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美食大搜罗(更改完毕)

标签:
饮食养生烙糕饽饽乾隆皇帝承德美食 |
承德蕨菜
在围场一带,民间把蕨菜也叫作“长寿菜”。关于这“长寿菜”的来历,有一个传说故事。清代时,一年的五月,乾隆皇帝带人到围场狩猎,见一老农身背一筐野菜,就问是什么菜。老农随口说是“长寿菜”,是仙家所吃宝物,如常食用可以明目清神,无疾长寿。事后,乾隆皇帝叫人采来品尝,果然鲜嫩可口,风味独特。从此,这蕨菜就有了“长寿菜”的名字。
蕨菜经采收、加工、腌渍后,具有色绿、鲜嫩、细软、味美的特点。近些年来,围场的蕨菜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成为家庭便餐和宴会上的可口菜肴。
承德板栗
承德盛产板栗,而且品种很多,如黑皮栗子、红皮栗子、红油皮栗子、大黄栗子、白皮栗子、青熟栗子、一窝峰栗子、双仁栗子等等。特别是兴隆和宽城两县所产的栗子,是国内有名的优良品种,总称为“京东栗子”。京东板栗呈红褐色,果大皮薄,肉色乳白;吃起来嫩而清脆,味道甜美,易剥皮。栗子含有大量维生素、蛋白质、糖、钙等多种人体必须的营养。承德板栗畅销国内外,深得各界人士好评。
承德杏仁
大扁杏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品中仅次于芒果,人们将大扁称为抗癌之果。大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大扁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大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常用于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与治疗。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胆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大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营养密度食品,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的目的。
研究者认为,杏仁中所富含的多种营养素,比如维生素E,单不饱和脂肪和膳食纤维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病的发病危险。样本中85位中老年志愿者(平均年龄56岁)的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了7.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了9%。也未造成体重的增加。
烙糕
烙糕是承德人用当地所产谷米磨成面,再经烙制而成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传统风味食品。它与年糕、豆包、煎饼一起被誉为“吉祥四糕”。
四糕分别包含着“年年高”、“蒸蒸日上”、“勤俭持家’、“日子红火”的寓意。每当腊月农闲季节,承德山区百姓便家家户户做烙糕,吃到来年二月。
后来,烙糕传人城市,大街小巷也常有挑担叫卖或摆摊烙制的小贩。乾隆皇帝的《览热河井邑之盛》中有“万家烟火较前增,井邑纷添有卖蒸”诗句,描写的正是当时家家户户做烙糕和小贩于市井叫卖的景象。
制作方法:
[原料]谷米、自糖、碱适量。
[工艺]将谷米磨成面,过筛,加水和面、发面;待面发好后,用白糖水将其调成糊状,再勾兑碱水并搅拌均匀,至无酸味时,摊在刷油的烙糕锅中,以文火烙熟即成。
二仙居碗坨
承德盛产荞麦,《承德府志》载:“荞麦于山田尤宜。《广群芳谱》曰:‘北人日用以供常时,农人以为御冬之具’”。这足见当时北方及承德一带农人是以荞麦做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宋代诗人陆游还曾有“荞麦漫漫连山路,豆荚离离映版扉”诗句,极言荞麦之盛。用荞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专访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嫩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美味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食欲顿增。乾隆年间,皇帝巡幸热河,随行的后妃宫女们从小太监处得知二仙居一带这种叫碗坨的小吃,非常好吃,便叫太监去买。
卖碗坨的为了讨好后妃们,就把碗坨装到一个精致的盒子中,带到避暑山庄叫卖,碗坨的身价也随之提高了。二仙居一带,碗坨做得最好的要数人称“碗坨王”的王老三。他从清末起就以制碗坨为业,他制做的碗坨选料精,工艺新,煎得透,器皿也很考究。民国年间,他曾被热河督统汤玉麟召到督统府专门传授制碗坨技艺。他去世后,这门手艺由他的后人传了下来。直到现在,二仙居的碗坨仍然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碗坨的原料有荞面、绿豆粉、五香粉、花椒面以及适量的猪血。碗坨的制作要经过和面、熬煮、成型三道工序。吃时,要在煎好的碗坨上浇点麻酱、蒜汁、醋、酱油、香油,用小叉子叉食,味道极美。
鲜花玫瑰饼
鲜花玫瑰饼是承德市名特产品,以当地特产鲜玫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此产品历史悠久,是清朝年间宫廷御膳食品之一,具史料载,每当康熙来承德避暑或去围场打猎时,都把此饼作为专供食品享用。
鲜花玫瑰饼吃起来绵软酥松,香甜适口,有浓郁的玫瑰香味,是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油酥饽饽
我国北方人习惯把许多面制食品统称为“饽饽”。制作方法分为蒸、烙、烤、煮几种。承德一带制作各类饽饽历史悠久。据说康熙、乾隆及后世帝王每年来避暑山庄,几乎都要吃饽饽。近年来,方便食品越来越收人们喜爱,市区内各饭店大都兼营饽饽。承德地区最受欢迎的饽饽是油酥饽饽,其特点是酥脆、松软、层多。