设定的2000字限制,稍后会考虑专门写篇云计算的报道。
做媒体工作的魅力之一在于可以接触很多不同的人,见证很多戏剧性的变化,也因为职业的关系,有很多提问的机会,在交流中愈加感到鲜活有趣,对这个剧变中的行业心存敬畏,对行业中不断前进的人心生敬佩。
原文链接:http://www.sarft.net/a/4104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